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单元 决胜彊场的艺术:7 孙膑(课件21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第四单元 决胜彊场的艺术:7 孙膑(课件21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6 08:18:11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苏燕
本次教学授课对象为高二理科十九班。对学生学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经过高中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必修一到必修五册的文言知识,掌握了部分文言词如“以、而、于、因”等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能够结合注释,较好的读懂文本。
二、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
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应安排学生进行充分预习,课上设置问题引导和探究。
三、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语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这一课,但是不代表这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不能运用到学习中。比如,孙膑帮助田忌在赛马中取胜这一段,学生可以充分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参与到学习中来,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的身心特征
高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可以充分借助这些特点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去探求(如制定计划书,再如拟标题等),另一方面要保护学生自尊心,点评学生注意语言要得体。
效果分析《孙膑》
苏燕
通过课上观摩和课下测评,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人物,两个学习目标(积累掌握文言词汇,感受欣赏战争艺术)得以实现。
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讨论热烈,小组合作有效,回答问题主动,能够提出问题(如文言理解的疑难点),能够分析问题(如孙膑兵法之妙),积极投入。
学习方法上,能够掌握“文言采点法”,较为准确的抓到文言句子的重点词,进而较为流畅的翻译。
知识内容上,通过“前挂后连 知识荟萃”这个环节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发现,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知识体系,找到的一词多义的文言非常多,效果很好。
教师的教学用意能够被学生领会,课后学生兴奋的告诉班主任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学生能够理解设计的目的,并从中有收获。
课堂生成上,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促进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进一步使得课堂挖掘的深入,尤其是在“理解文本 概括提炼”这个环节中,给文中三个段落起标题,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答案精彩纷呈。
总之,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既学习到文言知识,又体会到了孙膑的谋略风采。
《孙膑》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词汇
2感受欣赏战争艺术
【导入】
山东淄博有个淄川,淄川有个梓童山,梓童山上有个鬼谷子,他创办了中国古代第一所军事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最有名的当属鬼谷四友:纵横家苏秦、张仪, 兵家孙膑、庞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孙膑。
【预习验收】
阿鄄之间 断其两足而黥之 欲隐勿见
君弟重射 以下驷与彼上驷 居辎车中 控捲搏撠 批亢捣虚
老弱罢于内 趣利者蹶上将 马陵道陕 旁多阻隘 乃斫大树
万弩俱发 兵败自刭
【初读】 识词辨义 排除疑难
(一)串译第二段
同学们结合注释解说段落大意。
师: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庞涓提前下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魏惠王将军。已经贵为大将军的庞涓为什么如此忌惮孙膑,甚至要迫害他才肯罢休呢?
—— 一切只因孙膑贤能(才高)
(二)对照注释 粗通文意
请用原文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孙膑给田忌的计策是:今以( )君之下驷( )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比赛的结果是:田忌一不胜而再( )胜,卒( )得王千金
孙膑的收获是:于是忌进( )孙子于( )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 )师(一定是军师么)
