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教科科学五年级上册
2.光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单元 光
学习目标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手电筒、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
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声音
波的形式
光
说一说你的猜想吧!
以曲线的形式传播?
以直线的形式传播?
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卡纸*4
手电筒*1
直立的夹子*4
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
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
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③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
直线上;
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
④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
的卡纸作为屏;
⑤拉上窗帘,关闭灯光,
保证室内处于昏暗环境。
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注意事项:
①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②实验需做3次,直到能清晰地看到
纸屏上的光斑为止。
③做好后,及时记录光的传播路径。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光的行进路线。
探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
⑥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⑦实验做3次,直到能够清晰看到光斑。
⑧观察光斑,记录光的行进路线。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光的行进路线。
通过这两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研讨
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源照射到说话人身上的光,被屏幕挡住了,所以我们在幕前,看不到说话人。
而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屏幕挡不住说话人的声音。
课堂总结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
小试牛刀
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光沿直线传播
小试牛刀
黑夜里,打开手电筒,灯光只照亮了前面的路,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
√
小试牛刀
下面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
B.树下乘凉
C.先见闪电,后听雷声
C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 光是怎样传播的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 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手电筒、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互动: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 学说话:“你们能听见我说话的声音吗?你们能看到我吗?” 2.教师提问: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谈话: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那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带着这个 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 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 探索新知 (一)提出猜想 1.教师谈话:说一说你的猜想吧!提醒学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组内讨论并记录。 2.教师出示例子:可以以曲线的形式传播?或者以直线的形式传播?(二)验证猜想 1.教师谈话:要想知道结果,咱们一起动手探究验证一下吧! 提供实验材料:卡纸4张、手电筒1个、直立的夹子4个。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1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③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④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 为屏; ⑤拉上窗帘,关闭灯光,保证室内处于昏暗环境。 教师提醒实验注意事项: ①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的光是唯一光源。 ②实验需做3次,直到能清晰地看到纸屏上的光斑为止。 ③做好后,及时记录光的传播路径。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回顾实验步骤并分组动手探究。 教师谈话: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光的行进路线。 邀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光的路线图,其余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完 成。 教师继续点拨: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 厘米。光的行进路线还是一样吗?请大家继续合作探究看看! 学生继续分组合作探究。 实验出现困难的小组,可以边看实验视频边探究。 教师谈话:根据实验结果,再来画一画这次实验中光的行进路线。 邀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光的路线图,其余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完 成。 8.教师提问:通过这两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设计意图】 该实验操作简单,因此设计了实验猜想、设计和验证的环节。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验证实验,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教师重在放手,指导学生,实验中要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记录要真实、完整。记录表需要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和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 (三)研讨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继续回到开头的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 学生结合学习的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 2.教师小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源照射到说话人身上的光,被屏幕挡住了,所以我们在幕前,看不到说话人。而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屏幕挡不住说话人的声音。 【设计意图】 学生在得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后,可以用这个道理去解释课 堂开头抛出的问题,首尾呼应,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光沿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2.判断题:黑夜里,打开手电筒,灯光只照亮了前面的路,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 3.下面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 B.树下乘凉 C.先见闪电,后听雷声 答案:C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有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亮点在于,通过对比声音的传播,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并成功设计了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同时,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爱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够细致,导致实验结果和分析推理时存在偏差。此外,对于光的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是加强实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和分析现象;二是增加光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是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以加深对光的传播和应用的理解。 总之,本次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