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4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24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1 15:4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象棋的棋盘中间会有一条横线,被称为“楚河汉界”,这是源自楚汉之争的历史典故。楚河汉界最初是指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山上的鸿沟,它是楚汉两军的分界线。而棋子的颜色和某些规则的设定,则可能受到了楚汉两军实际对抗情况的影响。通过这些设计,象棋不仅成为了一种娱乐竞技项目,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什么是楚汉之争?
这里的楚和汉分别指谁?
他们斗争的最终结果又如何呢?




西汉建立
和文景之治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温故而知新
陈胜、
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楚汉之争
公元前
206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220年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西汉建立
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80年
汉朝灭亡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史实。
研读史料,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做到论从史出。
分析“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认识到统治政策顺应时代并能得到有效贯彻的重要性。
【壹】楚汉之争
什么是楚汉之争?
这里的楚和汉分别指谁?
他们斗争的最终结果又如何呢?为什么?


思考:楚汉之争还属于农民起义战争吗?
性质:为争夺天下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刘邦取胜,建立汉朝。
农民起义领袖
统治阶级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政权 汉朝(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都城 长安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问题思考:你能从材料中找出汉高祖刘邦的哪些烦恼?这些烦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刘邦最终决定怎样解决这些烦恼呢?
【贰】西汉建立
“人民失去农作之业,从而发生大饥荒。一石米要五千钱,人们互相残杀啃食,死的人超过了一半”。
……天下已经平定……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拉的马车,而高级将领与文官只能坐牛车出行了。)
【叁】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以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名词解释
想一想:1.汉高祖为什么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2.汉高祖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黄老之学,也叫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观点。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在政治方面主张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恩威并施的思想,成为汉初的统治意识形态。
知识小卡片
以上出自《汉书》
【叁】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
社会状况
残破荒凉
人民流离失所
人口锐减
田地荒芜
高祖
治国方略
增加农业劳动力
减轻百姓负担
稳定军心。
高祖
治国成效
经济逐步恢复
国家局势稳定
士兵还乡务农
释奴为民
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叁】休养生息政策
知识小卡片
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西汉同匈奴的和亲就是早期的典范。
汉高祖为什么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
秦末汉初,匈奴强大起来,屡次进犯,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
皇帝 政策 民族关系
秦始皇 武力反击 敌对
汉高祖 和亲政策 和平
这一政策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叁】休养生息政策
材料二: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城市乡村仓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串钱的绳子烂断了,钱数都数不清楚)。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而不可食(仓库里的粮食堆积了很多,因放不下而溢出,以至于有的因为已经腐烂了而不能吃)。
——摘自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
问题思考: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一景象出现在什么时期?后人对这一时期给予了怎样的评价?
【肆】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三位皇帝。
道德博闻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
—《谥法解》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长子,西汉第四位皇帝。
道德博闻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
—《谥法解》
【肆】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降税免租
勤俭治国
【肆】文景之治
秦、西汉初年田赋概况
秦朝
三分之二
汉高祖
十五税一
文帝二年
三十税一
景帝元年三世税一
文帝十三年
免除赋税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实施的哪条措施?
【肆】文景之治
阅读史料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地》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实施的哪条措施?
【肆】文景之治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减。
——《汉书·文帝纪》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实施的哪条措施?
【肆】文景之治
当劓[yì]者,笞(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三百,当斩右止(趾)者,笞五百…… ——《汉书·刑法治》
景帝改笞五百为二百,三百为一百……
——《汉书·刑法治》
废除酷刑
【肆】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注重农业生产,以农为本
降税免租
勤俭治国
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成效如何?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安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肆】文景之治
【伍】小结
2.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 B.巩固统治
C.发展经济 D.减轻人民的负担
1.西汉建立初期,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很多达官贵人只能乘牛车,这些都说明了( )
A.汉初统治政策残酷 B.统治者的节俭
C.汉初经济的萧条 D.人民生活艰苦
C
B
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C
4.(2023·山西·中考真题)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A
朝代 赋税 徭役 刑罚 结果
秦朝
西汉
列表比较“秦亡”与“汉兴”
赋税沉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减轻赋税,文帝景帝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徭役繁重,每年服徭役的成年男子不下300万。
让士兵还乡务农,减轻徭役和兵役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严刑峻法,死刑有十多种。
二世而亡
文景之治
从“秦王与汉兴”的对比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启示?
历 史 启 示
实施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
实施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