(三)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 )齐。齐威王欲将( )孙膑,膑辞谢( )曰:“刑余之人不可(受过酷刑的人不能担任主将)。”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 )。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坐在有篷盖的车中,暗中谋划)。田忌欲引( )兵之( )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解乱丝的人不能握紧拳头,解救打斗的人不能动手打人,攻击要害和虚弱的地方,争斗者就会被形势所阻止,危急的局面也就会自行解开)//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轻装精锐的部队)必竭( )于外,老弱罢( )于内。君不若引( )兵疾( )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占领它的交通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并收服魏国疲惫的敌人了)”田忌从( )之,魏果去( )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四)辩词释义,排除疑难。
第五段中,我遇到的问题
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五)前挂后连 知识荟萃
示例:?疾 嫉妒/恨,痛心/迅速/强(大),指声音宏大/病…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嫉妒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恨,痛心
【细读】 理解文本 概括提炼 不拘一格拟标题
师:作者用3个段落,展现了孙膑的才智,请另选其他角度,为文本345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形式不限。
示例:
1从概括情节角度:田忌赛马 围魏救赵 智斗庞涓(马陵之战)
2从孙膑形象上:牛刀小试 展露才华 名显天下
3从语言提炼角度:赛马 救赵 救韩(报仇)
4用句子概况:田忌赛马,得君青睐,桂陵一战,料事如神 围魏救韩,大仇得报
5偏正短语:必胜的赛场 应验的预言 仇人的末日(别样的相遇)
6(齐读)赛马,刑徒贵为座上宾/围魏,轻松救赵破魏军/救韩,大仇得报庞涓死
7其他:决胜赛场 决胜疆场 同门对决
【研/赏读】 立足文本 精彩想象
你认为,哪一个作战场景描写最为详细、精彩?(马陵之战)
找出最能体现孙膑料事如神的那个字。 果
马陵之战作战计划书
天时——决战时间:暮(晚上)
地利——有利地势:道狭,多险隘
人和(敌疲)——倍日并行(日夜兼程)
敌军心理:骄傲轻敌
作战目标:杀庞涓,虏魏太子申
作战方式:埋伏、射箭
作战信号:见火举而俱发
兵法依据: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骄兵必败
给庞将军的见面礼:
【结束语】
仇人的嫉恨侵蚀了他的肌体,却腐蚀不了他的智慧和灵魂。失去了双脚并不等于失去了头脑,不是猛将,但做谋臣。谋自己,谋疆场,谋天下。他用赛马让自己崭露头角,用战斗让对手自刎臣服,用谋略使自己名扬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疆场之上,他是坐着站起来的人——足智多谋的孙膑!
【作业】将课文中出现的虚词而、因、于整理到作业本上
课件21张PPT。 孙 膑 淄博十一中 苏燕1.积累掌握文言词汇
2.感受欣赏战争艺术学习目标阿鄄之间 断其两足而黥之 欲隐勿见
君弟重射 以下驷与彼上驷 居辎车中
控捲搏撠 批亢捣虚 老弱罢于内
趣利者蹶上将 马陵道陕 旁多阻隘
乃斫大树 万弩俱发 兵败自刭
识词辨义 排除疑难对照注释 粗通文意孙膑给田忌的计策:
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比赛的结果: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孙膑的收获:
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赛马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于:向将:使…为主将。辞谢:推辞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师:军师坐在有篷盖的车中暗中谋划引:率领之:到(解乱丝的人不能握紧拳头,解救打斗的人不能动手打人,攻击要害和虚弱的地方,争斗者就会被形势所阻止,危急的局面也就会自行解开)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轻装精锐的部队)竭:精疲力竭罢:疲惫不堪(占领它的交通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引:率领(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解救
赵国之围并收服魏国疲惫的敌人了)疾:迅速去:离开从:听从【识词辨义 排除疑难】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1.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3.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4.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请结合过去所学,找找熟悉的文言词
示例: 疾:嫉妒/恨,痛心/ …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嫉妒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恨,痛心不拘一格拟标题理解文本 概括提炼【细读】 理解文本 概括提炼 ?牛刀小试 展露才华 名显天下
?必胜的赛场 应验的预言 仇人的末日?牛刀小试 展露才华 名显天下
?必胜的赛场 应验的预言 仇人的末日
?赛马,刑徒贵为座上宾
围魏,轻松救赵破魏军
救韩,大仇得报庞涓死
理解文本 概括提炼立足文本 精彩想象哪个字最能体现孙膑料事如神?马陵之战作战计划书天时—决战时间:
地利—有利地势:
人和—(敌疲):
敌军心理:
作战目标:
作战方式:
作战信号:
兵法依据:
给庞将军的见面礼:
我军大胜,俘虏魏太子申,庞涓智穷兵败,自刭马陵!诵读致敬足智多谋的孙膑仇人的嫉恨侵蚀了他的肌体,却腐蚀不了他的智慧和灵魂。失去了双脚并不等于失去了头脑,不是猛将,但做谋臣。谋自己,谋疆场,谋天下。他用赛马让自己崭露头角,用战斗让对手自刎臣服,用谋略使自己名扬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疆场之上,他是坐着站起来的人——足智多谋的孙膑!
