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1观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潮》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借景抒情的写景散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课文配了一幅插图,呈现的是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另外,因为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调动了视、听等多种感官,而这一单元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又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那么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各种资料,建立学生头脑中的画面,使其画面更加丰富且具有立体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而且在三年级下册的时候初步尝试了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但是观赏潮水,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如果仅凭文字的描摹去展开想象,对于学生难度较大,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也很难深刻地感受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想象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含义,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3.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文章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难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走入文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回答,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齐读这句话。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回答。(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4.“潮来前,钱塘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平静)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二、分析三、四自然段
1.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圈画出哪些语句描写江潮的声音?哪些语句描写江潮的形态?
2.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潮来之时,潮形雄伟壮观,潮声轰鸣……)
3.“作者是怎样把这滚滚而来的潮水写得如此奇特雄伟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摘录词语,填写表格。”学生合作,填写。
位置上的变化 潮声的变化 潮形的变化
远处
响声越来越大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填好的表格:
位置上的变化 潮声的变化 潮形的变化
远处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 响声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 一堵高高的水墙
越来越近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4.“通过表格的填写,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预设一:位置上的变化就是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预设二: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先是好像闷雷滚动,接着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联系实际生活体会“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声音的变化。
预设三: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水的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一条白线,接着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横贯江面的横贯是什么意思?”(横向贯穿)
“第二自然段有个词形容江水,叫横卧。横贯和横卧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横卧是静态的,横贯是动态的。)。
PPT出示这两句话,引导学生对比。
5.“白色战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
扣住“战马”等词,抓住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6.“这样壮观的景象,难怪文章第一段说——”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学生齐读。
7.出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析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关注修辞手法,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等。
“我们能不能把这吞天沃日的壮观景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PPT出示背诵提示,学生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边背诵边想象画面。
8.读诗歌,作比较。
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大潮退去了,江面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
2.“你觉得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学生说。(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才。更能说明刚刚潮来之势浪头之大、速度之快。)指导学生朗读。
3.“即使潮头过后,我们通过余波的描写,依然能够想象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难怪作者写到——” 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学习侧面描写——观潮人
1.“观潮,观潮,除了写观看的潮,还有没有写别的?”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写观潮,还有观潮人:①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②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③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④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⑤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通过描写观潮人群的焦急心情和热烈情绪,从侧面反映了大潮引人入胜,不愧是“天下奇观”。此种方法为侧面描写。
3.“大家亲眼看过这天下奇观吗?让我们一起跟着观潮人再去看看钱塘江大潮。这次,你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场面用一句话写下来?”学生观看视频,写句子,交流。
五、小结
1.“谁来说说写景文章,我们可以怎么欣赏?”引导学生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了这篇文章,想一想,我们以后自己怎么写写景文?”引导学生小结。(1.用上修辞手法;2.侧面描写)
六、作业
回家后查查资料,了解海潮形成的原因或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视频影视资料等。加深对课文描写画面的理解。
板书设计
1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按时间顺序写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最后引导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