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知识点题型及考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一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高考生物知识点题型及考项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一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共7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01 22:2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8张PPT)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必备知识解读
知识点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例1-1 (2024·江苏盐城五校联考)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C
A.在有氧呼吸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B.可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的有无,因变量是细胞呼吸的产物
D.在无氧条件和有氧条件下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
【解析】在有氧呼吸装置中,先将空气通入溶液中,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 ,
避免空气中的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A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细胞有氧
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均有 ,故不能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
细胞呼吸的方式,B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自变量是 的有无,
故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实验均为实验组,因变量是细胞呼吸的产物,C正确、D错误。
例1-2 [教材情境 链接教材P90探究·实践]
(2024·河南郑州月考)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的方式,某同学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材料和用具
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
错误的是( )
D
A.设置锥形瓶A的目的是防止外界 的干扰
B.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C.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 瓶
D.可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以便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
【解析】列表分析逐项解疑惑
选项 分析 判断
A 向锥形瓶A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 ,排除空气中的 对有氧呼吸产物检测的影响 √
B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 黄,故可以将C和 中澄清石灰水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
C 与无氧条件相比,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更多些,因此相同时 间内C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 瓶 √
D 由于葡萄糖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 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
知识点2 有氧呼吸
例2-3 (2024·辽宁大连开学考)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①~③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葡萄糖可通过①③进入线粒体
B.有氧呼吸过程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发生在②处
C.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②③处
D.与 的结合发生在③处
【解析】图示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外膜,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内膜。
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点关键]线粒体膜上不含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故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A错误;有氧呼吸
过程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第三个阶段,发生在③(线粒体内膜)处,B错误;与有
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并不是全部分布在
②③处,C错误;与 的结合发生在③(线粒体内膜)处,D正确。
例2-4 [新情境 电子传递链] (2024·湖南师
大附中开学考)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
蛋白复合体Ⅰ、Ⅲ、Ⅳ等构成的电子传递链能
传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将传递给 生成水
B.当由线粒体基质被转运到线粒体膜间隙时,会推动 的合成
C.丙酮酸通过自由扩散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
D.皮肤破损较深时,破伤风芽孢杆菌能大量繁殖是通过图示生理过程供能的
【解析】抓题图关键信息,找突破口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无线粒体,而图示为真核细胞有氧
呼吸部分过程,D错误。
例2-5 (2024·北京海淀区模拟)新生无毛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种含有大量线粒体的褐
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内膜含有蛋白质 ,其不影响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但能抑制
呼吸过程中转化为。据此推测当蛋白质 发挥作用时( )
D
A.葡萄糖不能氧化分解 B.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
C.细胞中会积累大量的 D.可大量产热,维持体温
【解析】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时会产生大量 ,
当蛋白质发挥作用时,抑制转化为 ,导致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比
例增加,从而维持体温,D符合题意。
知识点3 无氧呼吸
例3-6 (2024·四川成都开学考)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
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若发生图中所示的呼吸作用过程,则个体必须生活
在无氧环境中
B.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分解途径仅存在于动物细胞

C.酶1、酶2、酶3都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葡萄糖 丙酮酸仅存在于无氧呼吸过程中
【解析】分步解答快速厘思路
第一步:题图剖析
(1)葡萄糖 丙酮酸 酒精 二氧化碳,属于产酒精的无氧呼吸过程。
(2)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属于产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分析 判断
A 若发生图中所示的呼吸作用过程,个体可以是生活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无 氧呼吸,也可以是生活在有氧环境中,但机体的部分组织细胞缺氧,进 行无氧呼吸
B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分解途径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也存在于乳酸 菌或部分植物细胞(如马铃薯块茎细胞)中
