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所以在看文章的前两段文意基本能够自己疏通,第三段涉及到的内容复杂一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在基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委婉含蓄的语言艺术。听“弦外之音”,有时,考试中会出现一种语言表达题,就是要补写出某人下面将要说一句怎样的话或者写出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面对现实的语言艺术和智慧。而这些,也是在系统讲解之前学生很难理解到位的。所以,学习这一课需要注意:
1、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后续学习前提条件,不能放下任何一个知识点,得让学生明确到位;
2、 十分关注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3、 积累和运用相结合;
4、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并能够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淳于髡》效果分析
通过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虚词和特殊文言现象,课堂评测练习正确率较高。针对理解文意得分偏低的题目,除了讲解之外,还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本,触类旁通,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过程与方法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案教学相结合,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更适应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淳于髡的讽谏艺术,了解到语言的魅力,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听懂相关的语意,并能够学习委婉含蓄的说话艺术,更增添在现实社会中的交际能力,体现出一种面对现实的智慧。
本节课取得了教学设计中预定的效果。
《淳于髡》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检查名句默写
提示:检查范围:《雨霖铃》《蝶恋花》《浣溪沙》《定风波》
在本子上默写下列名句(拍照上传)
1、今宵酒醒何处? 。
2、泪眼问花花不语, 。
3、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二、导入——两个故事,用offic2013录播方式播放
①一位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这用的是隐喻法)
②有一回,林清玄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自己的苦恼说给父亲听。父亲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林清玄说:“你种了40多年的香蕉。当然要继续种呀。”
父亲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这里用的是类比法)
隐语——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的一种隐晦的语言。
滑稽——能言善辩,无所阻碍。
今天我们来学习《史记·滑稽列传》中的节选《淳于髡》
三、展示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落实重点文言现象。
2. 读懂课文,学习面对现实的智慧。
四、读通课文,夯实基础——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
自主学习,交流解惑——导入课堂练习,利用平板edu备课软件设计好的习题,发送给学生当堂检测。通过分析报表的数据,有重点的进行讲解。
五、分析课文——言谈微中,亦可以解纷
整体把握,深入认识 。
涂鸦上传(词的形式,字数要少),在平板不能写长句子的限制下,可提高概括能力。
隐语
劝谏方式
劝谏效果
大鸟
保全齐国
引申法(归谬法)
补充:(归谬法)唐代诗人李贺年轻时想考进士,但是有人却极力反对阻挠,理由是:儿子做事应该避讳父名,李贺父亲名晋肃,而“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所以不能考进士。 韩愈为此写了一篇《讳辩》的文章,为李贺辩护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六、探究文本——屏幕广播
探究淳于髡能够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角度:主观+客观
学生思考、讨论、展示
七、人物评价
给出上联,结合所学人物事迹,写出下联
学生按照对联写作要求,写到自己本子上(同位之间可交流) 强
化对人物的认识以及能够用严谨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评价观点
拍照上传,提高参与度,更清晰的展示学生作品。
上联:七尺之躯,委身齐国做赘婿
下联:滑稽多变,尽心帝王解纷忧
八、拓展致用
刘墉曾有一次触怒了乾隆皇帝,乾隆下令将他赐死,为了顾及他的情面,让他自己回家投河自尽。
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
“我叫你回家去死,你怎么又回来了?”乾隆恼怒地问。
“启奏万岁,我去死了。可被一个人给骂回来了。”刘墉答道。
“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把你骂回来?“乾隆大怒。
“万岁,是屈原把我骂回来的。”刘墉一本正经地说。
“屈原怎么可能把你骂回来?”乾隆盛怒冲天。
刘墉说到: 。
乾隆听了心花怒放,赦免了刘墉。
刘墉说到,“屈原见我投河,厉声喝道: ‘我屈原投河是因为遇到了昏君,被逼无奈;你刘墉遇到了当世的明君,为什么要投河?快回去!’”
