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自治州2014年优质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杠杆》课件(21张ppt)+教案+学案+音频及图片素材共7份(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苏庆玲)(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2014年优质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1《杠杆》课件(21张ppt)+教案+学案+音频及图片素材共7份(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苏庆玲)(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3-30 10:56:02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
苏庆玲 12.1 杠杆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
苏庆玲学习目标:1 、知道杠杆的特征,并且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1、定义:一、杠杆的概念: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思考:杠杆是否都是直的?答: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F1F2支 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 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 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 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 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2、杠杆的五要素: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1)先找支点O;
(2)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3)作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4)画垂足标力臂3、画力臂的方法F1F2L1L2口诀:一找点、
二画线、
三作垂线段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一)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二)请你做出合理的猜想杠杆平衡:(三)实验探究: 1.实验器材:
杠杆、铁架台、细线 、 、 。 2.实验步骤:
(1)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 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测量 。弹簧测力计钩码刻度尺平衡螺母水平力臂(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
(3)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1 ,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F2 ;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F1、F2、l 1、l 2的数值填入表格中。
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 1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l 2,再做几次实验。(四)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五)分析论证:实验结果表明: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或写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例题:据《杭州日报》报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园内一位物理老师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小小的弹簧测力计就测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测量时利用了一根长度为10m的槽钢作为杠杆。如图所示,吊钩固定点o为支点。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200N测得动力臂l1为9m,阻力臂l2为6cm若不计槽钢和铁笼的质量,请估大象的质量,g=10N/kg.已知:F1=200N , l1 =9m , l2 =6cm=0.06m
求:G。
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 l1 =F2 l2 可知
F2 = F1 l1 / l2 = 200N× 9m/ 0.06m=3 0000N
m=G/g= F2 / g=30000N ÷10N/kg=3000kg=3t
答:大象的质量为3吨。
课堂小结杠杆的概念杠杆平衡的条件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练一练]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CB3.小阳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他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发现左端向下倾斜。
(1)若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需把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
(2)如果在杠杆的A处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则在B处要挂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才能重新位置平衡。
(3)若在C处挂6 N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点,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最小拉力的方向应该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水平右2竖直向上2 N4.如图所示,分别沿力F1、F2、F3、的方向用力,使杠杆平衡,关于三个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F1方向的力最小
B.沿F2方向的力最小
C.沿F3方向的力最小
D.三个力的大小相等BF3O谢谢指导!图们市 石岘第一中学
苏庆玲《12.1杠杆》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时时搏击长空的雄鹰,才是天地间真正的英雄。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的特征,并且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杠杆的概念,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认识杠杆
问题1:观察课件中展示的几种工具。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定义:一根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 转动,这根 叫杠杆。杠杆 都是直的。(填“一定”或“不一定”。 )
2、杠杆的五要素(结合教材归纳):
(1)支点:指 ;
(2)动力:是 ;
(3)阻力:是 ;
(4)动力臂:是 到 的距离 ;
(5)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 。
问题2:一试身手:画出下面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合作探究】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杠杆 、铁架台、细线、 、 、 。
2、实验步骤:
注意:实验前,首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测量 。
(1)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所受的重力。
(2)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1 ,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F2 ;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F1、F2、l 1、l 2的数值填入表格中。
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 1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l 2 ,再做几次实验。
(四)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次数
动力F1 /N
动力臂l 1/m
阻力F2 /N
阻力臂l 2 /m
1
2
3
(五)分析论证: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或写为:
【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达标检测】
1、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3、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 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 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4、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5、在用扳手拧生锈的螺母时,工人师傅在扳手柄上套一节铁管,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拧下螺母,这样做的物理原理是:( )
A、减小阻力 B、增大动力
C、增大动力臂以增大动力 D、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6、如图2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
A 粗端重 B 细端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图2 图3 图4
7、在图3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8、如图4所示,要用最小的力把球滚上台阶,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9、铡刀铡草时的示意图,请画出动力F的力臂(用L表示)。
10、如图所示,F1是作用在抽水机手柄A点处的动力,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11、如图中O是杠杆的支点,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
12、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
G=100N,求拉力F的大小.
教 案
科目
物理
课题
12.1 杠杆
学校
图们市石岘第一中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师
苏庆玲
年级
八年级
时间
2014.6.16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的特征,并且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杠杆的概念,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杠杆、铁架台、细线、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3min)
拔钉子比赛
观看比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导学
(2min)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
自主学习
(10min)
一、认识杠杆
观察课件中展示的几种工具。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总结画力臂的方法
一试身手:画出导学案中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自主完成
结合教材归纳
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体验用示意图描述实例中杠杆特征的过程
合作探究
(20min)
总结提升
(4min)
检测达标
(6min)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方案:
(四)进行实验探究:
(五)分析论证: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论证,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三、例题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例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
小组内合作交流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数据
小组间相合作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自主完成 展示交流
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先自主后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沟通及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的归纳能力
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设计
12.1 杠杆
一、杠杆
1、定义
2、杠杆五要素
二、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