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三国志》中记载:“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对这次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
A. 该战役为官渡之战
B. 该战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 该战役交战双方为曹军和孙刘联军
D. 该战役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三国时期,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曹操率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C.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 孙权称帝,吴国建立
3.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后勤供应营地,烧毁其全部军粮。袁绍军队人心涣散,被迅速歼灭。据此可知,曹操能够取得该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B.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4.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 的联系。横线处应填( )
5.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曹操—建立魏国
B. 黄盖—草船借箭
C. 诸葛亮—官渡之战
D. 刘备—三顾茅庐
6. 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期,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涿鹿之战
7.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材料描述的是( )
A. 阪泉之战 B. 桂陵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8. 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此外,他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开展屯垦。这些措施( )
A. 旨在巩固统一 B.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C. 拓宽了税收来源 D. 缓和了民族矛盾
9.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研究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小说《三国演义》 B. 诸葛亮的《隆中对》
C. 三顾茅庐的故事 D. 三国鼎立形势图
10.下表中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 加强对外交往 B. 推动文化发展
C. 促进民族交融 D. 巩固局部统一
11.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2世纪初 B. 公元2世纪末
C. 公元3世纪初 D. 公元3世纪末
12. 综合下表所示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 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钟离传》 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
A. 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
B. 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 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 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13. 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著名战役的学习,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
A. 政权更替 B. 民族交融
C. 追求统一 D. 发展经济
14.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刘备
B.曹操
C.孙权
D.诸葛亮
15.四川绵阳西山的蒋琬墓,是著名的历史遗迹,蒋琬继诸葛亮之后辅政蜀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墓主人生活于( )
A.秦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6.马小虎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
①官渡之战 ②卫温到达夷洲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称帝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18.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悲惨景象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0.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善战,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精彩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割据混战】
材料一 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若使许攸财用足,山河争得属曹家。
——[唐]胡曾《咏史诗·官渡》
材料二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李白《赤壁歌送别》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材料一、材料二相关的战役的名称,并归纳这两次战役有何共同点。
【政权分立】
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指出示意图中A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
【历史影响】
材料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根据材料三,论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一观点。
2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1和图2中战役的交战双方各是谁 图1的战役有什么影响
(2)结合图1和图2,想想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图2对图3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请说出图3中各政权建立的时间、都城。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三个当时的“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哪一位 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周郎”指的是谁 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5CACDD 6-10CDBBD 11-15CBCBB 16-20DDBAD
21、(1)材料一:官渡之战;材料二:赤壁之战。共同点: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名称:魏。建立者:曹丕。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减少了割据混战,为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22、1)图1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图2交战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不要骄傲轻敌,战略战术要得当。
(3)图2奠定了图3局面形成的基础,也就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魏国建立,定都洛阳;221年蜀国建立,定都成都;229年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
23、(1)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张飞、关羽等。(答案不唯一,任答三个即可)如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言之有理即可)
(2)魏、蜀、吴。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军,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周瑜。诸葛亮。
(3)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