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三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三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11: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三练)
【基础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uó)  桑椹(shèn) 觅食(mì)  鼎沸(fèi)
B.秕谷(bǐ) 菜畦(wā) 竹筛(shāi) 绣像(xiù)
C.锡箔(bó) 博学(bó) 脑髓(suí) 鉴赏(jiàn)
D.蝉蜕(tuì) 书塾(shú) 缠络(luò) 渊博(yuān)
【解析】选D。A项中“凿”应读záo;B项中“畦”应读qí;C项中“髓”应读suǐ。
2.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型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
B.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C.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D.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疾,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解析】选B。A项中“型”应为“形”;C项中“燥”应为“躁”;D项中“疾”应为“急”。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近日,英国摄影师安迪·李拍摄了一组照片,主题为“人迹罕至的路”,向人们展现出惊心动魄的自然之美。
B.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C.昨日上午9时,新风路武庙口的古玩店陆续开档,而巷内的古玩地摊上早已人声鼎沸。
D.在生活中有一些固定体位不利于健康,诸如长时间的伏案读写、电脑操作、斜靠床头、高枕而卧以及睡松软床等。
【解析】选B。“津津乐道”中“道”和“谈论”意思重复。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B.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D.“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解析】选C。A项“野草”后应为分号;B项“结末的教训是”后应为冒号;D项“一回事”后应添加问号。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鲁迅是伟大的     家、     家、
     家。浙江省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     》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多部著作。
答案:朝花夕拾 文学 思想 革命 呐喊 彷徨
6.阅读课文第2段,回答(1)~(5)题。
(1)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标题是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注意从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
答案(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2)文段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
③            ;④  。
答案:①找蜈蚣 ②按斑蝥 ③拔何首乌 ④摘覆盆子
(3)文段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先摘出例句,再做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出所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再分析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4)文段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儿童形象。
(5)文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由衷喜爱和深切怀恋之情。
【能力练】
7.(2015·新疆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B.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C.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极容易让人上瘾。
D.李红家种植的葡萄刚采摘完毕,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解析】选B。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C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物质”或“的东西”;D项前后矛盾,“基本上”和“全部”可删去其一。
8.关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百草园”的快乐自由是一脉相承的,也有人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你怎样认为呢?请为正方或反方设计一段辩论词。
正方: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也充满了童真稚趣,与“百草园”的童年生活一样,感情基调都是快乐的。
反方: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
(  )方辩论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正 首先,“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和先生读书的神态,都让我们感受到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有趣的。其次,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等都使我们感受到三味书屋仍然是充满童趣与快乐的。
示例二:反 课文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是比较沉闷的。问先生问题,先生不回答;只是读书,又不明白所读的意思;“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与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9.(2015·柳州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首先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故事脉络;其次要带着问题去文章找相关语段,并进行概括和总结。如王老师:“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林老师:“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最后进行语言总结和凝练。
答案: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揭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写作练】
10.【写法借鉴】本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如“碧绿”“高大”“肥胖”等是视觉冲击,“长吟”“弹琴”等是听觉冲击,“光滑”等是触觉冲击,各种冲击都兼顾,并运用得相当贴切。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处景物,运用多种感官写一段景物。(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十月的田野景致多么迷人。早晨,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好似无数珍珠。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