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几粒豆子、1个装有水的水槽;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一是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二是抛出关键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探究。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谈话:我们先来一起研究橡皮筋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教师讲解探究方法: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并给出实验操作清单:多种方式探究。 2.教师播放视频——橡皮筋发声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提示组内开展动手研究,记录发现的现象。 教师提问: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皮筋发声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顾实验记录并发言。 教师小结:橡皮筋振动时,会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或停止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3.教师谈话: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 音的。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钢尺、鼓、豆子、音叉等,并给出实验提示。 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分组展开研究并完成实验记录。 4.教师边指导边点拨: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思考并发言:碰的时候麻麻的,物体一直在来回振动。 5.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学生组内交流实验记录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根据四组实验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四组体验活动,不断的强化物体发出声音时,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从而能更清楚地认识振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方式。此环节的实验有扶有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6.教师提问: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 教师解析: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竖笛内部的空气就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7.学生阅读科普材料,了解人的发声器官。 【设计意图】 前面的实验环节都是固体发声的现象,拓展环节展示了气体也可以产生声音的例子,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同时科普了人的发声器官在哪里,拓宽了学生的科学知识。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经过几次实验探究,我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物体停止________,我们就听不到声音。 答案:振动、振动 2.判断题: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答案:√ 3.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声带 B. 口腔 C. 嘴唇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节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亮点在于,我铺设了一系列动手实验,如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状态。同时,鼓励学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完全集中注意力,导致观察不细致,影响了对声音产生原理的深入理解。此外,课堂时间管理有待加强,部分环节略显紧凑,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反思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同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交流心得,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声音产生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共20张PPT)
教科科学四年级上册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单元 声音
学习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3.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
几粒豆子、1个装有水的水槽;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我们不时地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索
观察橡皮筋如何发出声音
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方法: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皮筋发声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橡皮筋振动时,会发出声音;
橡皮筋不振动或停止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皮筋在振动
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轻轻拨动钢尺,
让钢尺发出声音
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轻轻击鼓,
让鼓发出声音
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研究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敲击音叉,
使音叉发出声音
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你有什么感觉?
麻麻的,感觉一直在来回振动。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实验与记录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皮筋上下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上下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左右振动 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当我们吹竖笛时,气体从吹孔进入竖笛内部,竖笛内部的空气就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我们的发声器官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课堂总结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弹拨橡皮筋 皮筋上下振动
拨动钢尺 钢尺上下振动
敲击鼓面 鼓面上下振动
敲击音叉 音叉左右振动
小试牛刀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物体停止________,
我们就听不到声音。
振动
振动
小试牛刀
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
√
小试牛刀
人说话时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声带
B. 口腔
C. 嘴唇
B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