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九、结束语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充满睿智的谈吐总能博得别人的赞许,巧妙地化解相关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当言必言”,更要学会“妙语连珠”,只有这样,别人才会“从善如流”。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学习,我们的为人处世,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信息技术运用及意图
课前活动
名句默写
在本子上默写5个名句
落实名句默写
拍照上传,检查学生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导入
两个故事
教师读给学生听
导入课文情境
2013offic录制声音,听读的新形式,更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
1. 读通课文,落实重点文言现象。
2. 读懂课文,学习面对现实的智慧
夯实基础
自主学习,交流解惑
课堂练习(导入练习,当堂检测,查看分析报表)
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运用当堂检测.edu文件测试。及时反馈,重点讲解。
分析课文
分析隐语、劝谏方法和效果
填表方式归纳
总体理解,深入认识 。
涂鸦上传(词的形式,字数要少),在平板不能写长句子的限制下,可提高概括能力
探究文本
探究淳于髡能够劝谏成功的原因
学生讨论
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人物)
屏幕广播
人物评价
给出上联,结合所学人物事迹,写出下联
学生按照对联写作要求,写到自己本子上(同位之间可交流)
强化对人物的认识以及能够用严谨的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评价观点
拍照上传,提高参与度,更清晰的展示学生作品。
拓展致用
刘墉和李斯特的故事
学生讨论
了解生活中那些面对现实的智慧
屏幕广播
结束语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们应该明白: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充满睿智的谈吐总能博得别人的赞许,巧妙地化解相关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当言必言”,更要学会“妙语连珠”,只有这样,别人才会“从善如流”。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学习,我们的为人处世,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课件17张PPT。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 淳 于 髡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课前准备:
《史记》《唐诗宋词》课本、知识积累本(或笔记本)、笔、 平板(开机、登录)
课前活动:名句默写
检查范围:《雨霖铃》《蝶恋花》《浣溪沙》《定风波》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在本子上默写下列名句(拍照上传)
1、今宵酒醒何处? 。
2、泪眼问花花不语, 。
3、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一位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有一回,林清玄遇到了创作上的瓶颈,回乡去休息,并且把自己的苦恼说给父亲听。父亲笑着说:“你的苦恼也是我的苦恼,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还要不要种香蕉。你看,我是种好呢,还是不种好?”林清玄说:“你种了40多年的香蕉。当然要继续种呀。”
父亲说:“你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隐语——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的一种隐晦的语言。
滑稽——
能言善辩,无所阻碍。gǔ jī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淳 于 髡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学习目标1. 读通课文,落实重点文言现象。
2. 读懂课文,学习面对现实的智慧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读通课文,夯实基础
自主学习,交流解惑
导入练习
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言谈微中,亦可以解纷
用不同于黑色的笔,概括填充,涂鸦上传
禳田者饮酒几何隐喻法类比法震惊齐国 利于齐国 唐代诗人李贺年轻时想考进士,但是有人却极力反对阻挠,理由是:儿子做事应该避讳父名,李贺父亲名晋肃,而“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所以不能考进士。 韩愈为此写了一篇《讳辩》的文章,为李贺辩护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为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探究淳于髡能够劝谏成功的原因。
思考角度:主观+客观
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七尺之躯,委身齐国做赘婿滑稽多变,尽心帝王解纷忧上联下联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面对现实的智慧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拓展致用 刘墉曾有一次触怒了乾隆皇帝,乾隆下令将他赐死,为了顾及他的情面,让他自己回家投河自尽。
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
“我叫你回家去死,你怎么又回来了?”乾隆恼怒地问。
“启奏万岁,我去死了。可被一个人给骂回来了。”刘墉答道。
“谁有这么大胆子?敢把你骂回来?“乾隆大怒。
“万岁,是屈原把我骂回来的。”刘墉一本正经地说。
“屈原怎么可能把你骂回来?”乾隆盛怒冲天。
刘墉说到: 。
乾隆听了心花怒放,赦免了刘墉。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刘墉说到,“屈原见我投河,厉声喝道: ‘我屈原投河是因为遇到了昏君,被逼无奈;你刘墉遇到了当世的明君,为什么要投河?快回去!’”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充满睿智的谈吐总能博得别人的赞许,巧妙地化解相关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当言必言”,更要学会“妙语连珠”,只有这样,别人才会“从善如流”。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学习,我们的为人处世,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谢 谢主讲人:徐 坤 2015年3月《淳于髡》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是专记滑稽人物的类传。滑稽是言辞流利、正言若反、思维敏捷、没有阻难之意。后世用作诙谐幽默之意。《太史公自序》曰:“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等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言谈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淳于髡出身赘婿,优孟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秦汉时处于社会底层,尤其是赘婿还受到法律歧视,常被征发戍边,等同罪犯。他们虽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明,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文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出自本文。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课文学习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 知识落实课 疏通课文,落实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巩固落实,分析理解文意
