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商店里出售的瓶装饮料都不装满是为了( )。
A.美观好看 B.少装多卖钱 C.防止液体热胀冷缩把瓶子胀裂
2.下列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B.夜晚,月亮钻进云里
C.行驶的火车上,后排乘客认为前排的乘客是静止的
3.人乘船在河流中顺水驶向下游,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C.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4.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原因是( )。
A.酒精有麻醉作用,会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 B.酒精可以消毒,降低症状的影响
C.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
5.参观水族馆,常看到的鱼类动物有( )。
A.小丑鱼、金鱼 B.企鹅、海龟 C.海豚、海豹
6.冬天,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这种现象是( )。
A.凝结 B.融化 C.沸腾
7.下列食品中( )不是发酵食品。
A.绿茶 B.豆腐乳 C.面包
8.蚊子的身体不包括下面的哪部分( )。
A.头部 B.胸部 C.尾部
9.小明和小红参加50米赛跑,小明用了8秒,小红用了10秒,( )跑得快。
A.小明 B.小红 C.小明和小红相同
10.夏天听见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因为蚊子( )。
A.在叫 B.在呼吸 C.在快速拍打翅膀
11.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是( )。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12.奶奶烧水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把水灌满水壶,这是因为( )。
A.水受热膨胀会溢出水壶B.水遇热体积会收缩 C.水有遇冷膨胀的特点
二、填空题
13.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 ,有 ,用 呼吸。
14.戴眼镜的同学有这样的感受:冬天从户外进入室内,眼镜片上会有水雾出现,这是室内的温度比镜片温度 ,空气中的 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15.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16.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 , 有的地方温度 。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 ,周围的 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 。
17.水慢慢变成 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水在自然界以 、 、 的形式存在,虽然它们的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 。
三、判断题
18.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19.晒粮食的时候摊开晾晒是因为增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
20.鲨鱼、鲫鱼、娃娃鱼都属于鱼类。( )
21.只要是鱼就一定用鳃呼吸。( )
22.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
23.蚂蚁取食时,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用樟脑丸划线隔断路,蚂蚁会继续向前走。( )
四、连线题
24.自然界中的水、水蒸气、冰可以互相转化,请将下列的生活实例与原理进行连线。
①用水制作冰块
②晒衣服 ①水变成水蒸气
③开水时看到的“白气” ②水变成冰
④洗完澡感到冷 ③水蒸气变成水
⑤冰糕化了 ④冰变成水
⑥清晨叶片上的露水
五、简答题
25.台风来临,如何避险?
26.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3条)
27.生病发热时,妈妈会用湿毛巾为我们擦拭额头来降温,这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诗句中的竹排和青山,哪个是运动的?哪个是静止的?
六、实验题
29.探究热空气上升的秘密。
明明和芳芳在探究热空气上升的秘密的实验中,做了如下的操作:
(1)他们选择了一个薄薄的平口塑料袋,把塑料袋口朝下装满了空气,松手发现塑料袋 。
(2)点燃蜡烛,把塑料袋口朝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发现塑料袋 ,松手后,塑料袋 。
(3)他们还用硬纸剪了一个纸蛇,把纸蛇悬挂在未点燃的酒精灯上方发现纸蛇不动,纸蛇悬挂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发现纸蛇 。
(4)通过实验他们发现:空气受热后体积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所以热空气会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A A A C A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C
【详解】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说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商店里出售的瓶装饮料都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热胀冷缩把瓶子胀裂。
2.A
【详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A.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太阳从东方升起,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符合题意;
B.月亮钻进云里,是以云朵为参照物的,不符合题意;
C.行驶的火车上,后排乘客认为前排的乘客是静止的,是以车内的某个物体为参照物,不符合题意;
3.A
【详解】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小船顺水漂流而下,船上的人和河水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静止的;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4.C
【详解】医学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法”就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温来使病人的体温下降。酒精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人在中暑时会出现体温上升、眩晕、头痛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急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往身上擦酒精,酒精蒸发可以吸热,从而使患者体温下降,C是正确的选项。
5.A
【详解】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小丑鱼、金鱼符合鱼类特征;企鹅属于鸟类,海龟属于爬行动物;海豚、海豹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6.A
【详解】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是凝结现象;A符合题意。
7.A
【详解】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发酵食品有谷物发酵成品、豆类发酵成品、乳类发酵成品、蔬菜发酵成品。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豆腐乳、面包等;绿茶不是发酵食品。
8.C
【详解】蚊子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具有三对足,两对翅等特征。因此蚊子的身体不包括尾部。故选C。
9.A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小明和小红参加50米赛跑,小明用了8秒,小红用了10秒,小明用的时间比小红用的时间短,所以小明跑得快。
