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对《史记》中的篇目也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全文共有三段文字,篇幅较短,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完全有能力自己疏通文意,理解文意,归类文言知识,同时初步对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物进行认知和品读,对二人的友谊进行感知和分析。效果分析
教法灵活,注重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提高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注重诵读,分析评价人物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较好。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高效,教师能根据学生掌握反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进程适当调整,效果较好。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联系文本和实际生活进行拓展,个性化思考突出,深刻感悟友情的真谛,效果良好。《管鲍之交》教案
课型:新授课 撰写人:栾桂红 备课时间:3、18 上课时间:3、20
【教学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分析评价人物,学习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评价人物,学习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由鲁迅名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曾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试之。”
二、解题、介绍人物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管晏列传》
课文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贤相管仲和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二人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二人的赞词。二人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课文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一个小故事“管鲍之交”.
2、管仲生平: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名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期的政治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孔子称管仲以“仁”,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三、了解历史背景:
约前686年,齐襄公在位,不仁且淫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疑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对自己有威胁,欲谋害。管仲辅佐公子纠到附近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莒国躲藏。
后齐国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襄公篡位,几十天后因暴虐,被大夫雍廪所杀,齐国无主,等待两个公子回国即位,先到者为王。当时公子小白的行程要快一些,管仲快马赶上一箭射中小白,小白为麻痹管仲假装中箭而死,并加快了速度,终于先行到达齐国,即了君位,史称齐桓公。到管仲护送公子纠到时,被齐兵拒于城外。鲁国君主不忿,兴兵攻打,两国在齐国国都临淄以西激战,鲁军大败,鲁庄公弃车逃走。齐国乘胜向鲁国施加压力,要求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于是管仲到了齐国。后在鲍叔牙的推荐,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相。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点名朗读,学生评价)
朗读 要求 :
1、读准字音,注意句读,读出感情。
2、整体感知,把握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提示: 文章主要写管鲍之间的交情。
这篇文章将笔墨并没有放在管仲的个人功绩上而是着重写管鲍之间的交谊,
无论管仲生活贫困还是政治失意, 鲍叔都理解支持他,并举荐他为相。
四、疏通文意,归纳知识
疏通文意,划出疑难。先在小组交流,若无法解决,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教师提问重点句子的翻译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2)、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小组归纳知识点。(分组板演)(其他小组补充)
(从五个方面归纳:重要实词 重要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4、教师总结:
(1 )重点实词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游,来往(动词)
管仲囚焉 被囚禁(动词)
鲍叔遂进管仲 保举,推荐(动词)
吾始困时 穷,缺乏财物(形容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做官(动词) 多次(数量词)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推重,赞美 (形容词)
(2). 常见虚词
齐桓公以霸 凭借(介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却(转折连词)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而是(转折连词)
鲍叔不以我为贪 把(介词)
管仲既用 已经(副词)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介词)
(3)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出谋办事 今义:找职业
古义:困厄,窘迫 今义:经济困难
(4). 词类活用
鲍叔不以我为贪 贪婪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鲍叔不以我为愚 愚笨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鲍叔不以我为怯 胆怯之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使……穷困(使动用法)
召忽死之 为……而死(为动用法)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为羞(意动用法)
以 ……为耻(意动用法)
(5) 特殊句式
管仲既用 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吾幽囚受辱 被动句
任政于齐 状语后置
齐桓公以霸 省略句
分财利多自与 宾语前置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
五.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品读第一段思考: 管仲从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提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
管仲自身才能卓越( 坚韧不拔、捉住机遇 、以民为本。)
齐桓公宽宏大量和知人善任
2、品读第二段思考: 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提示:(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经商贪心 )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谋事穷困)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做官被逐)
(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作战逃跑)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事君受辱)
结论:不谈论管仲经商贪心、谋事穷困、做官被逐、作战逃跑,被囚受辱,鲍叔都理解、包容、支持、信任他,并极力举荐他,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
3、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六、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从鲍叔牙为管仲做的事情来看,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我们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生交流,谈体会,各抒己见)
提示:(1):真正的朋友: 不计小节,包容对方的缺点;(
患难与共,救济朋友的危难;
志趣相同,欣赏朋友的才华。(多媒体展示)
(2)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我们都渴望纯洁美好的友谊。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本着对人尊重理解、坦诚相待、宽容大度的原则,我们就可以成为更多人的朋友,也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七、拓展文本,写作训练
“管仲/鲍叔牙,我想对你说……”
任选一个人物,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八、布置作业:
1、借助给出的上联,为管鲍之交写两个下联
相桓公一匡天下(交鲍叔万古高风)
识贤荐贤让贤 (知恩感恩报恩)
2、以“读《管鲍之交》有感”为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400字)(共40张PPT)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试之。”
——鲁迅
管鲍之交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评价人物,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管仲 ,春秋初齐国人。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也对他盛誉有加。
人物简介
板块一:读
朗读要求 :
1、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 读出感情。
2、把握文意,概括内容。
整体感知 把握文意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管鲍之间的交往和情谊。
无论管仲生活贫困还是政治失意,
鲍叔都理解支持他,并举荐他为相。
管仲对鲍叔充满感激之情。
板块二:串
1、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整理文言知识点
疏通文意 归纳知识
翻译下列句子。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已经被任用,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多次会盟诸侯 ,匡正天下,是管仲的谋略。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赏识人。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把我当作无耻之人,知道我不以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整理知识点: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一)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知我不羞小节
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鲍叔不以我为贪
5、 鲍叔不以我为愚
名词作动词,称霸
为动用法,为--- 而死
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 为耻
形作名,贪婪的人
形作名,愚蠢的人
(二)古今异义
不以为言
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穷困
吾尝为鲍叔谋事
而更穷困
古义:以之为,把---看作
今义:认为
古义:出谋办事
今义:找职业
古义:处境窘迫
今义:经济困难
(三)特殊句式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分财利多自与。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吾幽囚受辱
不以 为言。
齐桓公以 霸。
( 判断句)
( 判断句)
( 宾前句)
(被动句)(状后句)
( 被动句)
( 被动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省略句)
(之)
(之)
品读课文 分析人物
思考: 1.管仲从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2、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
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品
1. 管仲从政的成功,原因有哪些?