重点、难点
熟读文本,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领略人物的非凡的智慧。
学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淳于髡》观评记录
李成君老师
讲课生动,气氛活跃,拓展很好,善于引导学生的兴趣;
平板应用应当更注重实际。
牛继华老师
多媒体与课堂内容比巧融洽;
时间分配应当更注意合理性,松弛有度才好。
隋丙义老师
师生互动很好,气氛活跃;
建议给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更好地利用平板电脑功能。
路春雷老师
整体结构完善,授课思路清晰;
更进一步探讨平板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作用。
张玉梅老师
以文本为主,注重知识与理解相结合,精读精品;
课外拓展小故事很吸引人,开阔学生的思路。
李曼老师
注重学生的讨论与思想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空间;
环环相扣,联系生活,针对性强。
《淳于髡》评测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委托 B. 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赠送
C.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都、尽 D. 笑岂有说乎 说法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髡恐惧俯伏而饮 B.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
吾尝终日而思矣 赵宗灭乎,若号
C.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D.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枝枝相覆盖 輮使之然也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国且危亡 B. 淳于髡说之以隐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C. 不蜚则已,一蜚冲天 D.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烧而走也
A. 卒然相睹,欢然道故 B. 先生少之乎
C.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5. 下列句中“之”指代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生少之(金百斤,车马十驷)乎
B.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禳田者)
C.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淳于髡)
D. 楚闻之(淳于髡),夜引兵而去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 B.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C. 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D. 欢然道故,私情相语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淳于髡“滑稽”效果的一组是( )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淳于髡说之以隐
③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④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⑤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社会地位地下,又其貌不扬,但是他有辩才,在多次出使诸侯的行动中,没有屈于压力而让自己受辱。
B. 齐威王喜欢隐语,也好无节制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把朝政交给大臣处理。淳于髡抓住这点,用隐语以劝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C. 齐王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援助,但带的礼物很少。淳于髡于是用一个人带的祭品少而要求得到的多的事例给齐王以暗示,齐王顿悟。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首先是邹忌有敢谏的勇气,齐王有纳谏的魄力。淳于髡之所以用暗示的手法劝谏齐威王且收到成效,也得益于齐王是一个明君。
《淳于髡》课后反思
本文不长,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容易理解和把握。尤其是第二课时,分析淳于髡的讽谏艺术,学生兴趣更浓厚。
这节课设计为智慧课堂,即用平板电脑上课的模式,更好的运用了信息技术参与到教学中来,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设计环节层层深入,既兼顾到知识点,又深入分析课文,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熟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及时;
文言基础知识巩固较好,能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使用拍照涂鸦的功能;
教师能够和学生很好地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比较和谐。
存在问题:
衔接环节稍显生硬,还需精心设计过渡语;
学生的拍照技术和教师的课堂点评还需进一步提升。
《淳于髡》课标分析
对应课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能正确的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心得。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对应课程标准,设定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感知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做理性思考,学习传主艺术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会其语言艺术;
2、体会叙事描述性语言的情感倾向,学会在叙事描述中含蓄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写作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与展示,养成合作意识和展示自我的意识;
2、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