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降水”和“气温”一样,也是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课教材的设计思路与第二节大体相同,所以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可以视为“姊妹篇”。其中,第一课时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主要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来讲述,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依然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降水的变化”这个标题中有三个要点:其一,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其二,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其三,阅读并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地的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为完成《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深入理解这一点,教材设计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式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整体来说,贴近生活,如果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本节课因为涉及到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所以对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和讲解下,会具备较强的动手绘图的欲望。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较高,表现欲较强,绘图活动会让他们兴趣大增,并能够起到较好地示范展示作用。但是,也能预料到,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动手能力较差,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指导,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能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适当地利用展台等设施,展示优秀,纠错纠偏,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
学习目标(1)能说出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2)利用图片及视频认识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3)学会阅读并运用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重难点(1)能说出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2)利用图片及视频认识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评价任务(1)阅读P58资料了解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和使用方法。(2)运用图3.22学会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3)根据表3.3绘制某地各月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出示几幅有关降水以及降水对人们影响的图片及简短的文字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降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有时候降水的异常发生人们难以控制,但是,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一个地方的降水是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的,而认识这些特征及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生产和生活。导入课题。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降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降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设计意图 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引出“降水的变化”这一主题。
环节二: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幻灯片出示目标,并引导学生分析、解析目标。教师板书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解读下,学生找准本节课目标要点,并在学习新授内容之前再次强化目标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目标及本节课的内容要点及学习方法。
环节三:新课讲授(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本58—59页注意以下问题:
1.什么是降水?其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
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3.通常用哪种图来表现一个地区一年内的降水的季节变化?(二)展示成果1.什么是降水?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让学生判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几幅降水的不同形式的图片,给大家讲解: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不同形式,降雨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3)教师: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明确“根据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将降雨划分为不同的等级。2.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1)结合“阅读材料”,明确: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2)补充:让学生通过介绍,进一步明确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积累生活经验和能力。3.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哪种图?(1)出示课本P59图3.22,明确:使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2)判断:图中A、B两地,各个降水的季节变化比较均匀?哪个季节的差异较大?从而初步认识此类地图,为“合作探究”做好相关的铺垫。(三)合作探究(1) 例图说明:图中A、B、C、D、E分别表示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开罗等五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这五个城市的降水特点分别属于不同的降水类型,而且能够覆盖全球基本的降水类型。(2)教师举例:以A地、E地为例,告诉学生大致的读图分析方法,让学生领悟描述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基本方法。例如:多雨:﹥100mm;A地特点:全年多雨。少雨:﹤30mm;开罗特点:全年少雨。(3)学生尝试:利用B地、C地、D地的降水量柱状图,描述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集思广益,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4)归纳总结:如何概括某地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多雨:一般指大于100毫米少雨:一般指30毫米以下湿润:一般指50毫米左右2.如何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以北半球某地为例)(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7—7月)(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12—次年2月)(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约700mm)(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3.如何绘制降水量柱状图?(1)参考课本上的图3.23,指导学生观察1—3月的柱状绘制过程;(2)感悟绘制方法,绘制图中未完成的部分(4—12月),教师巡视、指导。(3)利用展台,展示绘图效果,鼓励优秀,纠错纠偏。根据表格中的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mm)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学生在预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在讲台上利用课件上的提示,说出自主学习的大致内容,并由学生和教师评判,指出不足、肯定优点。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雨量器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积累专业知识和常识。学生分组讨论,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总结出不同的降水量柱状图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归纳出判断此类地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探究估算年降水量的有效方法。
环节四: 课堂小结对照学习目标,看看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目标:1.能说出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2. 利用图片及视频认识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 3.学会阅读并运用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环节五:反馈练习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针对“目标1”)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与人们的关系不大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2.关于降水量的测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针对“目标2”) A.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量杯 B.降雨时测量降水量,可直接把储水瓶中的水倒入量杯,读出降水量的多少 C.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D.降雪时测量降水量,需待储水桶内的雪融化后再倒入量杯,读出降水量的多少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判读该图时,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针对“目标3”)A.日降水量 B.月降水量 C.年降水量 D.降水的季节变化4.下图A、B、C、D、E分别是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开罗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根据下图判断:(针对“目标3”)(1)各月降水量都很多的是 ,最多的月份降水量在 mm以上。(2)降水集中在夏季的是 ,其最多和最少月份相差约 mm。(3)各月降水量适中,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4)北京与 的降水季节分配正好相反。(5)将图中城市的降水类型对应连线:新加坡 全年多雨型 北京 全年少雨型 伦敦 冬季多雨型 罗马 夏季多雨型 开罗 全年湿润型
板书设计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及其等级划分;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及使用方法;3.降水量柱状图;多雨:>100mm少雨:<30mm湿润:50mm左右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完成《基础训练》46的“预习反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