将课文中出现的虚词而、因、于整理到作业本上。 作业谢谢,再见!《孙膑》教材分析
苏燕
《孙膑》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选读课本《史记》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决胜疆场的艺术”。单元学习目标有以下四个:1.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感受我国古代优秀文化。2.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学习《史记》的选材艺术,认识传记文学既体现“实录”精神又显示文学色彩的文史交融的特点。4.进一步积累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长度适中,重点虚词为“于、而、以”,重点实词有“引、书、疾”等,计划在预习的前提下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
学习目标:一积累掌握文言词汇,二感受欣赏战争艺术。
学习重点:掌握“疾、将、引”等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于、以”等虚词的用法;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学习难点,能够翻译较难的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生活中熟悉的几个成语故事(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关系密切,因此,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在解决了字词句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物性格,领略战争中的谋略艺术。
《孙膑》观评记录
语文组组长 李太永
苏老师的这堂课较好地贯彻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文和言的处理上详略得当。立足于学生的能力锻炼与培养,目标指向准确,重点突出。具体来说有以下亮点:
重视文本的理解与归纳,立足高考,知识点落实较扎实。
教师引导思路清晰,学生活动井然有序,导和学环节配合默契。
有独到的教学设计和情景设置。计划书是亮点。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活动较为灵活和多样化。
教师课堂驾御较为自如,教学基础功厚实。
《孙膑》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词汇 2感受欣赏战争艺术
【学习重点】
1 掌握“疾、将、引”等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于、以”等虚词的用法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学习难点】 较难翻译的语句
【孙膑简介】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原名孙伯灵(一说孙宾)。
师从鬼谷子 孙膑自幼聪慧,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于是学艺于鬼谷先生。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兵家庞涓、纵横家苏秦和张仪。
因才遭妒 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庞涓急于下山出仕,孙膑为其送行,临别时庞涓向孙膑保证,此行一旦顺利,马上引荐孙膑下山共做一番事业。孙膑深表谢意,嘱咐他多加保重,两人洒泪告别。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但深知孙膑才能远胜于自己,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于是设计陷害孙膑私通齐国,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这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 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并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及政治主张。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使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
著书立说 孙膑及其弟子所撰的《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预习验收】
请给以下词句的加点字注音,并标注在课本上
阿鄄之间 断其两足而黥之 欲隐勿见 君弟重射 以下驷与彼上驷
居辎车中 控捲搏撠 批亢捣虚 老弱罢于内 趣利者蹶上将
马陵道陕 旁多阻隘 乃斫大树 万弩俱发 兵败自刭
【初读】 识词辨义 排除疑难
庞涓为什么如此忌惮孙膑,防范他甚至要迫害他才肯罢休呢?
第三段讲述的成语故事是
孙膑给田忌的计策是:
比赛的结果是:
孙膑的收获是:
在括号内填写划线词语的翻译,并解说第四自然段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 )齐。齐威王欲将( )孙膑,膑辞谢( )曰:“刑余之人不可(受过酷刑的人不能担任主将)。”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 )。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坐在有篷盖的车中,暗中谋划)。田忌欲引( )兵之( )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解乱丝的人不能握紧拳头,解救打斗的人不能动手打人,攻击要害和虚弱的地方,争斗者就会被形势所阻止,危急的局面也就会自行解开)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轻装精锐的部队)必竭( )于外,老弱罢( )于内。君不若引( )兵疾( )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占领它的交通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解救赵国之围并收服魏国疲惫的敌人了)”田忌从( )之,魏果去( )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第五段中,我遇到的问题




(五)前挂后连 知识荟萃
课文中,有些文言词是在过去的课文中遇到过的(含义可以不同),请将知识前挂后连,找找你熟悉的文言词(点出句子)。
示例:
?疾 嫉妒/恨,痛心/…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嫉妒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恨,痛心
【细读】 理解文本 概括提炼
请选择一个的角度,为文本345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形式不限。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赏读】 立足文本 精彩想象
你认为,哪一个作战场景描写最为详细、精彩?