鲍叔牙
管仲
齐桓公
分析人物
知贤、荐贤、让贤
才能卓越、抓住机遇 。
宽宏大量、知人善任
2.鲍叔牙在与管仲的交往中,为管仲做了哪些事情?
(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结论:管仲虽然历尽磨难,饱受挫折,但是鲍叔都理解、包容、支持、信任他。
(经商贪心 )(包容)
(谋事穷困)(理解)
(做官被逐)(信任)
(作战逃跑)(理解)
( 事君受辱)(支持)
1、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4、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运用
排比
突出管仲 对鲍叔的
感激之情。
品读第二段
司马迁对管鲍二人的评价: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赞美
你如何评价
鲍叔牙?
分析人物
链接材料
当齐桓公欲委相于鲍叔牙时,鲍叔牙以国家社稷为重,力荐管仲:“治理国家的大事,不是我能胜任的,只有管夷吾才行。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厚惠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士气倍增,我不如他。管夷吾犹如人民的父母,治理儿子,不能不用他们的父母。”
你如何评价鲍叔牙?
知贤、荐贤、让贤,
以国家利益为重,
爱惜人才,无私、高尚。
分析人物
板块四:思
思考讨论:
1、从鲍叔牙为管仲做的事情来看,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2、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
我们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
板块四:思
思考:1、从鲍叔牙为管仲做的事情来看,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计小节,包容对方的缺点
患难与共,救济朋友的危难
志同道合,欣赏朋友的才华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谅,信也,就是诚实;友多闻,见闻广博;友便辟,喜欢谄媚的人;友善柔,是典型的“两面派”; 友便佞,就是夸夸其谈的人。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
成语:
管鲍分金、管鲍之交。
诗句: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
2、怎样呵护友情?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
友谊不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的,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本着对朋友尊重理解、坦诚相待、宽容大度的原则,我们就可以收获人生最美好的友谊。
孔子对管仲和鲍叔牙的评价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
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板块五:写
“管仲/鲍叔牙,我想对你说……”
任选一个人物,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大门:“相桓公霸春秋一匡天下名千古,
富民众强家国九合诸侯顺八方”。
一厅:“交友交心人生难得一知己,
让金让相天下至纯二楷模”。
二厅:“鲍叔荐贤知音喜得三生幸,
桓公拜相治国甘抛一箭仇”。
管仲纪念馆
挑战练习
借助给出的上联,为管鲍之交写两个下联
相桓公一匡天下
识贤荐贤让贤
交鲍叔万古高风
知恩感恩报恩
布置作业
以《读〈管鲍之交〉有感》
为题,写一篇随笔。
(不少于300字)
教师赠言
友谊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
珍惜彼此最纯洁的友谊,
愿大家都能拥有管鲍之交,
携友共创人生辉煌。
鲍叔牙的颁奖词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名利至上,诚信不再。而你,却是那个乱纷纷的时代里少有的另类:朋友欺骗你,你却善待他;朋友陷你于困境,你却原谅他;当朋友陷于绝境,你自己弯下腰 来,也要努力拉他一把。在你的人生词典里,从来没有“怨恨”没有“嫌弃”,没有“妒忌”,没有“落井下石”,只有对朋友的不离不弃、生死不离。你的朋友为天下树立了一代霸主,你的后人在心里为你树立了一座丰碑!
