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 观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 “盐、屹、昂、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盐官镇、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恢复” 等字词,准确书写 “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 等生字。 理解 “笼罩、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等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 - 4 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理清文章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体会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 “天下奇观” 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之情,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内探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而壮观的景象。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钱塘江,去领略那被称为 “天下奇观” 的钱塘江大潮。(板书课题:观潮)大家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学习目标。 认识 “盐、屹” 等 7 个生字,会写 “潮、据” 等 13 个字,理解 “笼罩、若隐若现” 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 - 4 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盐官镇、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恢复。 指名认读,正音。重点强调 “屹” 读 “yì”,“鼎” 是后鼻音,“崩” 读 “bēng”。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 “笼罩”:“笼罩” 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含有 “笼罩” 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从句子中可以知道,“笼罩” 就是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这里指江面被一种氛围所包围。 利用近义词理解 “若隐若现”:“若隐若现” 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对,是 “隐隐约约”,所以 “若隐若现” 就是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的意思。 直观演示理解 “横贯”:老师用手势来演示一下 “横贯”,(双手从左到右划过)这就是 “横贯”,从这边到那边横着穿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人声鼎沸”: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听到过像 “人声鼎沸” 这样嘈杂的声音呢?(集市上、运动会现场等)那 “人声鼎沸” 就是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四、精读课文,感悟奇观 (一)学习 “潮来前” 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画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和人们表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反馈。 出示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把潮声比作什么?(闷雷滚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形象地写出了潮声的低沉、沉闷,让人感受到大潮即将来临的那种隐隐的气势。)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种隐隐的、沉闷的感觉?(指名读,评价朗读) 出示句子: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潮来前江面的特点是什么?(风平浪静)这与后面大潮到来时的壮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人群又沸腾起来)为什么人群会沸腾起来呢?(因为看到了大潮即将到来的迹象,人们很兴奋、激动。)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兴奋之情。(指名读,齐读) 小结:潮来前,江面平静,而远处传来的闷雷声和那若隐若现的白线,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大潮即将带来的震撼,也为下文大潮的汹涌澎湃埋下了伏笔。 (二)学习 “潮来时” 部分 潮来时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又是怎样把这壮观的景象描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 - 4 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大潮雄伟壮观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交流汇报,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子。 出示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从 “很快地”“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潮的速度快,变化大,气势越来越强。) 指导朗读:语速稍快,读出大潮逐渐逼近的那种紧张感。(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白浪比作什么?(一堵水墙)“两丈多高” 有多高呢?(大约六七米高)想象一下,六七米高的水墙向你涌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非常壮观、震撼) 指导朗读:读出大潮的雄伟壮观,声音要响亮有力。(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和夸张)把浪潮比作什么?(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气势。)“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潮声的巨大,大潮的威力无比。) 指导朗读:要读出大潮排山倒海的气势,声音要高亢激昂。(先指名读,再让学生带着想象读,最后全班齐读) 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再次朗读这几个句子,加深体会。 背诵第 3 - 4 自然段。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朗读和理解的过程,按照大潮的变化顺序来背诵。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背诵,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最后全班一起背诵。 (三)学习 “潮头过后” 部分 自由朗读课文第 5 自然段,说说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怎样的。 出示句子: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虽然潮头已经过去,但余波仍然很凶猛,钱塘江大潮的力量持久而强大。) 再读句子,感受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的平静、潮来时的雄伟壮观以及潮头过后的余波汹涌。钱塘江大潮不愧是 “天下奇观”,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