【拓展延伸】延伸阅读史传演义作品选读之《孙膑的黑夜》
(一)“生活的最终目的是生活本身。”斯特林堡说。
当孙膑真正弄懂这句话含义的时候,他已经像一头待宰的猪一样被五花大绑在案板上。地牢里面的油灯惶恐地乱跳,那些死人白骨一样的刑具整齐罗列,各有自己的编号。摩托车修理店的扳手、起子等工具就是这样放的。不同的是,每个刑具上都有着呐喊撕扯的灵魂。 将要上演的这一场刑叫髌(同膑)刑,和孙膑的名同音,似乎专门为孙膑量身定做的。旁边两个外科手术师比几百年后的华佗还专业。一个将全身缠得和木乃伊一样的是操刀的,也叫剁主。一个光着膀子的是打下手的,也叫副手,专门递工具。比如说,操刀的喊1号,他就把针递过来,操刀的喊100号,他就把大锤递过来。 剁主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视死如归的人,就喊孙膑,娃,你不怕嘛?这里的都是限制级的恐怖片。 孙膑说,再恐怖的片子都是人拍的。 副手就不高兴了,平常躺在这案板上的已经大小便失禁了,有的还没有动手就自己把自己吓死了,而今天这个孙膑还真是个种。 副手手中的刀背像冰凉的鱼一样在孙膑身上游走,你知道人的魂是拴在人身上的。不,当人害怕得要紧,魂就挣扎着要跑,那些被割了耳朵的人血四处流淌,人却忘了疼痛忘了喊叫,魂只管跑。副手阴阳怪气着,一边就着孙膑的耳朵说,你拍一下他,他才和杀猪的一样嚎,没喊的就死了,是魂把那根弦崩断了。 孙膑在一边无动于衷,心里想着别的东西,这却恼怒了副手,副手加大了剂量。你知道人有尾巴不,还长得很,刀子在肛门上旋一圈,拿手一拽,肠子就在肚子里面哗啦啦响。两千年以后有种叫卷尺的东西就是这样用的,抓住一头,盒子里面滴溜溜地转。肠子可以在这牢里面围一圈,整整七八米长哩。 剁手一直在一边用斧头刮着胡子,副手看了看老大的眼色,看来自己做得不是很令人满意。副手准备去拿以前的人体器官标本,却拿了20号匕首就要给孙膑下马威。剁手在副手就要动手的时候夺过了匕首,拿着匕首却悠闲地剔起了牙。 副手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时候,剁手出其不意地将匕首扎向孙膑的大腿,牢里面有刀子咬人的声音,却没有喊叫的呻吟。只是在那昏暗的灯光中,几对眼睛之间寂静地喧哗。孙膑用眼睛咬着剁手,却不说话。副手在一边流着口水享受着这种嗜血。剁手紧紧与孙膑对峙着,硬绷了许久,为了掩饰逐渐黯淡的眼光,他笑了起来,声音古怪而潮湿。上面的人交代过了要好好关照这位孙膑,今晚上是有得折腾了。剁手加大了刺匕首的力度,脸上的表情变得模棱两可。 引用海明威的一句话,你可以杀死他,却永远也打败不了他。
嘣的一声,匕首断了。
(二)《圣经·马太福音》——凡人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孙膑第三次醒来以后已经是黑夜了,他稍微挪动了一下身子,剧烈的疼痛几乎再一次让他昏厥过去。等疼痛稍微平息下来他才看了看四周,四周是荒野中的黑夜,几声猫头鹰的叫声让这夜晚有了不同的成色和质感。 孙膑大概确定了自己是被扔在魏国城外的荒野中,这时候他做出了个决定。半个月前他受好朋友庞涓的邀请来到魏国平步青云,一周时间他被诬蔑为特务,在一周时间他成为四级伤残扔在野外喂狼,而在未来的很长时间他还没搞懂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他毅然决定返回赠与他马太效应的这座城,从行刑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了。他开始像一棵顽强坚韧的树一样,愈是要好好活着,愈是要扎根向沉重窒息的黑暗中。 孙膑找到一根树枝,坐在地上用双手撑着树枝艰难地向前挪。黑夜就像一条河,身体是船,孙膑撑着篙,停一下,再向前赶一下。身后拖出的痕迹是水面的豁口。 身上的伤口虽然已经干了,但孙膑还是担心会遭遇狼,他一直提防着四周。 那只狼是蹦蹦跳跳过来的,到孙膑身边5、6米距离的时候却又不敢接近了。孙膑看出这是一只老狼,而且狼的后腿有一只是废的,像一只木棍一样斜斜地戳着。可能因为残疾,老狼的眼睛少了兽性,反而显出一些卑怯与哀怜,那样子好像说,兄弟,可怜可怜我,咱俩把你身上的肉分着吃了算了。 在孙膑看到狼靠近的过程中,没有多想,他咬着牙撑起身子直立起来。剧烈的疼痛让他感觉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些,眩晕扶着他的肩膀要将他摇倒。他紧攥着树枝,鼓着咬肌对自己发狠道,你今天要是倒下了,我就把你杀了。 老狼满心欢喜地跳到孙膑跟前,以为今天要过年了,结果眨眼的功夫,一个成年人拔地而起。动物交面,互相逼视,通过眼睛基本上强弱就很明显了,老狼不敢轻举妄动。 孙膑知道自己得前进,站着不动会被老狼识破,而且如果再有狼来了就会更麻烦了。由于髌骨的损伤,股四头肌需要比正常多30%的肌力才能伸膝。再加上剧烈的疼痛,这第一步的艰难不亚于当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一小步,不过这次没有代表地球人民的发言,只有阎王爷的懒散,等一下,我把这根烟抽完就给你开门。 疼痛时最高亢的呐喊,这可能也是秦腔根植于底层人民的根源,也可以这样说,生活划出了伤口,伤口流出了秦腔。 于是有了戏剧性的一幕。 ……
