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22张PPT)+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件(22张PPT)+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2 08:37:4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教科科学四年级上册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单元 声音
学习目标
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
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是
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含橡皮槌)、一个水槽(里面装有水)、木制米
尺、棉线、尼龙绳,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记
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欣赏音乐会表演并思考音乐是怎样从舞台到音乐厅各地方的呢?
探索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材料准备
密封罩
闹钟
抽气筒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实验步骤
①让铃声响起,听一听有没有发出声音。
②盖上玻璃罩,并且用气筒抽去气罩内的空气。再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实验一: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实验小结
随着抽气筒工作,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与固体有关系吗?
实验步骤
①一名同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一听。
②三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听一听。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与固体有关系吗?
实验小结
声音是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的。
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
速度也比空气快。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与液体有关系吗?
材料准备
水槽

音叉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与液体有关系吗?
实验步骤
①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观察水面的变化。
②将音叉浸入水中后,能否听到
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与液体有关系吗?
实验小结
音叉浸没在水中的时候,
也可以听到声音。
这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记录表
听到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
闹钟声 例:闹钟→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玻璃罩外的空气→耳朵
抓挠桌面的声音
水中音叉的声音
……
太空中的宇航员要怎么沟通呢?
做个土电话
课堂总结
介质
气体
固体
液体
物体振动
产生声音
四面八方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试牛刀
声音是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小试牛刀
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 )
×
小试牛刀
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
B.空气
C.雨水
B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难点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含橡皮槌)、一个水槽(里面装有水)、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音乐会视频并提问:欣赏音乐会表演并思考音乐是怎样从舞台到音乐厅各地方的呢?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 该环节借助音乐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离舞台那么远,乐器的声音是怎么传到音乐厅的各个地方的。为接下来分类探究——气体、固体和液体做足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教师提问: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 提供实验材料:密封罩、闹钟和抽气筒。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①让铃声响起,听一听有没有发出声音。 ②盖上玻璃罩,并且用气筒抽去气罩内的空气。再听一听,是否有 声音。 3.教师播放视频——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步骤提示展开小组研究。 4.教师提问:大家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 教师小结: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5.教师提问:那声音的传播与固体有关系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①一名同学轻挠桌面,另外三名同学站着听一听。 ②三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再听一听。 6.教师播放视频——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步骤提示展开小组研究。 7.教师提问:这次实验中,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 教师小结:声音是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的。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 速度也比空气快。 8.教师提问:那你会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动手探究声音的传播与液体有 关系吗? 出示实验材料:音叉、装有水的水槽。 9.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 教师点拨实验步骤: ①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②将音叉浸入水中后,能否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10.教师播放视频——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动手探究并完成实验记录。 11.教师提问:这次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 教师小结:音叉浸没在水中的时候,也可以听到声音。这说明声 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12.教师出示声音的传播记录单。 学生根据表格小组合作完善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实验和演示实验穿插进行,让学生能有松有驰的研究完成三个问题,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能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 13.教师谈话:我们刚才知道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那么太空中的 宇航员要怎么沟通呢? 学生观看视频——宇航员的太空对话。 14.教师谈话:做个“土电话”,试一试声音能否通过线绳传播。 学生观看视频——做个土电话,了解制作方法,课后玩一玩。 【设计意图】 宇航员对话的问题思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了解科技服务于人类需求,感受科技发展的作用。而玩“土电话”研究声音传播是非常好的活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比对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通过气体、固体和液体这些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声音是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答案:波 2.判断题: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 ) 答案:× 3.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 B.空气 C.雨水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整体而言,学生在探究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展现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亮点在于,通过设计多个直观的实验,如真空闹钟、敲击桌面、水中的音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传播的过程,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设计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实验,有效地比较了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加深了对声音传播规律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同时,对于声音传播原理的深入解释还需加强,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声音传播的科学概念。 针对以上不足,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外,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