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30 15: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台湾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属于南方地区。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现状,形成了今天在我国特殊的地位。它也是继北京、港澳台又一个重要的省级地理区域。
本节教材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以课文、活动和阅读材料相结合的形式,主要介绍台湾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包括地形、人口分布、气候类型及特点、旅游资源、农林矿产等。物产丰富与其自然条件优越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教材提供“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在活动题中安排学生探究台湾美称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部分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课文部分只是简单讲述了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业→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简单认识台湾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这部分侧重对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岛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情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3.通过史记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神圣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台湾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色。
台湾的农林产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台湾景观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诗歌《乡愁》。
教师:这首诗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念故土的情怀和两岸同胞盼望团聚的强烈渴望。目前,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最深的乡愁。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海峡两岸一定能早日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板书课题)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材P66阅读材料)请大家将书翻到65页和66页,指读一位学生,师生一起找出“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的证据。(历史上,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成台湾,台湾省现居民的后代来自于广东、福建两省。)
1.位置范围
教师:(出示台湾地形图)请大家看图,学习教材66课文,并把重要知识点标记在书上。
(1)看图描述台湾省的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哪部分)。
(2)读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海陆位置、面积、人口等。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指图)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大部分位于亚热带。
(2)(学生指图)台湾省领土包括: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总面积约36000平方千米。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邻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
2.自然环境
教师:(出示台湾地形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读图及教材P67课文。
看图描述台湾省的地形分布、山脉走向、最高峰。
说出台湾的气候特点、气象灾难、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分析台湾的河流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分布在东中部。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2)台湾岛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热充沛。
河流特点:岛上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原因:由于台湾岛面积较小,所以河流较短,地形多山,所以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转承:自明朝以来,台湾不断被列强所侵犯,是因为台湾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风光秀丽,物产丰饶。下面来学习第二部分:美丽富饶的宝岛。
3.美丽富饶的宝岛
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月潭、阿里山、野柳地质公园等景观图片,教师对几处旅游景点作简单介绍)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岛上的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台湾不仅美丽,而且富饶,是我国的宝岛。结合教材P68课文我们来一起看图“寻宝”吧。
找出台湾的农、林、矿资源及分布。
学生独立完成相应表格。(教师总结)
教师:正因为台湾物产丰富,所以博得了许多美称。说一说,这些美称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完成教材P69的=相应活动题。(学生与同桌两两为一组合作,相互讨论)
转承: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林矿渔等资源,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台湾的第三部分:外向型经济,大家课下预习,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三)课堂反馈
教师设计选择题,提问学生当堂回答以便巩固当堂新知。
(四)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相应《基础训练》上的习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诗歌导入,引出台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新授课时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积极思考、联系实际、总结比较等环节使难点层层突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关注台湾了,更加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了,激发学生心中无限的兴致和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步骤。通过分组完成研究性课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分析思考,进行协作学习,感受与他人的讨论、探究和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
(六)板书设计
台湾
位置范围
自然环境
人文地理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