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春节家家户户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C.有一些礼仪用语我们应该知道,如头次见面说“久仰”,中途先走叫“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表演才艺称“献丑”。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大寒、霜降。
2.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一乐府诗
B.《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绝句
C.《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D.《山坡羊 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3.对《过零丁洋》这首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用了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葵持作觉(拿着)
B.何处望神州(中国的别称)
C.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D.愁云惨淡万里凝(暗淡)
5.关于《过零丁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事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涵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目前形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于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古今异义区分。
(1)将军角弓不得控
古义:
今义:
(2)山河表里潼关路
古义:
今义:
三.默写(共1小题)
7.按原文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与《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
(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 。
(4)《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句子是: ? 。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命运的诗句是: , 。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8.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①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 ;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 。
②“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 ;“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 。
(2)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3)上述两篇作品中,画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24 诗词曲五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春节家家户户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C.有一些礼仪用语我们应该知道,如头次见面说“久仰”,中途先走叫“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表演才艺称“献丑”。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大寒、霜降。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寒”是寒露。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一乐府诗
B.《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绝句
C.《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D.《山坡羊 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是一首律诗。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对《过零丁洋》这首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用了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分析】题目点明了事件和地点,前两句诗人回顾了自己因科举而入仕做官,又经历了四年的抗元战争。三四句叙写山河破碎,身世飘零。五六句写自己再次被俘,途经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地名勾起了作者心中的悲凉与惶恐。最后两句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写山河破碎,身世飘零。但其中并无哀怨,因为这是诗人自己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求仁得仁,因为作者一心所想便是为国效力,纵死不惜。
故选:D。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葵持作觉(拿着)
B.何处望神州(中国的别称)
C.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
D.愁云惨淡万里凝(暗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句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神州:中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5.关于《过零丁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事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涵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目前形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于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分析】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参考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熬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当年兵败福建”错误,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
故选:C。
【点评】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古今异义区分。
(1)将军角弓不得控
古义: 拉开
今义: 控制
(2)山河表里潼关路
古义: 黄河
今义: 河流
【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解答】(1)句意: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控:古义,拉开;今义,控制。
(2)句意: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河:古义,黄河;今义,河流。
答案:
(1)拉开;控制;
(2)黄河;河流。
【点评】解题方法:
1.辨识差别。
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去”,古义是“离开、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为学》)“去”的今义是“到……去”。“去”的古今词义相反。
2.分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绝境”的古义是“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义有微小差别。
3.辨析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子女。现代汉语的“妻子”是一个词,意思是专指男子的配偶。像这样由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的情况还有许多,如“祖/父”“指/示”“交/通”“卑/鄙”“无/论”“山/东”等。
三.默写(共1小题)
7.按原文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与《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十五从军征 , 八十始得归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 ? 满眼风光北固楼 。
(4)《过零丁洋》中以死明志,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句子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命运的诗句是: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注意“州”的书写)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注意“阙”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8.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分析】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起笔开门见山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巫山巫峡”,诗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情感。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答案:
(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点评】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①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 王维 ;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 文忠 。
②“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 日落,天色将晚 ;“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 昏暗 。
(2)下列对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3)上述两篇作品中,画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分析】译文:
【甲】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乙】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解答】(1)①本题考查常识积累。《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谥号文忠。谥号是人死后朝廷赐予的,体现了朝廷对这个人的肯定。
②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山居秋暝”中,“暝”意思是日落,天色将晚。“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晦暗。
(2)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甲文“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乙文“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也写了动静变换之景。
故选:B。
(3)本题考查诗文写法及蕴含情感。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巧用《楚辞 招隐士》之典,《招隐士》末句云:“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意是招王孙出山入仕,王维反用其意,“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芳虽然自然而然的消歇了,但秋光一样美丽迷人,“王孙”自可不必离去了。貌似劝人,实则自勉。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结,表现山水之乐的无穷。借景抒情,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答案:
(1)①王维 文忠
②日落 昏暗
(2)B
(3)第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秋色喜爱和向往隐居的生活。第二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观赏自然山水之乐。
【点评】赏析古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语言、意境、主题等方面入手分析。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写法,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3/13 11: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