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题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复习题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2 13: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复习题
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迁徙(xǐ)
B. 赌注(dǔ) 撤回(chè) 沼泽(zhǎo) 符合(fǔ)
C. 黑鹂(lí) 预料(yù) 蹼鹬(yù) 弥漫(mí)
D. 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bīn) 偶尔(ěr)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藤椅 辩护 酸辛 毫无生意 B. 安祥 暴怒 预警 若有若无
C. 咕噜 叮嘱 凝望 默默无言 D. 惩戒 消耗 衔着 天生忧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 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 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在困难面前,我们如果能够从容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 心安理得地鼓起勇气战胜困难.
B.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 包罗万象,从图书到各种档案都有.资料质量非常高.
C. 四周 万籁俱寂,一瞬间,一只鱼鹰的身影画着优美的曲线,掠过水面.
D. 我对这小小的生灵 肃然起敬,同时又生出几分惭愧.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雁归来”“增添生气”“声调忧郁”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 “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待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的集会。”该句没有语病。
C. 《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裁属于科普散文。
D. “雁”代表书信。由于大雁秋季南迁,不辞辛苦,所以成为漂泊的游子思念故乡的象征。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 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 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 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 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7.根据表格中提示的释义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加点词 方 法 释 义
一狼仍从 查阅字典法:①跟从,跟随;②顺从,服从;③率领,带领;④从事,参与。 (1) (填序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字源推测法:“驱”字的甲骨文字形为,左边为马,右边为手持械击打,本义为策马前进,泛指驱赶人畜。 (2)
顾野有麦场 成语参考法:四顾无人 (3)
目似瞑 语境推断法:“目”即眼睛,本句写狼悠闲的样子。 (4)
8.用原文回答。
(1)前狼假寐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2)一狼径去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狼假寐的姿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动物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在人与动物如何共处的讨论活动中,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并展示了相关资料。请你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不同动物对世界的感知不同,所以它们眼睛中的光感受器的能力不同。例如,蜜蜂和一些鸟类能看到紫外线,而这超出了人眼的感知范围。重建动物实际看到的颜色,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动物是如何交流和导航的。借助假彩色合成图像可让人们一睹动物眼中的世界,但分光光度法等传统方法通常非常耗时,需要特定的照明条件,且无法捕捉移动的图像。
①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相机和软件系统,可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拍摄运动物体的动物视角视频。摄像机同时记录4种颜色通道的视频:蓝色、绿色、红色和紫外线。②将该系统与使用分光光度的传统方法进行对比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新系统预测感知颜色的准确率超过90%左右。③对于移动速度较慢的动物,该相机系统在2米的距离内效果最佳。④这种新颖的摄像系统为科学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并使电影制作者能够动态、准确地描述动物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
(1) 语段中加点词不属于数量词的一项是( )
A. 一些 B. 一睹 C. 4种 D. 2米
(2) 下列关于语段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关联词使用有误,应将“所以”改为“因为”。
B. “可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动物是如何交流和导航的”一句中,“科学家”是名词,“交流”是动词。
C.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D. “径”字本义为小路,后引申为动词经过、行经,副词径直、直接等。语段中的“途径”一词中“径”即作名词,小路,“一狼径去”(《狼》)中“径”作副词,径直。
(3) 把“这些数据可被处理成‘感知单元’,根据关于动物眼睛中光感受器的现有知识,制作出动物如何感知这些颜色的准确视频”这句话还原到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学校计划开展“关爱动物,从我做起”宣传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图片。请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作品中任选一幅,推荐给学校新媒体部,并说明推荐理由。

11.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做调查 说现状】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提倡议 共参与】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 “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用两个字概括。
→ →
(2)品味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明明不甚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谈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掌上开花
黄咏梅
①第一次见它,是在小区的一块石头上,褐色的毛跟石头的颜色接近,如果不是它朝我发出了喵喵声,我不会发现它。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它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叫声使我对它萌生了怜意,更是它发声的嘴。它左边的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颊处陡峭地凹陷下去,毛再茂密也掩盖不住这个缺陷。一眼之下,是让人觉得丑的。好在,除了这个缺陷,它还是属于那类好看的狸花猫,身上间隔的花色斑纹匀称,尤其是眼睛,圆溜溜水汪汪。
②每天黄昏,我都会到那块石头处去找它。那块石头成了它天然的猫食盘。它的牙齿不便,几乎没法吃下硬食,我便持续地买一种湿软的猫粮给它。一闻到这个味道,它就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喵喵地迎着我。我觉得这是我与它的一种缘分。每次相遇,它总跟我亲昵,用脑袋蹭我的裤脚,竖起尾巴在我两腿之间绕行,并且一路跟着我绕过小花园、游泳池,如果不是我小跑着离开,它估计会跟着我回家。对于猫这种敏感、多疑的动物来说,这种缘分实在太少见了。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逢着雨天雪天,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我会想,这只老猫在哪里躲?
