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观照女性命运:6 古诗二首--氓(课件17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 观照女性命运:6 古诗二首--氓(课件17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6 08:26:55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
学生在九年级下册学过《<诗经>两首》分别是《关雎》和《蒹葭》两篇诗歌,学生对于《诗经》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了解仅仅止于爱情诗。对于《诗经》的其他篇目,没有过多了解,对于弃妇诗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关雎》和《蒹葭》两篇诗歌,都是抒情性较强的诗歌,理解的难度较小,因此学生初接触《氓》这种叙事性强、篇幅长的诗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借助工具书。
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婚姻、婚变等话题,接触较少,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此外,学生处于男女平等的当代社会,对于古代社会女子的地位了解少,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需要补充相应的当时社会背景。
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难度分析
大部分同学借助工具书能够了解文章的大概情节。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句子如: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对于文章更深层次的女性形象、女性地位的分析,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理解的较好;大概还有五分之一的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
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先秦女性地位的相关资料,为学生理解诗文做准备。此外,推荐学生读安意如对于《诗经》的赏析作品——《思无邪》,方便学生分析诗文的内涵,同时引起学生读《诗经》的兴趣。
文本内容学习效果分析
全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全诗的主要的内容以及结构,能够复述全诗的主要内容。理解本诗所描述的女子从恋爱到婚变再到决绝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感知到本文情感线索的变化由欢快、幸福变为怨恨、哀伤再到决绝的过程。文本内容学习方面已经达到全班掌握的效果。
表现手法的学习效果分析
对于《诗经》典型的赋、比、兴手法,赋的表现手法较为简单,学生自学即可掌握。而对于较难的比、兴手法,通过先举例讲解的方法,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比、兴手法的作用。而在自己寻找比、兴手法的句子方面掌握稍差,对于比、兴手法的运用掌握不牢固,需要课后练习巩固。
人物形象的学习效果分析
对于本课中男女主人公形象特点变化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理解掌握,对于采用的对比手法也能够稍加引导即可得出。但是对于本课的女主人公命运的社会原因的分析方面,明显感觉学生较为吃力。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还是不够充分,所以在分析社会原因时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应该在课前多补充这方面这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理清《氓》的故事情节
2、理解掌握比、兴的表现手法
3、分析把握女性形象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女性形象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对比分析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代著名的女作家萧红曾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是啊!女性的命运一直以来都是坎坷曲折的,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首诗中女主角的命运!
二、内容分析
用一个词概括全诗三个层次,并分析其基调
情节
基调
1、2章
恋爱
甜蜜、幸福
3、4、5章
婚变
沉痛、怨恨
6章
决绝
清醒、刚强
女主人公遭遇婚变的原因有哪些?
男子变心:士贰其行、二三其德、
女子年长色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手法的讲解: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诗歌中“比”的运用,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使得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隽永。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术效果。
本诗中使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形象分析
诗中氓和女子是婚变前后性格特点的改变

女子
恋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忠厚老实,殷勤主动
秋以为期,载笑载言纯洁、善良、痴情、信守诺言
婚变
士贰其行,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任劳任怨、辛苦
决绝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刚毅不屈、刚烈
2、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启示:女性应当自立自强,才能获得尊重,才能赢得平等社会地位,才能拥有美好生活。
四、拓展延伸
《氓》中的女子,在这之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呢?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发挥想象,续写她之后的生活。
五、作业
把《氓》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附:板书设计

《诗经》
恋爱──婚变──决绝
回忆 对比
赋 比 兴
课件17张PPT。《卫风·氓》临淄中学 高一语文组 王娜娜学习目标1、理清《氓》的故事情节
2、理解掌握比、兴的表现手法
3、分析把握女性形象内容分析一、用一个词概括全诗三个层次,并分析其基调恋爱决绝甜蜜、幸福婚变沉痛、怨恨清醒、刚强二、诗中指出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
1、男主人公:
2、女主人公:
提示:比、兴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比喻 色衰变心士贰其行、二三其德、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比:以兴起,先讲桑树,引起女子与“氓”的故事
喻体 本体 桑
其叶沃若
其黄而陨 女子年长色衰女子女子的青春年华
三、你还能找到其他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吗?


