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上全册+九下 1~7 课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古代亚洲、非洲、欧洲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天方夜谭》
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
2.“13世纪……(西欧)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包括选举产生的市议会、市政官、市长等,是享有特别
的法律、行政和司法权力的集体法人。”材料说明“城市”( )
A. 仍旧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B.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C.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3.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
A. 都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B.都是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
C.对封臣实行有的条件分封 D.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4.13、14世纪,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欧洲的农村和城市先后出现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它们的共同
特点有( )
①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②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③都出现了雇佣的关系 ④都集中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5.《全球通史》一书中写到:“法国革命比那些较早的变革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在世界上的
其他地方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其“更广泛的影响”是指( )
A. 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C.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D.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下边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社会生产力中对 A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发明了飞梭、珍妮机等生产工具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D.工业革命兴起
7.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第一个客户是阿克莱特的纺织厂,用蒸汽机来泵取瀑布的水到
浆轮上;第二个客户是威尔金森的钢铁厂,蒸汽机被用来控制风箱以保持熔炉空气的恒定供给。到 1815
年,英国已拥有几千台新式蒸汽机。由此可见( )
A. 珍妮机开启了工业革命 B.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
C.英国普遍建立工厂制度 D.蒸汽机车开启了铁路时代
8.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和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公社建立
B.巴黎公社建立、第一国际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建立
D. 马克思写成《资本论》、第一国际成立
9.某同学检索世界地名,发现很多地名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
的圣马丁镇、埃及的纳赛尔湖。这些地名是为了纪念( )
A. “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 B.引领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C.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家 D.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革命家
10.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
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
的首要目标是( )
A.缓和南北矛盾 B.废除奴隶制度 C.促进经济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
11.小明同学在笔记中记载了以下要点,下述措施表明俄日两国的改革都(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1868年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开启了本国近代化的历程
C. 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D.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2.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某一单元后制作的思维导图,结
合所学可知,图中“?”处应填写(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 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3.“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更多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有计划
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C. 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4.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如图可知,当时英国( )
1841—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A.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D.进入垄断阶段
15.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然
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下列对材料的
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B.工业革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C.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带来贫富分化加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道大题,其中 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共 45 分。)
16.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各地文明有自己独特的风采。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8分)
材料一
公元前 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1)请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2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图 1、图 2政治制度的名称。(2分)
材料三
伯里克利 屋大维 苏格拉底
(3)挑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写出他的贡献。(2分)
材料四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从 《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
中可知古巴比伦社会奴隶制度发达, 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等,是古巴比伦王 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子严厉制裁;
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 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
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请你对比《汉谟拉比法典》与《查士丁尼法典》有何相似之处?(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783年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新国家的建成,因为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从未存在过一个统一
的国家。在邦联条例控制下的脆弱的中央政府,甚至缺乏满足国家最低需要的权力支持……直至 1789
年——根据 1787年美国宪法产生了联邦政府,这一中央政府凌驾于各州之上,它有足够的力量建立并
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摘编自詹姆斯·柯比·马丁《美国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 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的意义。(4分)
材料二
美国历任总统中,很少有人处理过林肯所面对的危机。他刚当选,南部一些州纷纷退出联邦,国
家就像“房子一样裂开”;他还未就任,叛乱分子组织的“美利坚联众国”即已推举了自己的正、副总统。
他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仍寄希望于南部各州回心转意,一再表示他的政府无意于干涉南部的特殊制度,
也不会首先发动攻击。他同时严正地警告说,他决不会对分裂联邦的行为坐视不管。但他期望的“联邦
大团结的合唱”,却并未因他这番苦口婆心的规劝而响起,而是经过整整 4年血战后方才重新“响彻云宵”。
——摘编自常冬为《美国档案》
(2)据材料二,指出林肯政府遭遇的危机。(2分)并概括林肯政府是如何应对这一危机的。(2分)
材料三
美国内战前,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 63%,1900年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达到 61%。内
战后持续半个世纪保持 4%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到 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与世界
制造业巨头。
——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
(3)综合材料一、二、三和上述问题,谈谈你从美国的发展中得出的认识。(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
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摘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分)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革命。1864 年,英国、
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努力把各
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1871 年 3 月,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
治,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并写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名称。(2分)
材料三
(3)分别写出这两位英雄人物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历史成就。(4分)
(4)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分)
19.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的标识。在人类历史上,创新不只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还包括
思想文化领域的破旧立新,政治经济新体制的创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政治创新推动自身发展】
(1)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请根据左边卡片提供的样式完成右边卡片的设计。(6分)
标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①小从主要原因看:都是封建君主制度束缚了资本
标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主义的发展
①从主要原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方式看:都是通过暴力革命完成
②从方式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影响看: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
③从影响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都对欧美等地区的革命产生
了重要影响
材料二
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能同时纺出 80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规模扩大
1825年 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为英国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的交通
1836年 英国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掀起了宪章运动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2分)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
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
要的条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
(3)请以材料三中“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论题,联系所学
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7分)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B B C B C D D
11 12 13 14 15
D D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道大题,其中 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共 45 分。)
16.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各地文明有自己独特的风采。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8分)
【答案】
(1)顺序(从左至右):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2分)
(2)图 1:种姓制度;(1分)图 2:封君封臣制度。(1分)
(3)贡献: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建立津贴制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屋大维创立元首制,促
进罗马帝国的发展;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4)相似之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巩固了统治地位;都是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通过法律文献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答案】
(1)意义:确立了联邦政府的权威性,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2分,共 4分)
(2)危机:美国面临分裂的风险。(2分)做法: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领导美国南北战争。(2分)
(3)认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林肯等杰出领导人推动社会进步等。(答出符合题意任意一
点得 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答案】
(1)目的: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分)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
勃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2)意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1分)名称:巴黎公社。(1分)
(3)章西女王。(1分)章西女王领导了 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1分)
玻利瓦尔。(1分)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被誉为“解放者”(1分)
(4)为进步事业不屈奋斗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历史责任感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19.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时代进步的标识。在人类历史上,创新不只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还包括
思想文化领域的破旧立新,政治经济新体制的创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答案】
(1)①国内社会危机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2分)②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
分)③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
(2)影响: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建立了现代化工厂制度,提供了快捷的交通工具,使得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促进工厂发展,工人被压迫掀起了工人运动。(答出一点得 1
分,共 2分)
(3)【例文】
论题: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分)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
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
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就是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代表。但
是这些起义都遭到镇压而失败,因此,工人运动急需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1848年,马
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国际的建立壮大了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力量。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
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4分)
结论:工业革命使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
争和运动,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
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到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2分)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分,论述合理得 4分,结论正确的 2分,论述或结论不足依次酌情赋分。
共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