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6讲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6讲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1 10: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讲义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1500-1800年,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西方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工业文明的到来作了重要的准备。
具体表现:
1.政治上:英美等国资产阶级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科技上: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萌发;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科学正式形成,并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课标要求:
1.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4 甘肃卷 早期殖民扩张
安徽卷 早期殖民扩张的本质
湖北卷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2023 山东卷 早期殖民扩张
海南卷 全球物种的交换--贸易格局的演变
海南卷 16-19世纪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江苏卷 西葡殖民扩张的影响
浙江卷6月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2022 全国甲卷 殖民扩张与消费结构
广东卷 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
山东卷 全球物种的交换
浙江卷 商业革命与黑奴贸易(非选择题)
命题分析:
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备考建议: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早期殖民扩张是历来是世界史常考热点话题,新教材增加了世界人口迁移、物种和商品交换,在复习中要多加注意;
2.在复习中主要是理解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影响,理解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从一开始就不具有平等性,这影响了不同地区近代化的发展水平和道路选择。
时空定位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考点1: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考点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考点3:早期殖民扩张。
教学过程:
考点1: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一)世界人口迁移
1.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
②黑奴贸易;
③为逃避政治迫害、宗教迫害。
2.表现:
①欧洲向美洲移民(主动):
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②非洲向美洲移民(被动):
欧洲人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多种血统,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③其他地区:
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也有族群混合现象。
核心素养: 近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基本趋势。 (历史解释)
材料 15世纪末到17世纪……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人口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欧洲人又大肆从非洲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轫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延久远的大移民,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提示:
(1)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兴起,导致当地土著居民锐减,殖民者通过黑奴贸易,从非洲贩卖大量黑奴到美洲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
②工业化时代,工厂制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这就带动了劳动力的迁移。
③西方列强侵华时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获取华工输出的特权。
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为国际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2)趋势:
①数量不断增加;
②范围不断扩大;
③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④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3.特点:
①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②人口迁移的范围不断扩大;
③由人口密集地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地区;
④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
⑤由发达国家主导;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4.影响:
(1)积极:
①丰富食物结构;
②推动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
③促进人口增长、美洲开发、文明交流。
(2)消极:
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导致疾病传播,带来灾难。
(二)世界物种的交换:(结合选必2 第2课)
1.背景:
(1)新航路开辟前:
①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洲之间或内部;
②交流物种较少,数量少;
③以丝绸之路作为交流的主要路线。
(2)新航路开辟后:
①新航路的开辟,人口迁徙的促进;
②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③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及扩展。
2.表现:
知识链接: 美洲物种的外传 (选必2 第2课)
问题思考: 玉米、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地也。
——[清] 袁景辉纂修《建始县志》
提示:
(1)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商人的引种、推广;
③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重视推广;
④产量丰富,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
⑤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产量需求高。
(2)影响:
①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②促进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③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④但是由于过度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
3..影响:(也称“哥伦布交换”)
材料一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归纳为:
(1)积极:
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丰富人们食物种类;
(3)推动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消极:
①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②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历史解释: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往来;同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场生态学大转换,历史学家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这一横跨东西半球的“交换”涉及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等一系列内容,意义深远,甚至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
核心素养: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历史解释)
材料 在哥伦布等航海家探险以后,与以往不同的物种交流出现,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交换”。美洲作物在非、亚、欧等洲生根发芽。小麦、马、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食物供给有增加,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了。天花、麻疹等在西半球等地的人群中肆虐,引发大瘟疫。1500—1800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西半球,还有一些规模可观的欧洲移民浪潮,他们到美洲定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美洲文明孤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提示:
(1)欧洲具有主导性:伴随欧洲的殖民扩张进行。
(2)内容具有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3)范围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4)结果具有两重性: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5)时间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流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知识拓展: 外来物种的交流传播丰富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生物入侵现象, 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物种的传播?