C 酶1是催化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的酶,酶2 和酶3都是催化无氧呼吸第二个阶段的酶,因此酶1、酶2、酶3都位于细 胞质基质中 √
D 葡萄糖 丙酮酸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共有的过程
例3-7 (2024·四川绵阳中学阶段考)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
代谢的枢纽,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A.细胞中的物质都可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为生物代谢提供能量
B.脂质转化为葡萄糖时,元素组成和比例均不发生改变
C.与燃烧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 中
D.在人体细胞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
【解析】列表分析逐项解疑惑
选项 分析 判断
A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但核糖、脱氧核糖等 有机物不能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
B 与糖类相比,脂质中氧的含量低,而碳、氢的含量高,且糖类分子一般 是由C、、三种元素构成的,而脂质中不仅含有C、、 三种元素, 有的还含有、 ,故脂质转化为葡萄糖时,元素组成和比例均发生改 变
C 根据有氧呼吸的特点,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 放,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 中 √
D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知识点4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例4-8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 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
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解析】列表分析逐项解疑惑
选项 关键信息 分析 判断
A 早稻浸种后 催芽 用 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为种子的呼吸作 用提供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
B 农作物种子 入库贮藏 在低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有利于延长种子 贮藏寿命,而无氧条件下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多,不利于种子贮藏
C 油料作物种 子播种时宜 浅播 富含脂肪,脂肪中C、 含量较高,脂肪氧化分解消耗 的氧气较多,为满足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对氧气的需 求,播种时宜浅播 √
D 柑橘用塑料 袋密封保存 可减少水分散失,同时提供低氧环境,降低呼吸速 率,起到保鲜作用 √
知识点5 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例5-9 豌豆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所释放的氢能
将无色的氯化三苯四氮唑 还原为红色的三
苯甲胺。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 释放速率
和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B
A. ,种子主要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豌豆幼苗发育过程中,在有机物快速积累时
期应提供低温条件
C.可以使用 来鉴定种子的“死活”
D. 点后氧化分解的底物可能包括糖类、脂肪等
物质
【解析】抓题图关键信息,找突破口
豌豆幼苗发育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多,光合作用较强才能
积累更多有机物,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等条件,B错误;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所释放
的氢能与发生红色反应,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使用 来
鉴定种子的“死活”,C正确。
关键能力构建
题型1 结合具体情境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
例10 (2024·山东德州一中月考)北欧鲫鱼
在缺氧时将乳酸转变为酒精(熔点约为
),再将酒精经鱼鳃排到水中,
使其能够在冬季结冰的水下生活。其细胞
D
A.过程①②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均能产生
B.图示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北欧鲫鱼肌细胞与其他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相同
D.北欧鲫鱼排出酒精延缓周围水体结冰以适应严寒环境
呼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解析】知识迁移·逐项分析
选项 学解题·知识迁移 结合题图分析 判断
A 联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 过程对①②③发生的场所及 这三个过程中 的产生情 况进行判断 ①表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发生在 细胞质基质,有 产生;②表示 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细 胞质基质,有 产生;③表示产 酒精的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发 生在细胞质基质,无 产生
B 联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 程中能量利用特点进行判断 无氧呼吸只能在第一个阶段释放出 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 或乳酸中
选项 学解题·知识迁移 结合题图分析 判断
C 联系酶的专一性进行判断 缺氧时,北欧鲫鱼肌细胞能将葡萄 糖、乳酸转化为酒精,而其他组织 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葡萄糖 的分解产物不同,是因为北欧鲫鱼 肌细胞与其他细胞中用于呼吸作用 的酶是不同的
D 联系“北欧鲫鱼在缺氧时将 乳酸转变为酒精……使其能 够在冬季结冰的水下生活” 进行判断 北欧鲫鱼可将酒精排出体外,酒精 的熔点约为 ,可用来延缓 周围水体结冰以适应严寒环境 √
续表
【学会了吗丨变式题】
1.[变形式 结合数学模型分析]
(2024·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阶段考)如图所示
为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与人体
运动强度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段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段进行无氧呼吸
B.人体运动强度高于点对应的运动强度后,肌肉细胞中的产生量将大于 的消
耗量
C.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 中
D.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 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
【解析】段和 段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
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人体运动强度高于 点对应的运动强度后,肌肉细胞同
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产生的量等于消耗的 量,而无氧
呼吸既不消耗也不产生,因此肌肉细胞中的产生量仍等于的消耗量,
错误;无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大
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C错误;人体肌肉细胞只有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才产生
,产生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 ,D正确。
题型2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例11 (2024·河南济源一中月考)某生物兴
趣小组向酵母菌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