兴:比:以兴起,引出观点。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斑鸠
桑葚 用“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
迷恋男子/爱情。喻体 本体 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
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兴: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引出
女子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 形象分析1、分析氓和女子婚变前后性格特点的改变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忠厚老实,殷勤主动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自私变心反是不思冷酷无情
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纯洁、善良
痴情、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任劳任怨、
辛苦
亦已焉哉刚毅不屈、
刚烈对比2、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深刻教训是什么?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3、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女性应当自立自强,才能获得尊重,
才能赢得平等社会地位,才能拥有美好生活。启示:拓展延伸《氓》中的女子,在这之后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呢?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发挥想象,续写她之后的生活。作业将《氓》这首诗改成现代诗谢谢大家 《氓》教材分析
《氓》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在鲁教版高中语文5册必修中,必修1、2没有选入古诗文,必修3中才第一次涉及古诗《氓》和《行行重行行》。在必修4中有宋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新诗二首《雨巷》和《错误》;在必修5中有《沁园春·长沙》和唐诗三首《蜀道难》、《登高》、《锦瑟》。由此可知,《氓》是整个必修中的第一首古诗,对于学生古诗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在必修2第2单元中选入了《氓》,这一单元是按题材进行分类编写,因此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氓》作为《诗经》中的作品,也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对于《氓》的学习,练习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本诗故事情节的,一个是关于比、兴手法的,因此人教版将《氓》的重点放在了故事情节的理解以比、兴手法的运用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并没有选入《氓》这一课。
教材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女人公的遭遇中了解古代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其根本原因是女性总是在生产、生活中依靠男人。以此得出,女性应当自立自强。
教学难点是学生掌握比、兴手法的作用,并且能够找出使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本部分内容教学课时、课型
《氓》一课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新授课加复习课,主要教学内容: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以及地位;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了解《氓》全诗的内容,复述全诗的内容;掌握《氓》的重点文言知识,并且当堂监测复习。
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理清全诗的三个层次;掌握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本诗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形象;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观评记录
王晓燕老师观评:
1、思路清晰,但是要注意弄清楚课堂教学重点到底是哪一个?应该在重点部分用更多时间。
2、拓展部分是否可以拓展《诗经》其他篇目
3、如何引起学生读《诗经》的兴趣
田双老师观评:
1、在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找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2、讨论的部分应该先让学生自读思考,然后再讨论,讨论的时候让小组明确分组问题。
丁印鹏老师观评:
1、应该在对女主人公以后的生活畅想部分多留时间,更加多的让学生发言,拓展思路。
2、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多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女性命运
评测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A???)???
?A.氓(máng民)之???匪我愆(yán拖延)期???体地咎(jìu灾祸)言??
?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
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īan渐湿)车帷裳(cháng布幔)??
?D、将(qiāng请)?淇水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 其黄而陨(yǔn落)????????
2.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4、填空、默写。??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对爱情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请用原文回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表现女对爱情的忠贞及氓的负心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表现女的勤劳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赏析下文
小雅·谷风
习习谷风1,维风及雨2。将恐将惧3,维予与女4。将安将乐,女转弃予5。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6。将恐将惧,寘予于怀7。将安将乐,弃予如遗8。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9。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⑴习习:大风声。⑵维:是。⑶将:方,正当。⑷与:助。女:同“汝”,你。⑸转:反而。⑹颓:自上而下的旋风。⑺寘:同“置”。⑻遗:遗忘。⑼崔嵬(wéi):山高峻的样子
【译文】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旋转不停息。当年担惊受怕时,你搂我在怀抱里。如今富裕又安乐,将我抛开全忘记。
谷口呼呼风不停,刮过巍巍高山岭。刮得百草全枯死,刮得树木都凋零。我的好处你全忘。专门记我小毛病。
赏析:
此诗语言凄恻而又委婉,只是娓娓地叙述被遗弃前后的事实,不加谴责的词句,而责备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所谓“怨而不怒”,说明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善良懦弱的劳动妇女。这也反映了几千年以前,妇女就处在被压迫的屈辱境地,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前人评此诗说:“道情事实切,以浅境妙。末两句道出受病根由,正是诗骨。”(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缄语)
检测结果分析
对于课内的基础知识以及文章理解的题目,学生大部分能够很好的完成,基本没有大的问题。对于课外的《小雅·谷风》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完成情况较差,需要配合讲解。
课后反思
课件部分,男女主人公进行对比的部分,出了一点儿问题,没有跟表格一一对应,应该在上课之前再检查一遍的。
从学生朗读的部分,对课文进行的分析部分,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诗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前期学习效果略差。
?对于思考社会原因部分,操之过急,引导不够,应该再给些时间,再往女性的生活、工不能依附男人进行引导,学生可以自行得出结论。
对于畅想部分,应该让学生直接在学案上书写,不应该让学生回答,这样写完了就有时间进行展示。
?谈论部分留的时间还是不够多,应该再留2到3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氓》课标分析
《氓》对于单元教学价值实现的定位
《氓》这首诗选自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本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完本单元之后,应该能够感受到文本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对作品的人物有独立见解;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学会关注人生和社会。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描写女性命运为主题的文章,《氓》作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承担着为整个单元学习做准备的重任,应该让学生对于古代社会妇女的地位、妇女的生活有所了解,为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做准备。本课学习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女性社会地位较低,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品,没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命运曲折,生活困苦。
二、《氓》对于诗歌教学价值实现的定位
《氓》还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习的第一首古诗,也是全部必修教材中唯一一首选自《诗经》诗歌。《氓》的学习应该引起学生对于《诗经》阅读的兴趣,甚至应该引起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赏析古代诗歌的优美,并且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为以后诗歌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语言分析、形象分析和写作手法分析三位一体的诗歌鉴赏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部分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因此,语言分析方面,应该着重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教学重点应该本诗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比、兴手法的运用。女性形象的分析应该让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掌握先秦妇女地位的基础上,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分析。
《氓》对于语文学习的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氓》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古代诗词的审美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对文本女性形象探究能力的形成。通过对女性婚姻悲剧的分析,也能到学生体会女性应当自立自强,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