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7 《安塞腰鼓》导学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
2.理解文中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语言美、诗意美。
导学重点: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导学难点:
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瞳仁( ) 亢奋( ) 羁绊( )
山崖( ) 冗杂( ) 烧灼( )
磅礴( ) 淋漓( ) 戛然( )
闭塞( ) 束缚( ) 蓦然(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忘情:
(2)狂舞:
(3)闪射:
(4)火烈:
(5)飞溅:
(6)亢奋:
(7)晦暗:
(8)羁绊:
(9)蓦地:
(10冗杂:
(11搏击:
(12烧灼:
(13奔突:
(14翻飞:
(15)大彻大悟:
3.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 。写
第二段:从 到 写
第三段:从 到完。 写
二、整体感知:
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1)从背景写:
(2)从人物写:
(3)从神情写:
(4)从腰鼓写:
2.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一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第二部分“好一个安塞腰鼓……阵痛的发生和排解”是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1教育网
4.第二部分的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成了茫茫一片”写了什么?
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21cnjy.com
6.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7.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对她十分陌生”?
8.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三、课堂提高:
《秦腔》选段
贾平凹
山川不同,便风俗有别,便戏剧有异。普天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十几种品类。或问:谁为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正如长处和短处一样突出便见其风格,对待秦腔,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外地人--尤其是自夸生于长江流域的纤绣之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评论说得婉转的是:唱得有劲;得真率的是:大喊大叫。但是,几百年来,秦腔却没有被淘汰或沉沦。这使多少人有大惑而不得其解。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果是一个南方人,坐车轰轰隆隆往西走,渡过黄河,进入西岸,入百里秦川大地,原来竟是:一抹黄褐的平原;辽阔的地平线上,一处一处用木椽夹打成一尺多宽墙的土屋,粗笨而庄重;冲天而起的白杨、苦楝、紫槐,枝杆精壮如桶,叶却小似铜钱,迎风正反翻覆。你立即就会明白了:这里的地理构造竟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地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碾子碌碌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起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落日在地平线上欲去不去的痛苦的徘徊,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于此,你不渐渐感觉到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不深深地懂得秦腔为什么形成和存在并占却时间空间的位置吗?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苦中的大不。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像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迷离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是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出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挂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像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而痛苦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2·1·c·n·j·y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袤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节选自《语文建设03年第5期》
1.为什么说秦腔是"是非最汹汹者"?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2.秦腔没有被淘汰或沉涨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并对其中的因素做简要解说。
3.为什么说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
4.请简要概括秦腔艺术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tóng kàng jī yá rǒng zhuó páng bó lín lí jiá sāi shù mò
2.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飞溅:向四处溅。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不明显。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住。
蓦地:不经心地、猛然。
冗杂:(事务)繁杂。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烧、烫,使受伤。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大彻大悟:彻底了解、领会、觉醒。
3.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写表演前的情况。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写表演过程。
第三段:从“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写表演后余音。
二、
1.(1)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2)从人物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像高粱。
(3)从神情写:神情沉稳而安静。
(4)从腰鼓写: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2.壮阔、豪放、火烈。
先用排比句式,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21·cn·jy·com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是文章气势恢宏、浑浑有力,简洁的表现安塞腰鼓强烈的阳刚之美。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
1.爱者便爱得要死,恶者便恶得要命。
2."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籁的共鸣啊!"文章主要从秦川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等方面,来表现秦腔产生和生存的原因的。
3.秦川的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给他们辛苦劳累而刻板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乐趣,所以说秦腔是秦川人大苦中的大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特点是粗犷、震撼。作用是增添生活乐趣,释放心中的苦闷,给人美的享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7 《安塞腰鼓》教案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
2.理解文中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语言美、诗意美。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美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
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1 ( http: / / www.21cnjy.com )0月3日《人民日报》。作者面对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景象,面对着黄土高原这震天动地的腰鼓表演,面对着黄土高原上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面对着这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渊源的大型舞蹈,不由得热血沸腾,挥笔写下了这篇气势磅礴的颂歌……2·1·c·n·j·y
二、作者简介:
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 ( 21世纪教育网 )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亢奋 晦暗 羁绊 冗杂
磅礴 颤栗 铿锵 蓦然
烧灼 戛然而止 捶 骤雨
2、理解下列词语。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四、听读课文:
1、找出贯穿全文线索的一个句子。
2、试用“安塞腰鼓好在——”说说你听读课文后的感受。
五、整体感知: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作者有事怎样具体表现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的?21·世纪*教育网
(壮阔 豪放 火烈)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击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2、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21世纪教育网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4、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5、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6、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征。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
六、语言品析:
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品味下列句子。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21教育网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21·cn·jy·com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21cnjy.com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www-2-1-cnjy-com
七、写作特色:
1、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 ( 21世纪教育网 )的后生,间接的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的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多样的修辞。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复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形象。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3、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排比接 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www.21-cn-jy.com