后,的产生量与 的消耗量变化趋
势如图所示(假设酵母菌的呼吸底物为葡
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浓度为 时,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
B.浓度为时,呼吸作用产生的 多数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
C.浓度为时,约有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
D.若实验中的酵母菌更换为乳酸菌,则曲线Ⅰ、Ⅱ趋势均不发生改变
【解析】列表分析逐项解疑惑
选项 分析 判断
A 分析题图中曲线Ⅰ和Ⅱ的变化趋势,刚通入,当浓度为 时,曲线Ⅰ随浓度增加而下降,据此推出,曲线Ⅰ表示 的产生 量,曲线Ⅱ表示的消耗量。浓度为 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 的葡萄糖占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 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 ,无氧呼 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中,综合来 看,此时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的能量大多储存在酒精中
选项 分析 判断
B 浓度为 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 ,则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 占 ,且全部在线粒体内 膜上被消耗,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占 ,在细胞质基质中 被消耗,因此浓度为时,呼吸作用产生的 多数在线粒体内 膜上被消耗 √
C 浓度为 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 ,则有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 菌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
D 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其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 ,若 实验中的酵母菌更换为乳酸菌,则曲线Ⅰ、Ⅱ走势均会发生改变
续表
【学会了吗丨变式题】
2.[变情境 蓝莓贮藏] (2024·重庆八校联考)将一批
刚采摘的大小及生理状况均相近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
份,一份用高浓度的处理 (处理组)后,贮
藏在温度为的冷库内,另一份则直接贮藏在 的
冷库内。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
测定其单位时间内释放量和 吸收量,计算二者
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
一致的是( )
B
A.曲线中比值大于1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低于 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 处理适宜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解析】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数量关系 分析
释放量/吸收量 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释放量/吸收量 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第20天,处理组释放量和 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比值
大于1,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对照组产生的乙醇量高于
处理组,B错误。第40天,对照组释放量和 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
耗的葡萄糖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则有关系式解得
,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正确。贮藏10天后,处理组蓝莓的释放
量和 吸收量的比值小于对照组,说明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处理 ,能一定
程度上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核心素养聚焦
考向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例12 (2023·浙江6月选考·T11节选)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关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有氧呼吸产生的与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不与 结合
B.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
D.有氧呼吸需要酶催化,无氧呼吸不需要酶催化
【解析】知识迁移·逐项分析
考向2 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比较
例13 [新情境 植物适应缺氧环境的方式]
(2023·全国乙卷·T3)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
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
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 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
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在时间之前,植物根细胞无 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 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
【解析】题图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无论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还是产酒精和 的无氧呼吸,二者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且只在第一个阶段释放能量,故消耗一分子葡萄糖,这两个过程生成的 一样多,
C错误;酒精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 ,D正确。
【类题链接丨变式题】
1.[变形式 结合文字信息考查延缓细胞酸中毒的方式](2023·山东卷·T4)水淹时,玉
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 转运减缓,
引起细胞质基质内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降低。 降低
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 高于细胞质基质
B.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 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 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 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解析】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选项 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选项分析 判断
A “水淹时……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 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 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选项分析 判断
B “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 的产生“”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水淹的玉米根细胞氧气供应不足,但 仍有氧气供应,根细胞仍可进行有氧 呼吸,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都会产生 ,故不能通过检测是否产 生 来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
