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比不上你那么美丽。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样看来,大王你的过错太多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在各地举办和热播,让很多观众对司空见惯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B.前不久,乐山在全社会拉开了以“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乱扔垃圾”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
C.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D.有时候,我们的心灵需要适时远行。在远行中,不仅能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而且身上不会沾染上飞扬的尘土。
3.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郡下,诣太守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更若役,复若赋
D.能谤讥于市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对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人类需要阅读,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_____。
_____._____._____.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
①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才能真正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
②很久之后,当你再次捧起那些读过的书,没有什么比读书笔记更重拾当时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
③对青年人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读的书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④正所谓“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5.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一词多义。
(1)孰①孰视之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门庭若市
(3)下①乃下令 ②受下赏
(4)朝①朝服衣冠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7.根据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选自《国语 越语上》)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⑥絺: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求闻达于诸侯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甲文]邹忌和[乙文]文种在进谏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地进行劝谏。邹忌通过“吾孰与徐公美”一事,启发齐威王意识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广开言路的重要性;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批评了勾践 。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比不上你那么美丽。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这样看来,大王你的过错太多了。
【分析】本题考查对翻译语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然后分析各个选项翻译是否正确即可。
【解答】ABC.翻译正确。
D.翻译错误。蔽,受蒙蔽;正确的翻译为: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故选:D。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在各地举办和热播,让很多观众对司空见惯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B.前不久,乐山在全社会拉开了以“排队上下车”、“礼让斑马线”、“不乱扔垃圾”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市民培育工程。
C.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定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D.有时候,我们的心灵需要适时远行。在远行中,不仅能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而且身上不会沾染上飞扬的尘土。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
【解答】A.有语病,缺主语,可去掉“通过”;
B.有语病,搭配不当,“拉开”与“工程”搭配不当,可把“拉开”改为“启动”;
C.没有语病;
D.有语病,语序不当,可把“能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与“身上不会沾染上飞扬的尘土”调换位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3.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郡下,诣太守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更若役,复若赋
D.能谤讥于市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A.及:比的上/等到;
B.欲:打算,想要。意义相同;
C.若:如/你;
D.与:在/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4.对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人类需要阅读,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_____。
_____._____._____.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
①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才能真正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
②很久之后,当你再次捧起那些读过的书,没有什么比读书笔记更重拾当时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
③对青年人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读的书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④正所谓“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先整体阅读语段,照顾好前后文意的衔接,本题是《读书是一种修炼,无关节日》的语段,找到首句“读的书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第③句,接下来是“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①句。
故选:A。
【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5.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分析】本题考查倒装句的判断。所谓倒装,就是为了起到强调与突出的作用,把某个词语前置或后置。正确翻译句意后可知是不是倒装。
【解答】A.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意思是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据此可知不是倒装句;
C.倒装句,宾语“自”前置,属于宾语前置;
D.倒装句,宾语“何罪”前置,属于宾语前置;
故选:B。
【点评】文言句式举例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忠之属也:判断句,表判断。
3.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5.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6.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
7.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一词多义。
(1)孰①孰视之 同“熟”,仔细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哪一个
(2)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 ②门庭若市 像
(3)下①乃下令 下达 ②受下赏 下等
(4)朝①朝服衣冠 早上 ②能谤讥于市朝 场所 ③皆朝于齐 朝见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
【解答】(1)①句意:仔细看。孰:同“熟”,仔细; ②句意: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孰:孰:谁,哪一个。
(2)①句意:徐公的长的好看比不上你长的好看。若:比;②句意: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若:像。
(3)①句意:于是下令。下:下达; ②句意:受下等赏赐。下:下等。
(4)①句意:早上穿衣服,戴帽子。朝:早上; ②句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朝:场所;③句意:都到齐国朝见。朝:朝见。
答案:
(1)①同“熟”,仔细; ②谁,哪一个。
(2)①比;②像。
(3)①下达; ②下等。
(4)①早上; ②场所;③朝见。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7.根据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据此分析,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有关内容对出下联即可。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解答】答案:
示例: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选自《国语 越语上》)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⑥絺: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求闻达于诸侯
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甲文]邹忌和[乙文]文种在进谏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以事设喻 的方式委婉地进行劝谏。邹忌通过“吾孰与徐公美”一事,启发齐威王意识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广开言路的重要性;文种以商人夏天就要储备皮货,冬天就要储备细葛布,旱时就要准备好船只,涝时就要准备好车辆,“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招揽和培养谋臣和勇 ,批评了勾践 平时不重用谋臣和勇士的缺点 。
【分析】译文:
甲
邹忌身长五十四 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很/很
B.实在/诚心
C.被某人听到/著名
D.偶尔/参与
故选:A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面刺,当面指出。之,助词,的。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重点词语:苟,如果。何,什么。句意: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文章结尾可知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能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甲文]和[乙文]二人都是通过以事设喻的方式委婉地进行劝谏
答案:
(1)A
(2)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如果能够听到先生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迟的呢?
(3)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能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4)以事设喻(类比);招揽和培养谋臣和勇;平时不重用谋臣和勇士的缺点。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3/13 1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