小结:这篇文章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朗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八、板书设计(见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7《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ā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jiá
C.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ū 霍然huò
D.谐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排解 搏击 闭塞 严竣
B.山崖 颤栗 骤雨 束缚
C.羁绊 纷飞 副射 蓦然
D.思绪 淋漓 舞恣 挣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抒写生命力量的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生命的律动。
B.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C.“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一句中 “晦暗”的意思是迷惘、糊涂。www.21-cn-jy.com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一句中有两对反义词。21教育网
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依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②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④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A.借喻 顶针 排比 拟人 B.借喻 回环 排比 拟人
C.暗喻 顶针 排比 拟人 D.暗喻 回环 排比 拟人
5.选词填空。
①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④山崖 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备选项:A.蓦然 B.颤栗 C.突然 D.火烈
6.下列文字是关于“爱心”的议论,根据已有的句式、意蕴,仿写上句或下句。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 。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道飘荡在夜空的歌谣, 。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二、课内语段阅读:
(1)好一个安塞腰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 , ,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21cnjy.com
(3)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6)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7)每一令舞姿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现止。
(8)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9)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10)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11)愈捶愈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12)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13)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1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第1—6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第二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4.第二段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第7—12段主要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
6.第7段中“叹为观止”原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里指
7.第10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的“不存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8.读第12-14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
9.“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词语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10.“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 为什么
三、课外阅读:
在清凉的秋风里,在纯的透明的天空下,怀着一份静静的心情,听上一曲《秋日的私语》。
钢琴缓缓地打着低音,在我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托出一片高远而安详的天空。接着,一串平缓的旋律带我漫步于林间小路。①轻踩着微润的泥土,吸吮着莫名的芳香,让我尽情聆听风的私语,云的私语,秋虫的私语,湖水的私语,大自然的私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阵秋风掠过湖面,带来一丝几乎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察觉的凉意。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听!你听到了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叶的私语。②那相伴了一春一夏的小侣,此时此刻正互道珍重、缠绵、依恋,但绝无哀怨。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③它们曾一起绽出新芽,一起舒展了腰身,一起在暖风中嬉戏,一起为大树——它们共同的家,奉献着自己。21·cn·jy·com
又一阵风吹过,湖水轻颤,泛起涟漪。④几片树叶翩然地、潇洒地落入秋天的水纹里,随波而去。
“别难过,明年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⑤太阳隐去,星星闪现,秋露落下,滴进水里,渗入土里,润到我的心里……终于,淡淡的,一切的梦幻消失在重新平静了的湖水里。……消失了那些私语。
当那极富穿透力的尾声溶入空气时,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得那弹跳雀跃的,已不仅是黑白琴键,那是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1.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含义。
树上的叶儿在这风中颤抖了几下。颤抖:________ 。
太阳照着,它们依偎着,享受着最后一次被涂成金黄。依偎:________ 。
2.选文写了哪些秋景?其中详写了哪种?
3.文中和画线句②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 。
4.文中作者由“黑白琴键”联想到了什么?
5.发挥想像,写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
回忆着星星点点的往事……
补写内容:
6.从文中备选的五个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所选句子:
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D
4.D
5.①B ②A ③D ④A
6.略
二、
1.击鼓后生。
2.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
1.哆嗦 亲热地靠着
2.秋风、秋天的树叶、秋天的湖水、秋露。详写的是秋叶。
3.别难过,明天我还会再来。现在要去泥土里,化作树的根,化作树的魂。
4.我和养我的母亲的私语,我和润我心田的园丁、诤友的私语,那私语中含蕴的是广博的爱。
5.略
6.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6张PPT)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这篇文章发表于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作者面对着我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新景象,面对着黄土高原这震天动地的腰鼓表演,面对着黄土高原上这群元气淋漓的后生,面对着这具有2000年以上历史渊源的大型舞蹈,不由得热血沸腾,挥笔写下了这篇气势磅礴的颂歌……
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亢奋
晦暗
羁绊
冗杂
磅礴
颤栗
铿锵
蓦然
烧灼
戛然而止
捶
骤雨
kàng
huì
jī bàn
rǒng
páng bó
zhàn lì
kēng qiāng
mò
zhuó
jiá
chuí
zhòu
1、读准下列字音:
2、 解释下面的词语。
大彻大悟:
惊心动魄: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彻底领悟。
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声音突然中止。
1、找出贯穿全文线索的一个句子。
安塞腰鼓好在
场面给人的感受
鼓声给人的震撼
动作给人的能量
舞姿给人的力量
节奏给人的升华
2、试用“安塞腰鼓好在——”说说你听读课文后的感受。
好一个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作者有事怎样具体表现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的?
(壮阔 豪放 火烈)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击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背景写:
从人物写:
从性格写:
从神情写:
从腰鼓写: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是茂腾腾的后生。
是朴实的。
是沉稳而安静的。
是呆呆的、不曾响。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4、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5、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6、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品味下列句子。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品味下列句子。
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3、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品味下列句子。
1、铿锵的短句。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间接的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的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多样的修辞。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生动形象。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3、疾猛的节奏。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 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这篇文章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朗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
安塞腰鼓
蓄势待发(1-4):( )的腰鼓 静态铺垫力量
5-13:宏 伟 的 场 面
14-17:雄壮的( )
18-22:击鼓的( )
23-27:绮丽的( )
戛然而止(28-30):( )的腰鼓 寂静反衬热烈
安静
激昂
响声
后生
寂静
舞姿
( )的腰鼓
激昂宣泄生命
颂扬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火烈表演(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