健康地生活
易错点1 不能正确理解常见的急救措施
理解常见的急救措施需注意心肺复苏实施的顺序及出血特点和相应的止血方法。
(1)心肺复苏实施的顺序为: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出血特点和相应的止血方法: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压迫止血;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在远心端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可自然止血或将伤口冲洗干净,贴上创可贴止血。
【易错训练】
1.下列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煤气中毒昏迷的人,应先将其移至通风处
B.对溺水者,应先保证其呼吸道畅通
C.感冒发烧后应该适当增加药量恢复更快
D.对动脉出血的外伤患者应按压伤口的近心端
2.掌握一定的用药和急救常识对健康生活来说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心肺复苏按压速度100~120次/分,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
B.婴儿感冒持续高热39℃以上,可以用棉被包裹促其排汗降温
C.体育锻炼后,为了快速降温,可以饮用大量冰镇饮料
D.感冒症状严重,可自行选择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增强疗效
3.一位见义勇为的青年在营救落水儿童的过程中被树枝划伤,出血情况如图所示。你判断其出血的血管、应加压止血的部位分别是( )
A.动脉;a点 B.动脉;b点 C.静脉;a点 D.静脉;b点
4.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用急救方法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10
B.②和③进行的比例是30:2
C.进行图③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
D.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b点进行止血
5.学习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在遭受意外伤害时能够进行急救处理保障生命安全。急救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迅速开窗通风 B.发生心肌梗死,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C.体表的静脉血管失血包扎近心端 D.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6.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急救时,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每分钟吹气次数16~18次 B.需提前清除口、鼻内污物
C.吹气时,要捏住溺水者的鼻子 D.不需要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7.近年来,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夏季,给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无论学校如何加大防溺水安全教育力度,但始终有学生不听,私自下河游泳造成溺水伤亡事件发生。去掉为了防止溺水,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到( )
A.黄河区域可下水游泳
B.剧烈运动或繁重体力劳动后立即下水游泳
C.只要水性好,可以随意下水游泳
D.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施救,呼叫周围人施救,必要时要对因溺水暂停呼吸者进行人工呼吸
8.“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日常生活中,突发疾病或意外受伤事件有时发生,学会恰当的现场急救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意外先拨打120,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B.对伤者进行胸外按压急救,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图4中的①和②
C.溺水急救进行图5所示人工呼吸,操作前确保被救者呼吸道畅通
D.图6中若伤者下肢血管⑤处出血,在⑥处用止血带包扎能够止血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A正确B、对溺水者急救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进行心肺复苏’,B正确,C、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C错误。D、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鲜红,因此对动脉出血的外伤患者急救时,应按压或捆扎伤口的近心端止血,D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心肺复苏按压速度至少100~120次/分,按压与吹气比例为30:2,A正确。
B、婴儿感冒持续高热39℃以上,用棉被包裹不利于散热,应及时送医,B错误。
C、体育锻炼后胃肠道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加快,此时饮用大量冰镇饮料会刺激胃肠道,使血管、黏膜收缩,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应饮用适当的温盐水,C错误。
D、感冒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处方购买服用药物治疗,不能自行选择多种感冒药一起服用,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平时说的外伤出血是指体动脉和体静脉出血。体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而体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呈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题中外伤出血,血色暗红,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可以判断是静脉出血,因而应该在b远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图①中拨打的电话号码是120,A错误。
B.③按压与②吹气的比例是30:2,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B错误。
C.进行图③胸外按压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次,使病人尽快恢复自主呼吸,C正确。
D.动脉出血时,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所以若大动脉出血,用止血带在图④中的a点进行止血,D错误。
5.答案:C
解析:C.体表的静脉血管失血应包扎远心端,C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A.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一般是每分钟16~18次,A正确。
B.进行人工呼吸前,首先要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证其呼吸道畅通,B正确。
C.吹气时,要捏住溺水者的鼻子,防止气体从鼻腔逸出,C正确。
D.溺水者通常是心跳和呼吸都停止,只进行人工呼吸,氧气无法运输至组织细胞,所以同时需要做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使溺水者恢复心跳。胸外按压部位是以两乳头与胸骨连线处。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交替进行,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为了防止溺水,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在老师或家长带领下游泳,并在做好防护措施前提下游泳;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施救,可以呼救喊人,或用竹竿伸向溺水者进行施救。黄河区域,水流湍急,不可下河游泳;水性好,也不可以随意下河塘游泳,剧烈运动或繁重体力劳动后不能立即下水游泳,否则易造成抽筋而出现意外,可见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A.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A正确。B.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B错误。C.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C正确。D.图三中根据箭头方向可知血流方向是流回心脏,所以该血管为下肢静脉,静脉⑤处出血应包扎⑥远心端止血,D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