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
读图,说出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和欧洲殖民者开发新大陆分别促进了哪个人种的迁移?这些迁移对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有什么影响?
5-3 多样的文化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的作用
2.世界主要语言
不同语言对“我爱地理”的文字表达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英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法语
汉语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及海外的华人华侨使用的语言。
思考:汉语使用人数最多的原因。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3.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大部分人使用汉语。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盈利性教育机构。截至2019年12月10日,世界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 172个孔子课堂。
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 000万。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
英语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大洋洲、非洲南部等地区。
欧洲西部
亚洲的南部
大洋洲
北美洲
英语的主要分布
思考:英语使用范围最广的原因。
非洲的南部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美国崛起等。
俄语
俄语是俄罗斯人使用的语言,在东欧各国也具有广泛影响。
俄罗斯,亚洲的中西部
俄语的主要分布
法语
法语主要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法国
非洲中西部
法语的主要分布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主要流行于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
拉丁美洲
西班牙语的主要分布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非洲北部
亚洲西部
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中国,亚洲东南部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大洋洲、非洲南部等
俄罗斯,亚洲的中西部
法国,非洲中西部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任务一
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填写世界主要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时,就说是“神的意志”,并创造了许多宗教。
4.宗教的产生
宗教
宗教信仰自由
迷信
邪教
破除迷信
取缔邪教
≠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5.世界的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亚洲的南部
1
基督教
2
亚洲的西部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3
宗教的起源
6.三大宗教的起源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均起源于亚洲。
宗教 特点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7.三大宗教的比较
古印度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亚洲的西部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不同的文化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形容了文化习俗的多样性。衣食住行等地方文化习俗经过长期演变而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习俗
1.食
欧洲畜牧业分布广,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烤制的面包、牛肉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刀叉用餐。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米饭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筷子用餐。
拉丁美洲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玉米饼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举例
思与学
不产茶叶的欧洲为什么盛行饮茶
茶叶原产于我国,茶树在我国主要生长在南方雨量充沛、云雾多、湿度大的山区。欧洲很多国家不种植茶树,却盛行饮茶。这是为什么呢?早在16世纪,欧洲人通过有关著作了解了中国茶叶。17世纪初,荷兰商船把少量茶叶运回欧洲后,饮茶在欧洲上流社会成为时尚。18世纪后,印度、斯里兰卡等当时的欧洲殖民地成为茶叶生产基地,所产茶叶主要供应欧洲,茶叶开始走进欧洲百姓的生活。现在,茶已成为欧洲的主要饮品之一。
思与学
不产茶叶的欧洲为什么盛行饮茶
欧洲为什么不产茶叶?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植物,pH4.5—6.5最适合茶树的生长。茶树是耐阴植物,漫射光多、云雾缭绕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品质。茶树对低温敏感,茶树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茶树新梢萌发温度≥10℃。
欧洲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但最暖月又低于2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都不利于茶树的生长。此外,欧洲的土壤也不利于茶树的生长。
2.衣
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举例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上图为亚洲北部某地民众身穿传统服饰参加驯鹿拉雪橇比赛,庆祝驯鹿日。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传统服饰则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便于散热。上图为亚洲南部某地身着传统服饰的年轻人。
3.行
不同地区的传统交通方式举例
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在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骆驼商队行走。
4.住
采用不同建材的传统民居举例
欧洲北部林木资源丰富,人们用木头建造房子。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材丰富,人们多用石材建造房子。
5.其他
此外,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每个地方的文化习俗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智慧体现。可以从当地可获得的建筑材料、气候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认识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阅读下图,说说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平屋顶的多层土楼,墙体较厚、窗小。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举例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的传统民居,多为斜屋顶的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墙体较薄且透风。
(1)说一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树木、石头较少,传统民居建造主是垒土、土砖、泥房等,多为平屋顶的多层土楼。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木材、竹子等材料丰富,人们在建造中就地取材,多为斜屋顶的双层木楼或竹楼。
(2)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亚洲西部热带地区,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屋内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屋内的热风。
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斜屋顶的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墙体较薄且透风。高架式房屋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居?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极地区的冰屋
西北地区的蒙古包
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因纽特人外出打猎时习惯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屋很低矮,无窗户,可以抵挡极地寒风,保温效果好,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内蒙古草原地区冬冷夏热,降水偏少,草原广阔。居民过着游牧生活,传统民居蒙古包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很强。在黄土层中凿洞而居,冬暖夏凉。
传统民居 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特征
西亚的民居
东南亚的民居
北极地区的冰屋
黄土高原的窑洞
西北地区的蒙古包
任务二
1.比较下列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
墙厚、窗小
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双层木楼或竹楼,便于通风、散热、防潮
终年严寒
冰屋很低矮,无窗户,挡风、保温效果好
冬暖夏凉
气候比较干燥,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很强
冬冷夏热,降水偏少,草原广阔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
任务二
绍兴的砖瓦斜顶屋
北京四合院
2.分析浙江绍兴的砖瓦斜顶屋、北京四合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绍兴市位于长江以南,地势低平,雨量充沛,河网纵横,传统民居大多依河而建,享舟楫之利。屋顶向两侧倾斜,覆瓦,以利雨水下泄。
北京冬冷夏热,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北京四合院青砖灰瓦、简洁质朴、方正对称,体现和睦团圆、含蓄封闭、内外有别、长幼尊卑、均衡中庸等思想。
多样的文化
不同的语
言和宗教
不同的文
化习俗
衣
食
住
行
其他
世界主要语言:种类、分布
世界主要宗教:特点、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