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教案
课题 《出师表》 备课人:
教学目标 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让学生学习本文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与“知恩图报”的高风亮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重点)2.让学生学习本文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难点)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与“知恩图报”的高风亮节。(重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1.诸葛亮简介。诸葛亮,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208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蜀汉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死于军中,谥号忠武侯。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正议》等篇。2.背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经过隆中对策之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诸葛亮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统率蜀国军队北进,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关于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为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诸葛亮当时就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励精图治,振作精神,严明赏罚,听信忠言,任用贤良,远离小人,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4.关于“表”。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帝王的一种特殊奏章,用于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表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和叙事,但往往又带有强烈的抒彩。“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其内容,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出师表”就是军队出征前,主帅写给帝王的表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听读朗读】1、听读课文。2、读准字音崩殂(cú) 疲弊(bì) 不懈(xiè) 恢弘(hóng) 菲薄(fěi bó) 以塞(sè)陟罚(zhì) 臧否(zāng pǐ) 以昭(zhāo) 郭攸之(yōu) 费祎(yī) 以遗(wèi) 裨补阙漏(bì quē) 淑均(shū) 行阵(háng) 桓、灵(huán) 长史(zhǎng)猥自枉屈(wěi wǎng) 夙夜(sù) 庶竭(shù) 驽钝(nú) 攘除(rǎng)还于(huán) 斟酌(zhēn zhuó) 其咎(jiù) 咨诹(zōu) 3、全班齐诵读课文。【读懂文意】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参考译文: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大概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的确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们的气节,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诚劝谏的道路。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和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 ④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评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⑤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有名望。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世的大事来问我,因此我非常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任命,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⑦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任命以来,日日夜夜忧愁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效果,以致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⑧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取得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五、【理清思路】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各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1、广开言路一、 2、赏罚分明3、亲贤远佞二、三、小结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研习课文】(一)研习第一段诸葛亮分析形势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从而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明确:不利客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蔽.这是告诫后主先帝事业还未完成,魏蜀吴三分天下,蜀国实力最弱,要勤政爱民,努力发展。有利主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义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是给后主指明,臣子们还是很用心与国家的,对陛下忠心耿耿。但同时告诫后主,文臣武将们之所以忠于陛下,是因为先帝的厚恩,所以一定要善待臣下,不要作威作福,引发臣下不满.同时做事要对得起先帝,这些臣子都是跟随先帝出生入死的,陛下如果昏庸糊涂,臣子们会伤心寒心的。提出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二)研习第一段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明确:严明赏罚 内容: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原因:以昭陛下平民治理。(二)研习第(3-5)段1、第3至5自然段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明确: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2、这三段式怎样衔接起来的?(三)研习第六段第六段分为几层意思明确:叙述本志: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叙恩情——猥自枉屈、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四)研习第七段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具体指什么?(要求用文中的四个四字词语回答)受命以来,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用文中的词句回答)明确:(1)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夙夜忧叹;(3)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第七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4)补笔。3、这一部分(6、7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哪三件事?回顾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三件事,表达了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目的:用先帝的创业艰难以激励后主刘禅;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备父子之情。小结:第二部分(6-----7段):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叙述出师的缘由和目的:为了“报恩”,表达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出师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五)研习第八段思考:第八段有几层意思?明确: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六、【合作探究】1、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②积极推荐人才,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2、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明确: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即荆益二川,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是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 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 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就难解释点了 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是九盏灯被风吹灭,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3、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明确: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引喻失义、作奸犯科 、不胜感激、不知所言(云)、三顾茅庐 、不求闻达、苟全性命、计日而待(指日可待)、亲贤远佞、不毛之地、裨补阙漏、察纳雅言、优劣得所、 斟酌损益七、【课堂巩固】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亲贤远佞)2、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表以陈情”, 这篇表文的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寓情于议,寓情于叙。 B、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明了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C 、 从全文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项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严明赏罚“这一条,如果赏罚不明,就会“偏私,使内外异法”,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实行。D 、 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使刘禅感动,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他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惟此,才能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杜绝为谗邪开方便之门;才能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小结: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八、【拓展思考】诸葛亮以一《出师表》陈述了对刘氏父子的一腔忠诚之情。有人赞其忠、有人惜其愚忠,你怎么看呢?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开展人物品评会示例一: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归天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若用现代语言来总结表述,诸葛亮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奋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示例二: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良臣的代表,忠臣的楷模,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封建伦理来说值得钦佩,无可指责,但对于蜀中百姓来说,为了一个昏庸主子奔波劳累,似乎又有些大不智,所以我感觉诸葛亮一生的最大的悲哀就是至死都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愚忠。九、【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抒情、议论