C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 增多“ 无论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还是产乳酸 的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 量能量,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两种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产生的 一样多
续表
选项 关键信息提取 结合选项分析 判断
D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 增多“ 两种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相同,产生的一样多,这些 用于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产生酒精和 或乳酸,即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消耗 的 的量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消耗的 的量相等
感谢观看
续表
考向3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例14 (不定项选择)(2023·山东卷·T17)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 浓度下,单
位时间内吸收量和 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
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A.甲曲线表示 吸收量
B.浓度为 时,该器官不进行无氧呼吸
C.浓度由0到 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
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浓度为 时最适合保存该器官,该浓度下
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小
【解析】题图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浓度由0到的过程中, 浓度升高,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
的速率逐渐增加,C正确
浓度为时,相对释放量为,相对吸收量为此时无氧呼吸释放的
相对值为,按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无氧呼吸中葡萄糖 ,
算得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对值为,而 时只进行有
氧呼吸,此时和的相对值为算得葡萄糖的相对消耗量为,比
点时要低,所以 点时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不是最小,D错误。
考向4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例15 (2023·北京卷·T2)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
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
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
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
A.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
D.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解析】题图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低强度运动时,供能物质中脂肪酸的质量百分比最大,此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A正确
结合题意可知,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图示低运动强度下也可由肌
糖原供能,随运动强度增大,骨骼肌的耗氧量增加,肌糖原供能所占比例增大,但据图
无法直接得出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被氧化分解供能的结论,D错误。
【类题链接丨变式题】
2.[变情境 食品保存] (2023·湖南卷·T5)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
处理等多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
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
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
【解析】低温保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等生命活动,但不是温度越低越好,
如新鲜果蔬的保存温度一般为零上低温,C错误。
3.[变情境 梨的贮藏] (2021·湖北卷·T10)采摘后的梨常温下易软化。果肉中的酚氧
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 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不耐贮藏
B.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减少, 增多,利于保鲜
C.冷藏时,梨细胞的自由水增多,导致各种代谢活动减缓
D.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
【解析】常温下鲜梨含水量大,环境温度较高,呼吸代谢旺盛,细胞消耗的有机物
增多,不耐贮藏,A正确;密封条件下,梨呼吸作用导致减少, 增多,抑制呼
吸,有氧呼吸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故利于保鲜, 正确;细胞中自由水的含
量越多,则细胞代谢越旺盛,C错误;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等条件,结合题
干信息“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发生氧化反应,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 冷
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可知,低温抑制了梨的酚氧化酶活性,果肉褐变减缓,D正确。
考向5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例16 (2022·重庆卷·T12)从下图中选取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正确的
组合是( )
_________________ 酵母菌培养液 ① ______________ 酵母菌培养液 ② ______________ 澄清的石灰水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酵母菌培养液

________________ 酵母菌培养液 ⑤ _________________ 酵母菌培养液 ⑥ 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的石灰水 ⑦ _______________
质量分数为 的 溶液

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A.

B.

C.

D.

B
【解析】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探究有氧呼吸的装置是先用溶液去除空气中的 ,再将空气通入酵母菌培养
液,最后连接澄清的石灰水检测有氧呼吸 的产生情况,通气体的管子要注意应该
长进短出,装置组合是 ;探究无氧呼吸的装置是将装有酵母菌培养液
的锥形瓶封口一段时间后与澄清的石灰水相连,装置组合是 ,不需要抽真空
的装置,综上,B正确。
【类题链接丨变式题】
4.[变角度 实验变量分析] (2023·浙江1月选考·T16)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可利用酵母菌、葡萄糖溶液等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酵母菌可利用的氧气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可选用酒精和 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
D.不同方式的细胞呼吸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解析】由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可知,酵母菌用量和葡萄糖溶液
浓度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氧气的有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错误;酵母
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且比例为 ,因此可选用酒精和