材料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6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表明,215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48种外来入侵物种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提示:
①成立国际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协议,成立联合管理机构;
②国家高度重视外来物种防控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③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及研究;
④组织专家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和防治技术攻关……
提示:
①成立国际组织,制定国际公约、协议,成立联合管理机构;
②国家高度重视外来物种防控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③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工作及研究;
④组织专家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和防治技术攻关……
考点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一)历史条件
(1)海路在世界贸易中,形成齐头并进态势:
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
②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2)欧洲商人在海路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
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②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与美洲贸易。
问题思考:葡萄牙人为什么能打破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 对世界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 当达·伽马完成历史性的航海归来时,葡萄牙宫廷准备迅速扩大成果。美洲大陆源源而来的海量金银使葡萄牙有足够的资金与东方通商。夺取了进出印度洋狭窄海道的控制权,使葡萄牙人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每年,葡萄牙船队沿西非海岸,绕过好望角驶往东非,然后航抵科钦和锡兰,通过马六甲进入东亚贸易,从而打破了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
——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提示:
(1)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王室的支持;
③对美洲的掠夺,提供了大量资金;
④占领沿线的商业据点等。
(2)影响:
①打破了阿拉伯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
②加强了欧亚之间的商贸联系;
③有利于欧洲的殖民扩张。
(二)表现:
历史解释: “马尼拉大帆船”
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 “马尼拉大帆船”,沟通了亚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进步加强,也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国家。
知识拓展: “三角贸易”。
(1)含义:
欧洲人将欧洲产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产品;把欧洲产品运到非洲,从当地换取或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2)原因:
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和掠夺;
②欧洲殖民者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动力;
③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④贩卖黑人奴隶可以获取暴利。
(3)概况:
①出程:欧洲到非洲(用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换取非洲黑人);
②中程:非洲到美洲(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③归程:美洲到欧洲(从美洲运贵金属、蔗糖、烟草到欧洲)。
(4)影响:
①对欧洲: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非洲: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对美洲:使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开发新大陆提供了劳动力。
④对世界: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洲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问题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及影响。
材料一 直到18世纪,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丹尼斯·弗林对白银流向的研究也使得他得出结论:中国至少在世界白银市场上处于中心地位。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梁方仲认为正因为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我们亦可以知道一条鞭法得以用银普遍的缴纳的缘故”,这就是说白银的流入满足了财政白银化的需要。除此之外,白银的流入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农民缴税不能缴实物,而要到市场上把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卖掉,换成银子;同时,农民要卖掉的东西必须有人愿意买才行,这就涉及到比较优势和分工的细化,家庭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势等使得传统体制内的市场得以大大拓展。
提示:
(1)途径:
①从日本流入中国:葡萄牙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②从美洲流向中国:“马尼拉大帆船”运载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白银运回马尼拉然后流入中国;
③从欧洲流入中国:中国的生丝、瓷器运到欧洲,白银流入中国。
(2)影响:
①促进了政府赋税改革(一条鞭法);
②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手工业分工,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③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④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
⑤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隆庆开关)。
考点3:早期殖民扩张(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背景:
1.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海外扩张的序幕;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二)表现:
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15—16世纪)
历史解释: 教皇子午线
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
实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2.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成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依靠政府支持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进行殖民争夺;
②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
③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④美洲:建立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⑤确立海上霸主:成为17世纪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2)英、法:
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②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发动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最终战败;
③18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三)影响:
1.对亚、非、拉美:
(1)消极(主观、主要的):
①中断了美非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积极(客观、次要的):
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殖民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对欧洲:
①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新的全球贸易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后发生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核心素养: 全球航线的开辟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 (唯物史观)
(1)经济上:
①物种引进:我国在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玉米、甘薯等美洲物种,使不适宜种植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②白银流入:中国丝织品远销海外,美洲及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白银成为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及中国的税制改革。
③江南纺织业早期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海外市场对中国生丝和丝绸需求量非常大,刺激了江苏和浙江之间太湖流域的蚕丝产业的发展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人们就业机会增加,与市场联系日渐密切。
(2)对外关系上:
①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
②清朝一度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3)文化上:
①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东来,把西方的天文、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著作介绍到中国。
②中国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安徽卷)在近代历史上,西方一些国家往往有这样的做法:在海外地区的海图和地图上“先傲慢地描绘一个地区,并强加上一个欧洲来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对其之所有权”。这一做法( )
A.避免了列强之间的纷争
B.缓和了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C.体现了霸权主义的本质
D.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解析】 根据材料“先傲慢地描绘一个地区,并强加上一个欧洲来源的名字,然后就等同于宣示了对其之所有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霸权主义指的是大国、强国、富国欺侮、压迫、支配、干涉和颠覆小国、弱国、穷国,不尊重他国的独立和主权,进行强行的控制和统治,从西方国家强加名字、宣示所有权等信息可判断,西方国家的做法体现了霸权主义的本质,C项正确;“避免了”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这一做法会加剧西方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1884年在柏林会议上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4·甘肃卷)16世纪下半叶,西、葡、法三国争相殖民美洲。1562年,西班牙国王下令绘制了当时最大的美洲地图,要求特别标注出各国的领地分布;地图刊印后,在西欧广为发行。西班牙国王此举旨在( )
A.彰显西班牙拥有高超绘图水平
B.通过大量刊行该地图赚取利润
C.明确西班牙在美洲的势力范围
D.向西欧普及美洲相关地理知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绘制较为详细的美洲地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向世界明确其势力范围,便于其殖民势力的壮大,C项正确;彰显西班牙拥有高超绘图水平并非其最终目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图的刊行有利于赚取利润,排除B项;普及相关地理知识并非西班牙国王的最终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4·湖北卷)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解析】 材料中提到阿姆斯特丹设置大量街灯以及雇佣人员巡逻使得夜晚少有犯罪和骚乱,伦敦的夜晚也有类似情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西欧海外活动获利的丰厚,为此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中街灯的燃料主要是蜡烛,从这角度来说,科学对街灯影响不大,且材料不能体现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 山东高考)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
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解析】 据题干地图信息可知,在该时期,不仅有葡萄牙、西班牙,还有荷兰、英国、法国等,据此可知,该地图说明此时期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故选C项;地图展示的是拉丁美洲和非洲被殖民,而不是其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排除A项;大西洋三角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但是在地图中并没有显示欧洲的情况,排除B项;地图仅是展示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家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并没有述及其手段,排除D项。
5.(2023 海南高考)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析】 据材料“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大众化商品”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逐渐扩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可可豆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改进,扩大了巧克力的市场供应,所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巧克力普及的根本原因,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只是扩大了可可豆的种植范围,无法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的供应量,排除A项;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世界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东岸转向大西洋沿岸,材料并未具体体现可可豆种植范围的变化,排除B项;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只是强化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与可可豆的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改进无关,排除D项。
6.(2023 浙江高考)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解析】 据材料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故选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贵族对商业银行的轻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7.(2023·河北卷)16世纪早期,伊比利亚人来到南亚,把马尔代夫的海贝运回欧洲,然后再将其转运至西非,作为货币购买奴隶及其他商品。这一做法( )
A.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B.开创了亚非贸易网络
C.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伊比利亚人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进行贸易,这种贸易活动明显有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伊比利亚人的商业贸易活动,仅根据这些贸易活动无法体现殖民扩张和开创亚非贸易网络,排除AB项;美洲金银的大量输入欧洲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广东卷)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指的是地理大发现、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D项正确;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或革命,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是工业革命,排除B、C项。故选D项。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考点1: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一)世界人口迁移
(二)世界物种的交换
考点2: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原因
表现
考点3:早期殖民扩张
含义
背景
表现
(四)影响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课 讲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