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记叙、抒情
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抒情
8、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先帝简拔之臣
宫中之事
荐贤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远佞
先帝称能之臣
营中之事
亲贤臣,远小人
正反
历史教训
引教训
亲小人,远贤臣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23.出师表-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脱笼之鹄 B. 郊田之外外 C. 当世之事 D. 未之知也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 《名人传》。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再而衰,三而竭。
B. 旦日,卒中往往语(谈论),皆指目陈胜。
C.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各得其所)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奖励,奖赏)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臣所以报先帝……”中的“所以”与“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所以”与“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所以”用法都相同。
B.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中的“以为”与“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中的“以为”,与“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中的“以为”,意义、用法都不同。
C. 《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报先帝,忠陛下”这六个字来概括。
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内外益法
B.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庶渴驽钝
C. 不胜感激 临表涕零 猥自枉屈
D. 锋回路转 树林阴翳 水落石出
二、填空题
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 ②引喻失义________
③以遗陛下________ ④陟罚臧否________
⑤猥自枉屈________ ⑥斟酌损益________
⑦咨诹善道________ ⑧以彰其咎________
⑨夙夜忧叹________ ⑩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8.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臣本布衣。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9.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③受命以来,夙夜忧叹________ ④以塞忠谏之路也________
⑤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
于:①还于旧都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________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所以: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
三、综合题
10.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________
(2)【观点争鸣】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3)【精神接力】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四、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及诸侯叛秦( ) ②平亡去( )
③使使归项王( )④愈益幸平( )
(2)下列各句划线字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
②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5)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②斟酌损益________
③咨诹善道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 望其旗靡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A
3. D
4. A
5.C
6. C
二、填空题
7. 发扬光大;适宜、恰当;给予;善恶;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减少;询问;表明、显扬;早;奔走效劳
8. 感到痛心、遗憾;十分憎恨;平民百姓;布的衣服;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奋激发;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9. 因为,介词;把;表时间;以致;用来,来,介词;到,动词;对,介词;在,介词;所以;①表原因;②用来……
三、综合题
10. (1)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我认为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文言文阅读
11. (1)等到 逃跑 派 更加
(2)B
(3)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①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赐给他酒饭,饭后就打发他到客舍中去歇息。
②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
(5)项羽虽赏罚分明,但对待部将过于苛责,缺乏包容意识;刘邦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敢于大胆选用。
12. (1)因此;减少;询问
(2)C
(3)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
(4)C
(5)①说明出师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师伐魏的决策。《出师表》导学案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这几幅对联是赞谁的?其中的出师表你了解吗?
二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表”这种体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掌握重点的字音和词义。
3、能疏通文意
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5、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6、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三、自主学习(一):(25分钟)
1.了解“表”这种体裁,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读准重点的字音。
3、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三、自主学习(二)
1、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本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3)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2、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如何具体执行?
②提出怎样的劝诫?
3.阅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3)“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5.阅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6、阅读第七自然段,思考: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7.阅读第八段,思考: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8. 阅读第9段: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什么感情?
四、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 薄( )以塞( ) 驽钝( )
陟( )罚臧( )否( )裨( )补阙( )漏
郭攸( )之 费祎( )行( )阵和睦长( )史
猥( )自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 咨诹( )
以遗陛下( )斟( )酌( )损益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
薄纸(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
堵塞( )
⒊行 行阵( )
性行淑均( )
⒋否 陟罚臧否( )
是否( )
⒌遗 以遗陛下( )
遗失(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⒈益州疲弊
⒉盖追先帝之殊遇
⒊恢弘志士之气
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⒌先帝不以臣卑鄙
⒍由是感激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⒈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⒊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五.合作讨论:
1.作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各是什么?
2、这几条建议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条最重要?
3.第六.七段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
4.课文开篇为什么从当前形势谈起?
5、文章其他内容与“出师”有什么联系?
6.、此表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是如何体现的?
7、此表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何特点?请具体阐述。
六、学生展示
七.课文小结。
小结本文主要内容。
八、课后作业。
(一),试着对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进行归纳积累.
