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基础复习
知识点 1 地理位置
1. 东北地区土地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 ( )
A.8.2% B.28.2% C.18.2% D.14.2%
2. 以下城市不位于东北三省的是 ( )
A. 哈尔滨 B. 满洲里 C. 沈阳 D. 乌鲁木齐
3.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包括 省、吉林省、 省,它们的简称分别为 、吉、 。
(2)与我国东北地区东面接壤的国家是 ;北面接壤的国家是 。
(3)与东北三省西面接壤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自治区,南面接壤的是 省。
(4)我国东北地区濒临的海洋有 海和 海。
知识点2 地形特征
1. 东北三省的地形主要是 ( )
A. 山地、平原 B. 山地、高原 C. 盆地、平原 D. 盆地、丘陵
2. “白山”和“黑水”分别是 ( )
A. 长白山、黑龙江 B. 长白山、松花江 C. 大兴安岭、黑龙江 D. 小兴安岭、黑龙江
3. 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特征可概括为 ( )
A. 三山夹两盆 B. 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C. 中部高,四周低 D. 地表坦荡
4. 读“东北地区图”,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省级行政区全称:A ,B ,C ,D 。
(2)地形区:E 岭,H 岭,F 岭,H 平原。
(3)邻国:① ,② ,我国与邻国①以 江为界; 江是我国与邻国②的界河。
知识点3 气候特征
1. 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下列选项中,对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冬季寒冷干燥 ②冬季寒冷漫长 ③夏季高温多雨 ④夏季温暖短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 读“东北地区相关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东北地区1月气温分布图”上看,东北地区1月气温分布规律为 ,导致该分布规律的原因是 。
(2)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其分布规律为 ,导致该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有 。
(3)气候资料图ABC表示东北三个城市(大连、长春、哈尔滨)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则三个城市对应的气候资料图分别是 (填字母)。
(4)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
知识点 4 人口分布
1. 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
A. 不均匀 B. 很均匀 C. 山区多 D. 南部平原少
2. 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 地形 B. 资源 C. 交通 D. 工业
3. 读“闯关东路线示意图”(图1),回答问题。
(1)“闯关东”现象说明,当时东北地区地多人 (多或少);现在,东北三省人口最少的是 省。
(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较多的地方在 ,人口较少的地方在 。
(3)图2所示为 (民族)的传统服饰,该服饰后经改进主要由女性着装使用,称为 ,彰显东方女性的典雅之美。
知识点 5 城市分布
1. 东北的著名造船基地是 ( )
A. 沈阳 B. 哈尔滨 C. 大连 D. 长春
2. 辽宁省境内的主要铁矿产地是 ( )
A. 鞍山一本溪 B. 迁安 C. 攀枝花 D. 马鞍山
3. 哈尔滨是全国重要的某工业制造中心,该工业是 ( )
A. 汽车 B. 电机制造 C. 玩具 D. 飞机
4. 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 ( )
A. 重型机械和盐化工基地 B. 铁路车辆制造基地
C. 汽车制造基地 D. 重型机械和食品工业基地
5. 东北地区重型机械和冶金设备生产都比较发达的城市是 ( )
A. 大连 B. 天津 C. 沈阳 D. 鞍山
6. 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 ( )
A. 沿河设城 B. 位于河流交汇处
C. 主要沿铁路线分布 D. 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
7. 读“东北地区城市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D ,B ,D 。
(2)连接城市A、B、C、D 的铁路线是 。
(3)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 (填字母)。
知识点 6 农产品生产基地
1. 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
A. 沿海地区 B. 青藏高原
C. 西北内陆盆地 D. 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
2. 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是 ( )
A. 土壤贫瘠,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B. 农业科技水平低
C. 人多地少,粮食消费量大 D. 地形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 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
A. 春小麦、棉花、大豆 B. 冬小麦、玉米、大豆
C. 冬小麦、棉花、花生 D. 春小麦、玉米、大豆
4. 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营养成分含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
A. 热量充足 B. 降水丰沛 C. 生长周期长 D. 地势平坦
5. 东北地区能种植水稻,主要原因是 ( )
A. 平原广大、土壤肥沃 B. 降水丰富、灌溉便利
C.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D. 夏季雨热同期
6.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首先应该是 ( )
A. 糖料基地 B. 油料基地 C. 粮食基地 D. 棉花基地
7. 下列农产品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
A. 大豆、荔枝 B. 甜菜、高粱 C. 葡萄、亚麻 D. 柑橘、桑蚕
知识点7 重工业基地
1. 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形成主要是依托 ( )
A.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 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 发达的水运条件 D. 丰富的矿产资源
2. 制约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 资源日益减少 B. 发展节能产业 C. 提高资源加工水平 D. 开发新能源
3. 下列地区中,以重工业为主的是 ( )
A. 辽中南 B. 京津唐 C. 沪宁杭 D. 珠江三角洲
4. 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有 ( )
A. 兰州、唐山 B. 长春、哈尔滨 C. 沈阳、武汉 D. 重庆、大连
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工业部门是 ( )
A. 钢铁 B. 石油 C. 木材 D. 数控机床
6. 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影响其工业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源 B. 交通 C. 资源 D. 劳动力
7. 下列工业部门属于东北三省的主导工业的有 ( )
①钢铁工业 ②机械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⑤食品工业 ⑥服装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8.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滞缓。下列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引进了大量外资 B. 产业结构单一 C.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D. 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9. 读“东北地区矿产、城市和交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三个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选填相应字母)。伊春: ,大庆: ,鞍山: 。(选填项目:A. 石油加工工业;B. 钢铁工业;C. 木材加工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现象,其资源问题是 。
(3)对比说明哈尔滨和大连这两个工业中心的交通优势。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造了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
材料二: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许多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材料一中东北三省曾创造了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其中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是 ;我国最大的油田是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东北三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两例。
第六章基础复习
知识点1
1. A 2. D3. (1)黑龙江;辽宁;黑;辽;(2)朝鲜;俄罗斯;
(3)内蒙古;河北;(4)渤;黄。
知识点2
1. A 2. A 3. B
4. (1)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市;
(2)大兴安;长白;小兴安;三江;
(3)俄罗斯;朝鲜;黑龙;鸭绿。
知识点3
1. C 2. B
3. (1)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自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
(2)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越来越少;海陆、地形地势;
(3)C、B、A;
(4)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知识点4
1. A 2. A
3. (1)少;黑龙江;(2)中部和南部平原;北部山区;
(3)满族;旗袍。
知识点5
1. C 2. A 3. B 4. C
5. C 【解析】大连的造船、石油化工等产业发达,故A 不符合题意;天津不位于东北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沈阳重型机械和冶金设备生产发达,故C符合题意;鞍山钢铁工业发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 C
7. (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2)哈大线;(3)C。
知识点6
1. D
2. D 【解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东北三省土壤肥沃,农业科技水平高,人少地多,粮食消费量小,地形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故选D。
3. B 4. C 5. D 6. C 7. B
知识点7
1. D 2. A 3. A 4. B 5. D 6. C 7. A 8. A
9. (1)C;A;B;(2)资源枯竭;
(3)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大连属于沿海城市,海运便利。
10. (1)鞍山钢铁公司;大庆油田;(2)煤、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