10.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根据对不同动物发声器官的认识,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所以夏天听见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因为蚊子在快速拍打翅膀。
11.B
【详解】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12.A
【详解】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在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如果把水灌满水壶,那么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会往外溢。故选A。
13. 鳞片 鳍 鳃
【详解】鱼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适应水中的环境。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能够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鳃能够过滤水中溶解氧气完成呼吸等。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4. 高 水蒸气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冬天从户外进入室内,眼镜片上会有水雾出现,这是室内的温度比镜片温度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15. 温度 温度计
【详解】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16. 高 低 上升 冷空气 风
【详解】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在太阳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17. 水蒸气 固态 液态 气态 转化
【详解】水的三态变化:通常是指气、液、固三态。水由液态到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到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水在自然界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虽然它们的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18.√
【详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19.√
【详解】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的速度越快。相反,温度越低,表面积越小,风力越小,蒸发的速度越慢。晒粮食的时候摊开晾晒是因为增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蒸发。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
【详解】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鲨鱼、鲫鱼属于鱼类,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
21.√
【详解】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鱼是用鳃呼吸的。题干说法正确。
22.√
【详解】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我国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白唇鹿、中华鲟、蒙古野驴等。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
23.×
【详解】动物的每一行为都有生理基础,都是动物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多种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动物的行为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蚂蚁靠触角探知同伴留存的气味,确定食物的位置。用樟脑球划线隔断路,蚂蚁会失去方向,胡乱爬行。
24.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用水制作冰块是水变成冰;晒衣服、洗完澡感到冷都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了;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清晨叶片上的露水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冰糕化了属于冰变成水。
25.关紧门窗,紧固被风吹动的搭建物。/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把大米、蔬菜等食物放在高处,以防屋内进水后食物被浸泡。/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附近躲避风雨。/如果在游泳,立即上岸躲避风雨。/尽量不要外出等。
【详解】居家避险:
1、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2、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3、把大米、蔬菜等食物放在高处,以防屋内进水后被浸泡。
室外避险:
1、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雨。
2、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更不要乘船出行。
3、如果在游泳,应立即上岸避风雨。
26.建立自然保护区,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物种的种子库等。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秋沙鸭、扬子鳄、中华鲟等。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珍稀动植物,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物种的种子库等。
27.粘在额头上的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额头温度降低,保护身体免受过高体温的损害。
【详解】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时,会吸收周围的热,叫做蒸发。生病发热时,过高的体温会导致身内生理活动紊乱,严重的会对大脑产生损害、危及生命。用湿毛巾擦拭额头,是粘在额头上的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额头温度降低,保护身体免受过高体温的损害。
28.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详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相对参照物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青山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29. 落下来 鼓起来了 上升 旋转起来 膨胀 轻 上升
【分析】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热体积收缩,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
【小题1】把塑料袋口朝下装满了空气,松手发现塑料袋落下来,因为没有热空气与冷空气的相对运动。
【小题2】点燃蜡烛,把塑料袋口朝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塑料袋会慢慢鼓起来,若松手后,塑料袋会上升一段距离,到达一定高度后,塑料袋又会慢慢下降。
【小题3】把纸蛇悬挂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由于热空气上升造成的对流,所以纸蛇旋转起来。
【小题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受热体积会膨胀,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受到的空气浮力大于塑料袋自身重量,所以热空气会上升。热气球上升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