③一个下大雨的冬夜,我撑着雨伞打着手电去那块石头处找它,站了几分钟,学着它喵喵叫,四下寻找,影子都没一个,想着它肯定躲在一个干爽安全的地方,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正要转身回去的时候,从对面那个车库出口处听到几声嘶哑的喵喵叫声,很快,就看到它冲进雨里,一路朝那块石头奔来。我蹲下来,它就跑到了我的伞下。我把它抱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抱它。我始终对它有隔离,家人也一再警告,流浪猫很脏,所以,我从不用手碰它。但在那一刻,我的所有隔离防范的想法都消失了,只想把它抱起来。我把它抱到不远处那个凉亭里的长椅上。我在那张长椅上喂它吃了一包湿粮。吃完之后,我也没有急着回家,就像一个被暴雨滞留的路人,跟它一起坐了很久。它先是满足地梳理着自己的毛,不时用眼睛斜瞄我。很快,它的喉咙就发出了均匀的咕噜声,这是一种放松、愉悦的信号。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爪搭上我的膝盖,然后,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大腿,蜷缩在我的怀里。我的心温暖而满足。
④从那以后,我去石头那里找它,就会引它往凉亭走,在椅子上喂它,然后停留一阵,用手抚摸它的脑袋下巴和那残缺的半边脸颊。这些,都成了我和这只流浪猫的默契。
⑤有一天中午,我无事可干,拎着一袋猫粮又去那块石头处找它。远远地,看到几个女人在石头旁边聊天,那只老猫就围在她们脚边转悠,喵喵地叫。直到我走近了,它似乎还没看到我,还在用脑袋蹭一个阿姨的裤脚。这个阿姨手上拿着一包吃剩的鱼骨架子,一点点地用手将剩下的鱼肉掰下来,扔到地上给它捡。根据她们聊天的内容,我才知道,阿姨每天上下楼都会遭到这只猫的“纠缠”,而她的女儿几乎每天早上上学路过时,也都会将猫食放在石头上。这时,我才知道,这只老猫先前是她家邻居养的,后来那家搬走了,没带它走,所以,它就一直在这附近讨吃的。
⑥得知那是一只吃百家饭的流浪猫后,我对它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刮风下雨、太热太冷、工作太累等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找它。我对它的情感有所减弱,我觉得我不是它需要的唯一。
⑦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下楼散步,不自觉又走到了那块石头附近,只听到草丛一阵窸窸窣窣,它从里边钻了出来。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因为没准备,我两手空空,竟然对它生出了愧意。它却一边叫着,一边将我朝凉亭方向引去,走几步就回头看我是否在跟着它,直到我们在凉亭的椅子上坐下来,它才停止叫唤,不断地用脑袋蹭我的胳膊,我的手指刚一抬起来,它的鼻子就凑了上来,将那歪斜的脸颊从我指尖划过去,并且发出了愉悦的咕噜声。我们重新找回了那种久违的默契,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抚摸它的下巴、额头和脸颊,它高兴地在椅子上翻滚,露出米色的肚皮,它把两只脚掌张得开开的,放心地摁在我的膝盖上。我记得一篇介绍动物知识的文章将这个姿势称为“掌上开花”,猫咪做这个动作,表示它很放心也很开心,就像人们心花怒放的时候。
⑧我想,除了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品外,我还可以给予一些抚慰或者情感。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贫穷还是富足,对这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求。如同这个世界永远需要鲜花,我们总是愿意看到那一次次掌上开花的时刻,那情形让人欣慰和满足。
(1)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一只流浪猫的故事,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猫的表现 “我”的心理
第一次见面 朝“我”叫 ①
每天黄昏 ② 认定缘分
下大雨的冬夜 爬到“我”怀里 温暖满足
一天中午 ③ 情感减弱
夏天黄昏 引“我”到椅子上 ④
(2)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爪搭上我的膝盖,然后,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大腿,蜷缩在我的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即使它是一只又老又残缺的猫,我都会对它很牵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第③段说“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我”“欣慰”和“失望”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同“早”,早上。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走,又从之 及:_______
(2)并驱如故。 驱:_______
(3)意暇甚 暇:_______
(4)断其股 股: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2)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3) 【甲】文主要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文中“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等表现,都可以体现出屠户的 、 。
(4) 两文中“狼”的形象有什么异同?
15.按要求进行写作。
以“我喜爱的一种动物”为题,写一篇观察笔记,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动物。要求:按照时间顺序(如四季或早晚等)来说明。(200~3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A项“缄默(xián)”读作“jiān”;
B项“符合(fǔ)”读作“fú”;
C项正确;
D项“频繁(bīn)”读作“pín”;
故选C。
2.【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B.“安祥”应为“安详”。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3.【答案】A
【解析】A.正确。
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
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
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故选A。
4.【答案】A
【解析】心安理得和鼓起勇气没有关系。
5.【答案】D
【解析】A项,“大雁归来”“声调忧郁”是主谓短语,“增添生气”是动宾短语。
B项,该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时的鸣叫”,并把“的集会”中的“的”去掉。
C项,《大雁归来》是一篇说明文。
6.【答案】A
【解析】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根据句意,(1)句应选“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根据句意,(2)句应选“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句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石沉大海: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
显然,(3)句应选“销声匿迹”。
(4)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只要……就……”。
7.【答案】①
追随,追赶
看,视
闭上眼睛
8.【答案】(1)盖以诱敌。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其一犬坐于前。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本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需要注意“隧、黠”的书写。
9.【答案】【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1.
