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2.唯物史观: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家国情怀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希望让自己的皇位千秋万代世袭下去的梦想是否实现了?为什么?
至于始皇,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xiǎng),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猪)之食
—《汉书·食货志》
一、秦的暴政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秦朝赋税沉重
材料二:(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
一、秦的暴政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徭役、兵役繁重
“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诅詈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汉书·刑法志》
一、秦的暴政
死刑
肉刑
秦朝法律严苛、刑法残酷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一、秦的暴政
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继位的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史记·李斯列传》
一、秦的暴政
更使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贾谊《过秦论》
使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课堂笔记整理
秦的暴政
(
)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1)
2)
3)
4)
5)秦二世统治更残暴
繁重
暴政表现
阅读教材第59页的相关内容,梳理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
陈胜、吴广起义
思考:假如没有遇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 直接原因:戍守渔阳的农民途中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地点 大泽乡
时间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结合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说说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
陈胜称王,建张楚政权
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起义军实力有限;内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余部加入其他反秦队伍继续战
二、陈胜吴广起义
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最终)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它有怎样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历史地位)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
三、秦朝的灭亡
知识拓展:各路反秦势力
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群起响应,一些六国贵族也试图借机复国。他们中有的直接加入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有的带领一支队伍起兵反秦,如项梁、项羽等。此外,秦吏萧何、曹参,儒士叔孙通,市井平民樊哙(kuài)和周勃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投入反秦的浪潮中。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秦朝迅速走向灭亡。
想一想: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失败了,但是反秦的浪潮还在继续呢?
秦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
巨鹿之战后,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课堂笔记整理
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思考:读以下材料,思考秦速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原因:秦的暴政,失去民心。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政府要实行仁政,重视民生。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