生成量作为因变量的检测指标,C正确;等量的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
释放大量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中,释放
少量能量,D错误。
习题课
A 基础练 知识测评
建议时间: 10分钟
1.(2024·辽宁大连期中)生物研究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质量分数为 的
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研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可提高酒精最大产量
B.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细胞
呼吸产生了
C.乙瓶中有气泡产生时即可向甲瓶加入重铬酸钾
溶液以检测酒精生成
D.若增加有氧呼吸的对照实验,除插入通气管外
其他处理与本组相同
【解析】酒精的最大产量与容器中的葡萄糖量有关,酵母菌数量影响其达到最大产
量所需的时间,A错误; 将 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正确;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时,应该待实验结束后从甲瓶取出部分液体
进行检测,因为葡萄糖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
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葡萄糖,C错误;若增加有氧呼吸的对照实验,
需将通气管先通入 溶液,再通入酵母菌培养液,其他处理与本组相同,
(传技巧: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
2.在游泳过程中,参与呼吸作用并在线粒体内膜上作为反应物的是( )
A
A.还原型辅酶Ⅰ B.丙酮酸 C.氧化型辅酶Ⅰ D.二氧化碳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都产生了,这两个阶段产生的
在第三个阶段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这里的
是一种简化的表示方式,实际上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 ,A正确。
3.[新图像 结合电镜图考查无氧呼吸](2024·北京海淀区期末)图1和图2分别为电镜
下观察到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线粒体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癌细胞线粒体缺少凸起的嵴
B.癌细胞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大量丙酮酸
C.癌细胞无氧呼吸强,产生大量乳酸
D.癌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大
【解析】对比图1和图2可知,正常细胞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大部分癌细胞
线粒体缺少向内凸起的嵴,A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产生大量丙
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错误;癌细胞线粒体缺少向内凸起的嵴,有氧呼吸弱,
无氧呼吸强,产生大量乳酸,C正确;癌细胞无氧呼吸强,释放的能量较少,故癌细
胞葡萄糖的消耗量大,D正确。
4.(2024·山东日照期末)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①~③代表场所,甲、
乙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 D.①和②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解析】结合题意并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的场所,即细胞质
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个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个
阶段的场所,即线粒体内膜。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 ,A正确。在①、②内进
行的反应不同,因此所含酶的种类不同,B错误。③内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
的反应,释放大量能量,②内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第二个阶段的反应,释放少量能量,
C错误。①是细胞质基质,②是线粒体基质,都不具有膜结构,D错误。
5.(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乳酸发酵会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物质
B.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的物质
C.黏土掺沙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有氧呼吸,促进根系生长
D.地窖中甘薯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密闭环境内 浓度,有利于贮藏
【解析】二氧化碳会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乳酸发酵即细胞进行产
乳酸的无氧呼吸,该过程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乳酸发酵不会产生使溴麝香草酚蓝
溶液变黄的物质,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为
灰绿色, 正确;黏土掺沙会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有氧呼
吸,促进根系生长,C正确;地窖中甘薯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密闭环境内 浓度,可
以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贮藏,D正确。
6.(2024·福建厦门期末)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
的过程中,树根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Ⅰ阶段树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不变
B.Ⅱ阶段树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细胞在点的有氧呼吸速率小于 点
【解析】题图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7.(2024·江苏泰州期末)如图为酵母菌和人体细胞呼吸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A.条件 下,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时,葡萄糖中能量
的去向有3处
B.条件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成 和水
C.条件下,人体肌细胞产生的量大于 的消耗

D.人体和酵母菌都能在或 条件下呼吸,二者均属于
兼性厌氧生物
【解析】题图关键信息提取、转化
条件 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不能彻底氧化分解,所以葡萄糖中能量的去
向有3处,即储存在酒精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储存在中,A正确;条件 下,细
胞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在线粒体中
被分解成和水, 错误;由于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所以无氧条件
下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量等于 的消耗量,C错误;人体细胞和酵母菌都能在
或 条件下呼吸,但人属于需氧生物,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D错误。
B 综合练 高考模拟
建议时间:25分钟
8.(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用酵母菌做实验材料探
究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甲)、细胞质基质(乙)
及线粒体(丙)分别放入3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
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
段时间后,得到葡萄糖和 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甲中产生的 的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