本题考查数量词辨析。
四个加点词中,“一睹”形容看的一种状态,“睹”为动词,而非量词。
故选B。
2.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成分赘余的语病,“超过”与“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故选C。
3.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题干中要求还原的这句话的开头为“这些数据”,因此还原到的位置前应有关于数据的相关描写。阅读语段,①处是一段话的开头,还原到①处不恰当;②处前是关于摄像机记录的动物视角视频颜色通道的相关描写,属于数据描写,因此还原到②处恰当;③处前是对这个系统与传统方法的对比描述,而④处前所给句子仍是对这个系统的描述,因此还原到③④处均不恰当。
故选B。
10.【答案】示例一:推荐图一。图中一只庞大的狗正低头审视着渺小的人,强烈的反差让人类产生一种恐惧感,下面一行醒目的大字“如果弱小的是你……”引人换位思考,呼吁人类关爱动物,与活动主题相符。
示例二:推荐图二。图片主体是个异化的“它”字,“宀”下面关着一只蹲坐的小狗,结合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它”的字样,唤起人们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呼吁人们关爱动物,与活动主题相符。
11.【答案】(1)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学写应用文或寄贺卡时写过信。
(2)现代通信技术固然时尚便捷,可是,手写的书信总是独一无二的。它有形有色,可感可触,使我们的交流更有深度和诚意。同时,写信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你觉得呢?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图标中的图形和占比情况可知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学写应用文或寄贺卡时写过信。
(2)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12.【答案】(1)愤怒 悔恨 悲痛
(2)“畏罪潜逃”一词将猫人格化,赋予它人的动作,形象生动,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具幽默感。也表达了“我”的自以为是的心理,与下文写“我”的自责形成鲜明的对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强调“我”的悔恨和自责程度之深。
(3)第三只猫是因“我”的误解而亡失的;“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4)仅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做事太过武断。惩戒邪恶,内心有正义感。发现冤屈无辜后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13.【答案】【小题1】①萌生怜意 ②跟“我”亲昵 ③向阿姨讨食 ④找回默契
【小题2】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挨”“搭”“爬”“蜷缩”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浪猫一步步试探着接近“我”到最终亲近“我”的过程,写出了这只猫对“我”的信任、依赖,表达了“我”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题3】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猫的外貌描写,为下文写雨夜寻猫做铺垫。
【小题4】“欣慰”是因为想到这只猫会在雨天自己找到干爽安全的地方躲避而心安;“失望”是因为“我”已经在这里站了几分钟猫却没来,以为猫不会来了。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按照题干中的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段,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语,或根据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语句的鉴赏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本题要求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整体把握文章,这样不仅理解了其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甚至是构思上的精妙之处,也可以领会得到。本题要求从结构分析语句的作用,示例: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猫的外貌描写,为下文写雨夜寻猫做铺垫。
4.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完成时应通读全文,然后认真阅读词语所在的段、句,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示例:“欣慰”是因为想到这只猫会在雨天自己找到干爽安全的地方躲避而心安;“失望”是因为“我”已经在这里站了几分钟猫却没来,以为猫不会来了。
14.【答案】【小题1】
(1)待,等到
(2)追赶,追随
(3)从容,悠闲
(4)大腿
【小题2】
(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屠夫很害怕,就将刀拿出来给它看(吓它),狼稍稍退后了几步。
【小题3】
动作
神态
勇敢
果断
【小题4】
示例:两文中的狼都有贪婪、凶狠、狡诈的特点,甲文中更侧重突出狼的狡诈,乙文更侧重显示狼的愚蠢。
【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及:待,等到。
(2)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驱:追随,追赶。
(3)句意:神情悠闲得很。暇:从容,悠闲。
(4)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走开。去:离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惧:感到害怕;以:用、拿;刃:刀;却:退却。
3.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结合甲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等语句分析,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文中“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等表现,都可以体现出屠户的勇敢、果断、智慧。
4.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相同点:根据甲文“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知,狼一直跟着屠夫,得到骨头就停止,吃完就继续跟随,可见狼是贪婪的;乙文“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可知,狼为了吃掉肉选择爬树,却被钩子刺死,可见狼是贪婪的。
不同点:根据甲文“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两只狼图谋前后夹击攻击屠户,一只狼还用假寐的方式迷惑屠户,以给另一只打洞的狼创造机会,表现了狼的狡诈;根据乙文“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可知,狼为了得到肉不顾危险去吃肉,结果被刺死了;可见狼是愚蠢的。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这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画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