(未完 作者:老年轻人&年轻老人)
【素材运用】
话题1:磨难
材料加工:中国兵法是在天下倾覆、生灵涂炭中概括出来的学问,掌握中国兵法思想有两个必由途径:一是胸怀天下安危,躬身实践,在实践中舍得拿身家性命去拼赌,在腥风血雨中闯荡,获得胜利者自然成为兵法大家:一是潜心兵法研究,身罹磨难,在磨难中体悟兵法思想,在书本上钻研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皮毛,磨难才出真功夫,身罹磨难才能掌握中国兵法的精髓,在钻研过程中身受磨难,在身受磨难中反复钻研者自然成为兵法通家。舍此两个途径不能掌握中同兵法的精髓,从书本到书本只能掌握中国兵法的言辞,夸夸其谈,无济于事。孙膑就是在研究中国兵法的过程惟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这不能不让曾经躺在担架上谋划中国革命战略的毛泽东感慨赞叹。(《攻魏救赵 千古高手》节选)
话题2:妒忌
材料加工:寓言诗《鸟的评说》讲的是: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总之,众鸟都只会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是优点,也被认作了缺点。这则寓言诗想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应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
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就难以有大作为。战国时的魏将庞捐,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对孙膑才智过人由嫉妒进而心生恶念,使孙膑受了苦刑,而他自己最终也恶有恶报,兵败身亡。三国时的周瑜,年少有为,前途无量,但气量狭小,不是虚心学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优点,而是心生嫉妒,发出了“既生喻,何生亮”的哀叹,最后忧愤而死。
庞涓、周瑜二人本来都可以更有作为,但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心生嫉妒,想挤掉对方,结果不但没学到对方的优点,还断送了前程,赔上了性命。这危害可谓大矣!(《写作中样例教学法的运用》节选)
话题3:变通
材料加工:孙膑归齐以后,先隐居在齐将田忌幕下,在一次赛马游戏中,他用“以盈去虚”的战术,助田忌胜威王而崭露头角,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田忌赛马,谁都会称赞孙膑的聪明。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分不开。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较多按常规去思考,为何不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样思维就具有了发散性。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人手,逐渐养成我们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善于“变通”的孙膑》节选)
(淄博十一中语文组 苏燕)
《孙膑》教后反思
苏燕
从教八年,觉得一堂好课应当是一节下课后令人激动、兴奋不已的课,一节令人反复回味的课,一节令人课后有无数话想要记录下来的课。淄博市语文教研会已经落下帷幕,《孙膑》这一堂公开课的上课场景还始终萦绕在心头。回想整个过程,有很多收获和感想。
文言文的学习,课堂很难有亮点。但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有几点还是比较有效的,得到了市教研员王玉强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们的肯定。
一、课堂导入要简洁生动,明快有效,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地方人文,让学生有代入感。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山东淄博有个淄川,淄川有个梓童山,梓童山上有个鬼谷子,创办了中国古代第一所军事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最有名的当属鬼谷四友:纵横家苏秦、张仪, 兵家孙膑、庞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孙膑。”