B.乙反应结束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C.甲和乙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相等
D.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
【解析】根据呼吸作用反应式可知,甲(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 的氧元素来自
葡萄糖和水,A正确;由题意可知,甲(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
呼吸,乙(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丙(线粒体)中可进行有氧
呼吸第二、三个阶段,乙反应结束后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二者
反应呈灰绿色, 正确;甲(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和乙(进行无氧呼吸)消
耗等量的葡萄糖,前者释放的能量多于后者,C错误;丙(线粒体)中葡萄糖无消耗,
说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D正确。
9.[新情境 现代储粮技术](2024·湖南师大附中期末)我国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同时
还要重视粮食储备,全力打造“大国粮仓”。下列关于现代储粮技术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
A.气控:控制环境中的气体比例,创造无氧环境抑制谷物的有氧呼吸
B.干控:控制谷物的水分,以抑制谷物、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C.温控:控制谷物的储藏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
D.化控:利用少量药物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
【解析】低氧环境可抑制谷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利于谷物储存,A错误;
降低谷物的水分,以抑制谷物、微生物、害虫的呼吸作用,有利于谷物储存, 正
确;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有利于谷物储存,C正确;利用少量药物
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有利于谷物储存,D正确。
10.(2024·福建泉州月考)为解决草莓易腐烂、不耐储藏的问题,科研人员研究了密闭
环境中不同温度条件对草莓储藏时间和含糖量的影响,结果如表。
储藏温度/ 最长储藏时间/ 含糖量变化/
0 240
5 96
20 24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储藏过程中,草莓果实中含糖量会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低
储藏过程中,草莓果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糖类等有机物,导致含糖量降低
【解析】储藏过程中,草莓果实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糖类等有机物,导致草莓果
实中含糖量降低。
(2)在 ,随着温度的降低草莓果实的最长储藏时间变长,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呼吸作用。
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导致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
【解析】在 ,降低温度导致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受到
抑制,草莓果实的最长储藏时间变长。
(3)为进一步探究氧气浓度对草莓果实储藏
时间的影响,科研人员在 储藏温度下进行
了有关实验,结果如图。
氧气在____________(场所)参与草莓果实细
胞的呼吸作用。由实验结果可知,降低环境中
氧气浓度,草莓果实细胞呼吸速率将______;
但过低的氧气浓度往往更容易导致草莓果实腐
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粒体内膜
降低
氧气浓度过低时,草莓果实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酒精,酒精对草莓果实细胞有毒害作用,易导致腐烂
【解析】氧气参与草莓果实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线粒
体内膜。由图可知,实验组(氧气浓度为)比对照组(氧气浓度为 )的呼吸
速率低。草莓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酒精,酒精对草莓果实细胞有毒害作用,
易导致腐烂。
(4)除控制氧气浓度和温度外,还可以通过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措施延长草莓储藏时间。
保鲜袋包裹草莓(或通入二氧化碳、控制适宜的湿度,合理即可)
【解析】从降低呼吸速率的角度考虑,保鲜袋包裹草莓、通入二氧化碳、控制适宜
的湿度等方法均可以延长草莓储藏时间。
C 培优练 能力提升
建议时间:15 分钟
11.[新情境 脂肪合成与细胞呼吸](2024·陕西长安一中期中)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
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据图1可知,蛋白A位于________(细胞器)膜上,蛋白 与蛋白A结合,使
以__________方式进入该细胞器腔内,随后进入线粒体, 在线粒体基
质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的______个阶段反应,进而影响脂肪合成。
内质网
主动运输
第二
【解析】由图1可知,蛋白A位于内质网膜上; 进入内质网为逆浓度梯度运输,
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和消耗,是主动运输过程。 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
故其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反应。
(2)蛋白 缺失后,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质网吸收减少,使得进入线粒体的减少,导致丙酮酸生成柠檬酸的过程受阻,柠檬酸减少,从而造成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
【解析】进入内质网,需要蛋白协助,蛋白缺失后, 主动运输过程受阻,
细胞对 的吸收减少,导致丙酮酸生成柠檬酸的过程受阻,柠檬酸减少,从而造
成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
(3)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
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 蛋白,如图2
所示。
一般情况下通过 合成酶
运输至线粒体基质,驱动形成 ,
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 还可通过
蛋白运输至线粒体基质,此时线粒体
内膜上 的合成速率将______,有氧呼
降低
热能
【解析】通过蛋白运输至线粒体基质时不能合成 ,此时线粒体内膜上
的合成速率将降低,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比例增大,有利
于御寒。
吸释放的能量中______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利于御寒。
(4)如图3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
C
图3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体内,图示过程
会加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
程会产生少量和
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
D.图中 代表的物质是甘油
【解析】人体内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脂肪,故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
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A正确;过程①(葡萄糖 丙酮酸)表示呼吸作用的
第一个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故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
产生少量和, 正确;人的呼吸过程中没有酒精生成,C错误;脂肪是由甘油
和脂肪酸反应而形成的,故图中 代表甘油,D正确。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