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1 08: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秦始皇嬴政:遭遇悲惨、极度渴望权力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朝
汉朝
休养生息
汉武统治
中外交流
光武中兴
科技文化
实现统一
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暴政而亡
单 元 整 体 感 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自 主 学 习 检 测
第一节
秦灭六国
(一)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思考:根据教材52页,独立思考秦具备的统一中国的条件,完成下列表格。




长期战乱,人民企盼结束战乱
商鞅变法,秦国具备统一实力
嬴政即位,积极谋划统一大业
秦的统一,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二)统一的过程
思考:秦王赢政实现统一的策略是什么?
(三)统一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归纳:秦统一中国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群臣力主分封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周天子弗能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廷论治国
嬴政、李斯力主郡县
第二节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地方
政府
中央
政府
最高
统治者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皇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事无巨细皆决于上
(1)皇帝制度
大权独揽
皇权独尊
一个“危险”的人
丞相
御史大夫
掌管行政:
处理全国政务
掌管军事
掌管监察事务
(2)中央:三公九卿制
太尉
郡守
县令
秦朝
彻底废除了
分封制
建立了
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
郡县制
守卫地方
传达政令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便利其他制度的推行;
秦之后,郡县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地方:郡县制
中央任免
定期考核
比较:分封制度和郡县制
天子分封诸侯:
名义上天下共主
诸侯独立性强:
可世袭、再分封、有军队
官员:
皇帝任免、定期考核
皇帝:
大权独揽、皇权独尊
稳定高效
利于国家统一
诸侯相对独立
地方威胁中央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 有着深远影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三节
文化
经济
统一度量衡
交通
边疆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宽度)
建成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思考:根据教材54-56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文字(小篆)
被击匈奴(蒙恬),修筑长城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开凿灵渠
沟通长江与珠江


不仅灭六国
还灭了六国的文字
统一使用:小篆
(一)文化:统一文字(书同文)
文字的统一:利于政令的推行,各地人民的交流
还灭了六国的货币
不仅灭六国
燕国
刀币
楚国
蚁鼻币
赵国
布币
魏国
布币
韩国
布币
齐国
刀币
统一使用
圆形方孔半两钱
(二)经济:(1)统一货币
货币的统一: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不仅灭六国
还灭了六国的度量衡
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二)经济:(2)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宽度
不仅灭六国
还灭了六国的路
(三)交通:统一车轨(车同轨)
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建成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统一岭南
修建灵渠
不仅灭了六国
还灭了百越
(四)边疆:(一)统一岭南修灵渠
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 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不仅占了六国
还接收了六国的长城
北击败匈奴,修筑长城
四、边疆:(二)北击匈奴筑长城
东海
南海
长城
陇西
五、秦的疆域
秦灭
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北击匈奴筑长城
统一岭南修灵渠
秦统一中国
三公九卿制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最高统治者
皇帝(至高无上)
地方机构
郡县制(直属中央)
建立了
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所描写的历史事件位于图中的哪一阶段( )
公元前
300年
公元前
200年
公元前
100年
公元
元年
公元
100年
公元
200年
公元
300年
A
B
C
D
2.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趋势终归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
A.王室衰微的表現 B. 诸侯争霸的背景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快兼并六国的步伐 B.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便利各地区经济交流 D.消除各地文化差异
4.下面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1)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
(2)十九年,□囗囗囗南郡备敬[警]。
(3)廿年,……韩王居□山。
(4)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5)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5.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6.《史记》记载:“秦钱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
A.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C.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制度 D.“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7.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 30 分)1[2024 湖南模拟]梁启超曾如此评价秦统一全国:“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A.统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才
C.变法的成功为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D.秦国积极筹划,策略得当
8.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始皇帝” 《史记·秦本纪》
A.秦始皇制定了北击匈奴的策略 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9.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