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 孔乙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 孔乙己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9 22: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孔乙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蘸酒(zhàn)模样(mó)盐竹笋(sǔn) 一碟(dié)
B.颓唐(túi)荐头(jiàn)不屑置辩(xiè)惋惜(wǎn)
C.羼水(càn)阔绰(chuò)茴香豆(huí)绽出(zhàn)
D.荤菜(hūn)踱进(duó)乱蓬蓬(péng)门槛(k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砚台 羼水 奄奄一息 三顾茅泸
B.荤菜 窒息 望眼欲穿 云山雾罩
C.荣膺 门槛 提心掉胆 如坐针毡
D.无聊 格局 不屑置辨 一想天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4.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涨价涨红涨水  头昏脑涨
B.笼罩  囚笼  笼统  烟笼雾罩
C.和面和谐和气  一唱一和
D.模子模板模具  大模大样
5.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聊   主顾   缠夹不清
B.争辩   书籍   好喝懒做
C.笼罩   失踪   君子固穷
D.附和   肯求   踱进店面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根据拼音写词语。
(1)掌柜说,样子太傻,怕shì hòu    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2)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láo láo dāo dāo    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shāng bā    了!
(4)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bǐ yàn    ,一齐失踪。
(5)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    的神气。
(6)孔乙己刚用指甲燕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wǎn xī    的样子。
7.读准多音字。
(1)哄笑:   
其他读音:   
组词:   
其他读音:   
组词:   
(2)涨红了脸:   
其他读音:   
组词: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   →收野栗→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5 孔乙己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蘸酒(zhàn)模样(mó)盐竹笋(sǔn) 一碟(dié)
B.颓唐(túi)荐头(jiàn)不屑置辩(xiè)惋惜(wǎn)
C.羼水(càn)阔绰(chuò)茴香豆(huí)绽出(zhàn)
D.荤菜(hūn)踱进(duó)乱蓬蓬(péng)门槛(kǎn)
【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A.“模样(mó)”读作“mú”;
B.“颓唐(túi)”读作“tuí”;
C.“羼水(càn)”读作“chàn”;
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砚台 羼水 奄奄一息 三顾茅泸
B.荤菜 窒息 望眼欲穿 云山雾罩
C.荣膺 门槛 提心掉胆 如坐针毡
D.无聊 格局 不屑置辨 一想天开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善于观察,注意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词语中的汉字字形。
【解答】A:“三顾茅泸”应是“三顾茅庐”;
B:书写无误;
C:“提心掉胆”应是“提心吊胆”;
D:“不屑置辨”应是“不屑置辩”、“一想天开”应是“异想天开”。
故选:B。
【点评】结合成语,把握好字形,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善于观察,注意字形,并结合词意,对字的形体进行记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句式杂糅,可将“使”去掉;
B、搭配不当,可将“和强烈的呐喊”去掉;
C、没有语病;
D、语言赘余,可将“与音容笑貌”去掉。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可通过读,理解句意辨析。
4.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涨价涨红涨水  头昏脑涨
B.笼罩  囚笼  笼统  烟笼雾罩
C.和面和谐和气  一唱一和
D.模子模板模具  大模大样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解答】解析:
A项中“涨价”“涨水”读zhǎng,“涨红”“头昏脑涨”读zhàng。
B项中“笼罩”“笼统”“烟笼雾罩”读lǒng,“囚笼”读lóng,
C项中“和谐”“和气”读hé,“和面”读huó,“一唱一和”读hè。
D项“模”读作“mó”
故选:D。
【点评】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5.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聊   主顾   缠夹不清
B.争辩   书籍   好喝懒做
C.笼罩   失踪   君子固穷
D.附和   肯求   踱进店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肯求﹣恳求
故选:D。
【点评】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认真书写,规范书写,仔细辨析。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根据拼音写词语。
(1)掌柜说,样子太傻,怕shì hòu  侍候 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2)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láo láo dāo dāo  唠唠叨叨 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shāng bā  伤疤 了!
(4)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bǐ yàn  笔砚 ,一齐失踪。
(5)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 xiè zhì biàn  不屑置辩 的神气。
(6)孔乙己刚用指甲燕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wǎn xī  惋惜 的样子。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侍候
(2)唠唠叨叨
(3)伤疤
(4)笔砚
(5)不屑置辩
(6)惋惜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7.读准多音字。
(1)哄笑: hōng 
其他读音: hòng 
组词: 起哄 
其他读音: hǒng 
组词: 哄人 
(2)涨红了脸: zhàng 
其他读音: zhǎng 
组词: 涨潮 
【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多音字读音及含义的能力。平时学习多音字时,一定要把字音和它所组成的词语结合起来去认识和记忆,这样才能达到准确无误。还要反复练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含义。
【解答】答案:
(1)hōng hòng 起哄 hǒng 哄人
(2)zhàng zhǎng 涨潮
【点评】多音字辨析方法:
1.根据词义来辨析。如:“创”,取“受伤”意义时读“chuāng”,如创伤、创痕、创痍、重创;取“创造”意义时读“chuàng”,如创造、开创、创建。
2.根据语体来辨析。如“壳”,口语中念“ké”:贝壳、蛋壳、驳壳枪、弹壳、卡壳;书面语中念“qiào”:地壳、甲壳、躯壳。
3.根据词性来辨析。如“散”,作形容词性时念“sǎn”;作动词性时念“sàn”。
4.根据语源来辨析。如“卡”,作音译词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取与“不通不畅”有关的义项时,读“qiǎ”:关卡、卡壳。
5.还有一些多音字没有什么规律,需要通过记忆来辨析。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鲁迅散文的特点 
【研究依据】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我的发现】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对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分析】本题以“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为背景,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答。题目是要求做一个研究专题,而且给出了示例。解答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示例“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的专题,选择自己的专题,鲁迅作品入选课文很多,有《社戏》《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这其中从题材上有小说、散文、议论文等,示例是从“小人物”做出提示,我们可以选“鲁迅散文的语言技巧”、鲁迅作品里的“美女蛇”、鲁迅的“故乡”情结等来制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解答第二题,可以根据专题的选择,挑选两个学过的文章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这两个课文要能体现专题的内容,如示例中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就不能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因为它们是散文。解答第三题,一定要结合研究专题的名称以及所选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切不可脱离课文实际,瞎写一气,文不对题而丢分。
答案:
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对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点评】综合性学习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选自《扬子晚报》2015年1月24日)
(1)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 挑坏栗 → 炒香栗 →收野栗→ 助学子 
(2)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5)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
(6)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分析】略
【解答】(1)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
(2)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3)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4)“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5)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6)示例: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点评】略
/3/12 18: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