链接材料
管仲出身于破落名门之后。青年时期的管仲,超凡脱俗,志存高远,学先贤、习武艺、交友共勉、调查实践,多方吸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为其后来建立伟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仲早期的个人奋斗是不顺的:经商赔本、做官被逐、打仗败北、辅佐公子纠沦为阶下囚。家境的贫困,谋生的坎坷,使管仲具有了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后任齐相,他改革内政,稳定了齐国的社会秩序;他发展经济的富民政策,使齐国国力大增,民富国强;他修治甲兵,壮大了军事力量;他“尊王攘夷”,扩大了齐国的政治影响;他礼法并用,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
补充:【典故】病榻论相
《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 ” 管仲:“知臣莫如君。”
易牙——易牙,大厨师,杀子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开方——卫公子,背弃父母、祖国投齐,父丧不归。竖刁——竖刁,自宫以求亲近讨好齐桓公。
鲍叔——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终身不忘。隰朋——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
管仲临终为什么不举荐鲍叔牙
管仲有病,齐桓公去探问他:“仲父,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寡人将把国家托付给谁?” 管仲缓缓问道:“那您打算用谁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您看行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最了解鲍叔牙了。鲍叔牙这个人,清白廉正,看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与之为伍,偶一闻知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若是不得已的话,我看那个隰朋大概还行吧。”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①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②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补充
发难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http://www.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教材分析
本课是《史记》第二单元的自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目,本单元题目为“义薄云天”,选取的文本均为《史记》中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义”的主题的文本,本篇通过叙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推荐,管仲对鲍叔牙的评论体现出鲍叔牙的大仁大义。《管鲍之交》评课记录
贾薇老师从“学生参与的状态与效果”角度评课:
学生充分预习,养成好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
小组讨论比较有成效。
刘凤华老师从“课程资源实施的指向与有效性”角度评课:
学生朗读,明确朗读要求;串通文意,归纳知识点;品读文本,分析人物;深入文本,合作探究;延伸学习,写作拓展。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教学设计体现了“文道合一”,注重对学生情感美育的渗透。
教学内容多,在时间调控上不够从容。
王立水老师从“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角度评课:
这节课的信息量大,节奏快。
整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注重了对文言知识的归纳,字词点拨应该再简练写。
链接的资料契合文本,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林红丽老师从“教学的组织运用”角度评课:
讲解突出重点,文言知识的归纳到位,评价及时。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人物写作环节,体现了学生对文本、对人物的主观评价。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较好。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朋友、友情,很有现实意义。《管鲍之交》当堂达标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鲍叔终善遇之 对待 B.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了解
C. 知我不遭时也 遭受 D. 子孙世禄于齐 享俸禄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鲍叔知其贤 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乃设九宾礼于庭
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C.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 公辞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公子怪之
A. 鲍叔不以我为愚 B. 知我不羞小节
C. 召忽死之 D. 以身下之
4. 对下面句子分句间的关系相同的一项是( )
①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③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 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管仲既作,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管鲍之交》课后反思
栾桂红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重视讲读,重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与探究,往往将《<史记>选读》处理成一般的文言语段阅读,使学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史记》的思想艺术魅力,学生兴趣降低,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 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较多地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整堂课比较顺利,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五个亮点比较可取:
学习目标的制定具体、适宜
这节课我制定了两个目标:1、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分析评价人物,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这两个目标从知、情、行三方面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整堂课紧紧围绕两个目标,问题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及认识规律,从实际上课效果来看目标完成良好,知识技能情感也都得到巩固和强化。
(2)教学设计体现“文道合一”
《管鲍之交》篇幅不长,知识点较好梳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归纳知识点,课上检查落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点拨到位。另外围绕学生对友情的认识展开,链接相关历史资料和名人语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注重了对学生情感美育的渗透,力主做到“文道合一”。
(3)教学过程中突出“以生为本”
这课堂以学案、课件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流畅,各个环节安排的比较得当,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例如让学生介绍背景资料、郎读课文、分析人物、写一写这些环节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也比较有成效。
(4)导语、衔接语的设计语言优美
这节课在导入、引入问题的衔接上语言流畅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优美,运用了大量关于友情的名人名句及相关例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导语中“刎颈之交的廉颇与蔺相如”“高山流水的俞伯牙与钟子期”,孔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教师赠语等等。问题设计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有话可说。
(5)课件、学案的制作有条理
课件、学案的制作有效地辅助了课堂教学。尤其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制作项目齐全,特别是学习过程,包括背景资料→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文本解读→拓展提升,基础知识与文本解读并重,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例如:从“管鲍之交”谈开去,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这个问题就很好地让学生在讨论中细细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经过与大家的研讨,我发现这堂课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真正讨论思考时间太少。
由于这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时间安排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够从容,前面归纳知识点花的时间比较多,后面探究留给学生讨论交流不够充分。今后应该进一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学以致用,不能只流于形式,1分钟2分钟是无法深入充分思考讨论的。
二、课堂容量大 ,教学内容过多。
教师在授课时,对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订正学生的板演预习内容)点拨不够精炼,对于词性活用、文言句式都强调得面面俱到,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不能突出重点。今后教学文言知识点应注意学会以点带面,放手让学生整理,教师只点拨易错重点即可。
三、教师讲课语速过快。
教师在讲课过程,语速过快,显得比较着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使学生和听课教师有一种紧迫感,这样容易使基础稍差的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困难,思维难于教师同步。今后应注意放慢语速,照顾更全面的学生。
经过“1+1”教学研讨,我从《管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交》中汲取了很好的文言文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环节和模式,对教授文言文不再感到困惑。这次研讨也促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成长。
教学无止境,研讨无极限。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