二、要上好文言文,就要突出文言文的基础性,突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是要突出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文言翻译。因此,一节课的构成中,言要占很大比例,甚至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讲言,而后才是文。所以在《孙膑》教学中,我逐段分析,逐层推进,突出每段的重点,突出段落的核心问题。当然,逐段分析并不是一言堂,第一二段起总体介绍的作用,我们译全段;第三段田忌赛马,用回答三个问题(田忌的计策、比赛的结果、田忌的收获)的方式解决;第四段围魏救赵,出示原文,翻译重点词;第五段计杀庞涓,制定马陵之战作战计划书。我将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子翻译放在了首位,文本分析放在后面,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对言的学习,另一方面也符合教学规律。
三、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情感意识。阅读就是阅读者与文本的沟通与共鸣意识。一个作品要想真正阅读,必须要有阅读者的情感参与。只有阅读者情感投入了,才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才有作品新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阅读最后一段,并设置了一个问题----“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孙膑的料事如神”,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也得到了教研员王玉强老师和其他听课老师们的肯定。
四、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活跃课堂,新颖生动。每一段的教学方式要变化,这一段教师范读,下一段就要学生读了,再下一段就要默读或齐读了。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投入其中。
五、牢牢抓住探究的力量,探究是课堂生成的永恒张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孙膑的谋略艺术,我设置了一个活动——速速领会军师孙先生的作战意图,完成“马陵之战作战计划书”
马陵之战作战计划书
天时——决战时间:暮(晚上)
地利——有利地势:道狭,多险隘
人和(敌疲)——倍日并行(日夜兼程)
敌军心理:骄傲轻敌
作战目标:杀庞涓,虏魏太子申
作战方式:埋伏、射箭
作战信号:见火举而俱发
兵法依据: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骄兵必败
给庞将军的见面礼:
此“书”一出,立马让各位“将军”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投入也让我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了信心。这也成为了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打磨。比如在“不拘一格拟标题”中,最后我给出了自己写的几组标题—— “必胜的赛场 应验的预言 仇人的末日” “赛马,刑徒贵为座上宾/围魏,轻松救赵破魏军/救韩,大仇得报庞涓死”。其实,可以每种形式给出一个标题,让学生自己去写,锻炼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
再比如,结束语是我的另外一个亮点。“仇人的嫉恨侵蚀了他的肌体,却腐蚀不了他的智慧和灵魂。失去了双脚并不等于失去了头脑,不是猛将,但做谋臣。谋自己,谋疆场,谋天下。他用赛马让自己崭露头角,用战斗让对手自刎臣服,用谋略使自己名扬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疆场之上,他是坐着站起来的人——足智多谋的孙膑!”参与听课的老师指出,可以让学生自己为孙膑写一段“颁奖词”。鉴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安排学生去写,我想,这一点也是同上一个问题一样,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不是老师代劳。
总之,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打磨。这节课使我收获良多,感慨良多。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课时有终点,备课无止境”这句话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更加努力。
课标分析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朗读、默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