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8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30 19: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太阳神鸟金饰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
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 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黃帝内经》和名医扁鹊的成就,知道这一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都取得一定的成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了解夏商周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家国情怀)
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
(1)原始社会末期:
为从事农业生产,观察和记录、总结天文;
(2)商朝: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3)周朝:
①《诗经》中记载有确切日期的日食;
②《春秋》中有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确切记载。
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
天文、历法和医学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
《诗经·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左传·鲁文公十四年》: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天文、历法和医学

2、历法
(1)夏朝:
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
(2)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
天文、历法和医学

2、历法
(3)战国: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历法: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视频:二十四节气
天文、历法和医学

3、医学
(1)传说: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2)战国:
①名医扁鹊能用针刺,能用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法;
②《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
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
图中鸟身人首描绘的是扁鹊,由于对也的崇拜,后人就把他神化了。
天文、历法和医学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1)概念: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龟腹甲和牛骨
商朝人认为,动物可以沟通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于是运用占卜之术,依靠动物骨骼的助力,与祖先进行沟通。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上。
甲骨文与青铜器

(2)发现:
1899年 清朝王懿荣发现
王懿荣像
(3)文字:
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4)内容: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与青铜器

《卜辞通纂·375片》
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甲骨拓片
丁亥卜,亘贞:子商妾娩,嘉。
商“日食”牛骨
癸酉贞日夕又食
甲骨文与青铜器

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甲骨文与青铜器

(5)意义:
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材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
结绳记事
口耳相传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1)概念:
由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具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
视频:青铜器的制作-模范建筑法
甲骨文与青铜器

(2)用途: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甲骨文与青铜器

分封制与“九鼎八簋”
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甲骨文与青铜器

(3)代表: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等
商代司母戊鼎
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
商代四羊方尊
高58.3厘米,
边长52.4厘米
重34.5公斤
青铜纵目面具
宽1.38米,高0.645米。
西周“利簋”
高28厘米,
口径22厘米
重7.95公斤
甲骨文与青铜器

(4)特点:
①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②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工艺高超;
③分布地区广泛。
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熔铜的坩锅每个只能熔铜12.7公斤,铸造该鼎需要60多个坩埚同时拌熔,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甲骨文与青铜器

(5)金文:
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金文”
何尊及铭文拓片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甲骨文与青铜器

(6)三星堆遗址:
古蜀文明;中原夏商王朝密切关系
玉璋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诗经》和“楚辞”

1、《诗经》
(1)概念:
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内容:
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关注现实。
(3)价值:
《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诗经》中,“风” 是各地民歌;“雅” 是正声雅乐;“颂” 是祭祀乐歌,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知识链接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节选自《诗经·秦风·无衣》
阅读下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反映了当时社会战乱不休的特点,同时体现了秦人在战争中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诗经》和“楚辞”

2、“楚辞”
(1)概念: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2)代表:
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3)地位: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学史崇德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担任重要官职,后来因遭到排挤而被流放。流放期间,他忧国忧民的心志从未改变。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泰军占领。屈原知道后无比悲愤,带着至死不离开楚国的决心,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人们用种种方式追思他。据说,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课堂小结
天文
历法
科技
文化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记载了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三星堆遗址
甲骨文
青铜器
《诗经》、
“楚辞”
医学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