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明朝建立是在( )
A. 13世纪60年代 B. 13世纪80年代 C. 14世纪60年代 D. 14世纪80年代
3、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4、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件奏章,处理四百多件国事,忙得不可开交。这主要是因为 ( )
A.废除丞相,皇帝少了重要助手 B.八股取士,朝中大臣没有任何能力
C.设置军机处,大臣不准参与决策 D.他勤于政务,工作效率极高
5、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 )①统一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各部 ②改女真为满洲 ③建立后金 ④设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市有这样一幅对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杰出人物和事迹是( )
A、玄奘西游 B、马可波罗来华 C、郑和下西洋 D、成吉思汗西征
7、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
A、福州 印度半岛 B、刘家港 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时克复先基”,写下这首诗句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渥巴锡
9、明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京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阉,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此事反映出当时( )
A.东厂的办事效率高 B.明朝的法律严酷
C.醉酒者遭到仇人的报复 D.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
10、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一项是( )
A.科举制的创立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1、“天皇皇,地皇皇,莫 ( http: / / www.21cnjy.com )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 ) A.文天祥抗元 B.岳飞抗金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2、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王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求》、《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
A.浅议“焚书坑德”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13、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属于(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14、明清时期(1840年前),最能反映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八股取士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郑和下西洋 D、“闭关锁国”
15.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 )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 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C.乾隆、嘉庆二朝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16、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
A.东突厥 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C.回族 D.吐蕃
17、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为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18、与以前各代相比,明朝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有 ( )
①大量引进国外粮食作物 ②棉花的种植推广和棉纺织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20、乾隆帝曾致信英王乔治三世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 B、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战争打破了此种局面 D、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优于英国
21、据考证,“南澳 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22、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技术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23、李老师给出以下三个提示,要求同学们说出与之有关的作品名称。该作品是( )
提示一: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提示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把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高峰
提示三: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盛衰,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命运(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24、明朝绘画占统治地位的是( )
A. 宫廷画 B. 风俗画 C. 人物画 D. 山水、花鸟画
25、下列人物中,善于泼墨画的是( )
A徐渭 B 郑板桥 C 董其昌 D 欧阳询
(将选择题的答案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一)、在历史活动课上,一个小组的同学展示了三幅选自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16分)
图一 明朝锦衣卫印 图二 明朝考生看榜 图三 军机处
图一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事情?(2分)为此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图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2分)明朝时有什么发展?(2分)
3、图三所涉及的机构始建于哪位皇帝时期?(2分)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2分)
4、由三幅图片的内容看,这次历时活动课探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
(二)2014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2分)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2分)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2分)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2分)为“翦除”其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写出战役明称 2分)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三)、中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郑和航海情况
时间 航海次数 各次航海船只 每次航行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7次 大小船只200多艘 约2.7万-2.8万 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二:(清朝时)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原文,2分)。这次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材料二中清朝“与外界隔绝”的政策是什么?(2分)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依据上述材料说说从明初到清我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四)、清朝一位官员胡中藻,因所作诗中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被乾隆皇帝斥为“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遂定成叛逆大罪。(12分)
1、材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2分)采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清朝统治者这一政策与秦朝、明朝哪一政策类似?(4分)
3、这种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