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枣儿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脑髓(suí) 僭谈(jiàn) 悄然无声(qiǎo)
B.蓦然(mò) 砭骨(biān) 喃喃自语(nán)
C.教诲(huì) 恁地(rèn) 公正不阿(ē)
D.哭丧(sāng) 莞尔(wǎn) 一舸无迹(kě)
2.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检查工作,发现了郑克昌的可疑之处。(《红岩》)
B.枣儿﹣﹣上树摘枣 (《枣儿》)
C.孙悟空﹣﹣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D.周瑜﹣﹣箭疮崩裂而亡(《三国演义》)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负责亚运会采访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奔赴广州,届时将向国内发回最及时、最精彩的报道。
B.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C.此次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一声令下,以及首都的示范效应,借读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应该指日可待。
D.狗既聪明、通人性,也很勤勉,不管主人贫富总能不离不弃,所以深得人们喜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B.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是我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C.电动自行车数量大,速度快,引发的治安案件多,因此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制度,将会得到许多城市的市民的理解。
D.牛的朴实勤劳、任劳任怨,早已成为人们称颂的美德,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和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和地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有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C.青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D.2月6日下午,中南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名人: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应温总理的邀请,12位基层代表走进国务院第一会议室。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重要词语。
(1) :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2)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3) :猛然;不经心地。
(4)开怀大笑:
(5)心事重重:
(6)踌躇:
(7)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8) :抬起头来(望)。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有许多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为自己、为家庭在拼搏着,可是他们往往忽视了留守家中的老人或孩子,忽视了父母对在外亲人的期盼。对此社会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8.【精彩品读】
阅读课文《枣儿》,回答问题。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9.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 透明”的含义。
(2)“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3)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4)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19 枣儿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脑髓(suí) 僭谈(jiàn) 悄然无声(qiǎo)
B.蓦然(mò) 砭骨(biān) 喃喃自语(nán)
C.教诲(huì) 恁地(rèn) 公正不阿(ē)
D.哭丧(sāng) 莞尔(wǎn) 一舸无迹(kě)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错误,“脑髓”中“髓”读suǐ;
B.正确;
C.错误,“恁地”中“恁”读nèn;
D.错误“哭丧”中“丧”读sang,“一舸无迹”中“舸”读gě;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检查工作,发现了郑克昌的可疑之处。(《红岩》)
B.枣儿﹣﹣上树摘枣 (《枣儿》)
C.孙悟空﹣﹣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D.周瑜﹣﹣箭疮崩裂而亡(《三国演义》)
【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解答】ABD.表述正确;
C.有误,大战流沙河的是猪八戒不是孙悟空;
故选:C。
【点评】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负责亚运会采访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已经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奔赴广州,届时将向国内发回最及时、最精彩的报道。
B.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C.此次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的一声令下,以及首都的示范效应,借读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应该指日可待。
D.狗既聪明、通人性,也很勤勉,不管主人贫富总能不离不弃,所以深得人们喜欢。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有误,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句中指的是分赴工作地点,所以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B.使用正确,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C.使用正确,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D.使用正确,不离不弃: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抛弃的意思。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B.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是我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C.电动自行车数量大,速度快,引发的治安案件多,因此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制度,将会得到许多城市的市民的理解。
D.牛的朴实勤劳、任劳任怨,早已成为人们称颂的美德,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和力量,而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和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我们必须要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前后矛盾(4)语序颠倒(5)滥用否定词(6)句子有歧义等。
【解答】A.前后不一致,“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仅包含一个方面,“成败”包含两个方面,将其改为“成功”;
B.没有语病;
C.用词不当,“治安案件”改为“交通事故”;
D.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美德”后加“的象征”;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修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有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的“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异常情况下,风又是致病的一种因素。
C.青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D.2月6日下午,中南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名人: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应温总理的邀请,12位基层代表走进国务院第一会议室。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辨析能力。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注意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需要分类整理,比如问号、顿号、引号等。
【解答】A.引的原文,句号应在引号内,“乃知其密”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B.“正常情况”与“异常情况”是并列的两个方面,因此,“火”后的句号应为分号;
C.句中内容是一些短语,不是并列的分句,分号应为逗号;
D.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要注意积累标点符号的几种用法,对于特殊用法可以分类整理。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重要词语。
(1) 喃喃自语 :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2)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3) 蓦然 :猛然;不经心地。
(4)开怀大笑: 心情无拘无束,无所纷扰,十分畅快地放声大笑。
(5)心事重重: 心里盘算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形容思虑的事情很多。
(6)踌躇: 犹豫不决。
(7)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8) 翘首 :抬起头来(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1)喃喃自语
(2)喜出望外
(3)蓦然
(4)心情无拘无束,无所纷扰,十分畅快地放声大笑。
(5)心里盘算的事情一桩接一桩,形容思虑的事情很多。
(6)犹豫不决。
(7)垂头丧气
(8)翘首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有许多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为自己、为家庭在拼搏着,可是他们往往忽视了留守家中的老人或孩子,忽视了父母对在外亲人的期盼。对此社会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求针对目前“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这种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语句通顺,符合逻辑,注意不少于100字。
【解答】答案: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现代社会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老人和孩子们长期见不到子女或父母,这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代替的。在外打工挣钱的子女或父母,不能忽视了对家人的关爱。而我们也应该尽己所能,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关心他们,为他们送去温暖。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8.【精彩品读】
阅读课文《枣儿》,回答问题。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态?
(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分析】《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其剧情是: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可根据老人所讲述的故事,结合“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结合“有一回,放学,直往树下奔。我以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枣树底下就尿开了”,回忆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结合“我老伴儿把仅剩的八十一颗枣儿让给我和枣儿吃,俺爷儿俩才活了下来”等内容,回忆了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从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本题考查老人的态度。根据老人的语言、语气、行为等分析老人的态度,例如“(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净”,以及老人多次想让男孩在他面前吃枣、不让男孩回家的行为,分析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并体会老人对自己的儿子以及对晚辈的情感,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剧中的老人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可见他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文中的老人对一个陌生男孩十分慈爱,给他吃枣、让他骑在自己肩上、给他讲故事、不舍得放男孩回家。可见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体会老人对男孩以及儿子枣儿的情感,分析其本身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据此分析作答。
答案: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钩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却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9.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 透明”的含义。
(2)“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3)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4)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分析】“我”回忆了一件往事,在邮寄信件时,因为没有零钱,“我”陷入困境。一位随农民工父亲寄钱的男孩帮助了我,最后“我”郑重向男孩道谢。“我”感悟到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解答】(1)此题考查句子的品析鉴赏。回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写,“干净透明”原指没有污染。文章中的男孩有些羞涩和犹豫,但依然帮助了“我”,面对“我”的道谢,男孩脸更有些发红了,从对男孩的介绍,这是一个内心善良纯洁的孩子,他待人真诚。
(2)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归还别人借的钱,但文中为什么不还了呢?文章最后一段对此进行了回答,“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一句写出了原因,“我”不愿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
(3)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要求学生细读文章,注意关键情节。“我”不愿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没有归还钱,但郑重道谢。被自己帮助的大人道谢,男孩内心会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4)此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需要进一步了解事件,感知人物。“我”面对没有零钱的困境,是小男孩帮助了“我”,他助人为乐的品质打动了“我”。这件事使“我”明白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
答案:
(1)“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
(2)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
(3)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4)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 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
【点评】回答(4)题时,要从整体感知男孩的形象,理解语段中抒情、议论的语言,抓住文中感悟的语句,特别是文章的尾段,往往具有升华主题的作用。
/3/12 23: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