(二),理解练习
1.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
2.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件事:
3.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
4.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5.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三)、问题思考;
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2.文章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共70张PPT)
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
诸葛亮
〈
出师表
出
师
表
四川成都武侯祠 西晋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 《书愤》
“出师一表千载无,
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课文导入
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
诸葛亮,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208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蜀汉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死于军中,谥号忠武侯。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正议》等篇。
诸葛亮简介
背景介绍
刘备三顾茅庐,经过隆中对策之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诸葛亮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统率蜀国军队北进,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三国时期全图
诸葛亮当时就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励精图治,振作精神,严明赏罚,听信忠言,任用贤良,远离小人,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关于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为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是臣子写给帝王的一种特殊奏章,用于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
表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一般是议论和叙事,但往往又带有强烈的抒彩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其内容,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出师表”就是军队出征前,主帅写给帝王的表文。
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关于“表”
听读课文,
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读准字音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xiè
bì
cú
hóng
fěi bó
sè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zhì
zāng pǐ
zhāo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yī
yōu
wèi
bì
quē
4、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yuē
shū
háng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zhǎng
huán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wǎng
wěi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shù
sù
huán
zhēn zhuó
rǎng
nú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jiù
zōu
课文翻译,质疑问难。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皇帝死亡
先帝开创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分裂
死亡
时候
确实
表转折,却
人力疲惫,民生凋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在
然而侍卫大臣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大概是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
疆场
朝廷
厚遇
追念
懈怠
大概是
给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 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用来
陛下的确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们的气节,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诚劝谏的道路。
发扬,扩展
发扬光大
称引,譬喻
扩大
随意地看轻自己
不合道理
以致
研习第1段:
诸葛亮分析形势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从而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第一段分析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利
追殊遇
报陛下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有利
诚宜……
不宜……
(正反)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第一条建议
诸葛亮分析形势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从而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和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是
都
提拔、晋升
赞扬和批评
不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
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的奖惩,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和
如果
做
交给
负责专职的官员
判定
罚
显示
的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
内外异法
第二条建议
赏罚严明
正反对比
研习第2段:
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
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因此
忠良诚实的人
选拔
用来
给予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再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
认为
我
都
拿
询问
4、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
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评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公正、公平
善
了解、通晓
能干
评议
推举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
睦,优劣得所。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行伍、部队
好的差的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能够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
疏远
亲近
......的原因
崩溃衰败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对
痛心、遗憾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
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表修饰
为......而死
(1) 第3至5自然段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研习第3-5段:
(2)这三段式怎样衔接起来的?
第三、四、五段关系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荐贤臣
亲贤臣,远小人
先汉兴隆
亲小人,远贤臣
后汉倾颓
正反历史教训
引教训
(亲贤远侫)
亲贤臣,远小人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1-----5段):表文中,诸葛亮在对当前的蜀汉形势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使他能够专力伐魏,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身耕种,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有名望。
亲自
平民
在
有名望,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世的大事来问我,因此我非常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因为
辱
屈尊就卑
拜访
到
拿
感奋激发
答应
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任命,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兵败
遇到
自那时以来
同“又”,表余数。
第六段分为几层意思
1.叙述本志: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恩情
猥自枉屈、三顾草庐:
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研习第6段: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把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我接受任命以来,日日夜夜忧愁叹息,担心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效果,以致有损于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没有效果
早
以致
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
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室,迁回旧都洛阳。
鼓励
武器装备
全军
向北
期望
比喻才能平庸
排除、铲除
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
斟酌 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损害
考虑可否
益处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具体指什么?(要求用文中的四个四字词语回答)受命以来,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1)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夙夜忧叹
(3)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研习第7段:
2、第七段写了哪些内容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3、这一部分(6、7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哪三件事?回顾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内容概括: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白帝城托孤三件事,表达了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目的:
用先帝的创业艰难以激励后主刘禅;表达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效忠刘备父子之情。
课堂小结
第二部分(6-----7段):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叙述出师的缘由和目的:为了“报恩”,表达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出师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
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取得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在天之灵。
任务
把
功效
祭告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揭示他们的过失;
揭示
怠慢、疏忽
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
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识别、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询问
正确合理的言论
方法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现在我将要远离陛下,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不止,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面对
流泪,落泪
第八段分析:有几层意思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研习第8段: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1
广开言路
2
赏罚分明
3--5
亲贤远佞(nìng)
一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二
8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三
抒情、议论
记叙、抒情
抒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合作探究
1、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
②积极推荐人才,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东吴
收二川:收东川西川
北拒:北拒曹魏
七擒:七擒孟获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沿用至今的成语:
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引喻失义、作奸犯科 、
不胜感激、不知所言(云)、三顾茅庐 、不求闻达、
苟全性命、计日而待(指日可待)、亲贤远佞、不毛之地、裨补阙漏、察纳雅言、优劣得所、 斟酌损益
3、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解释这些成语。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言: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
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苟且保全性命。
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亲贤远佞)
B
课堂练习
2、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以陈情”, 这篇表文的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寓情于议,寓情于叙。
B、 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明了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 从全文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项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严明赏罚“这一条,如果赏罚不明,就会“偏私,使内外异法”,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实行。
D 、 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使刘禅感动,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
C
他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因为惟此,才能广开言路;
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杜绝为谗邪开方便之门;才能察纳雅言,
“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拓展提高
诸葛亮以一《出师表》陈述了对刘氏父子的一腔忠诚之情。有人赞其忠、有人惜其愚忠,你怎么看呢?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开展人物品评会
课堂总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
提出建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报先帝
忠陛下
追忆往事
知遇之恩
托孤之重
总结全文
知恩图报
语重心长
明确责任
臣
君
不效,则治臣之罪
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言辞恳切
临表涕零,感情真挚
深追先帝遗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