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刘邦与《大风歌》: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的担忧。
叩问历史: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他面临怎样的统治局面 又有哪些担忧?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穿越之我在汉初当谋士
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壹
材料一:项羽进入咸阳后,放纵部下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项羽虽然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材料二: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刘邦曾说过: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课文相关史事
项羽:烧杀抢掠失民心 ,自负
刘邦:约法三章得民心,善于用人。
系统提示:欢迎各位谋士加入刘邦阵营。
任务一:系统提示:请各位谋士选择阵营。
【楚汉之争 四面楚歌】
旁白:自鸿门宴后,楚汉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历时四年,战火连天,民不聊生。此时项羽军营,夜色深沉,四面传来楚地歌谣,士兵思乡情切,士气低落。
项羽(震惊,走出营帐):“此何歌也?莫非楚地已尽归刘邦?”
旁白:虞姬上前,泪光闪烁。此时的垓下,项羽被汉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之声更盛。
交战双方:刘邦VS项羽
背景:秦朝灭亡
任务二:通过历史小剧场《楚汉风云录》并结合教材收集楚汉之争的信息
(背景、交战双方、历时、成语典故、结果、性质)
旁白:一场激战,项羽突围无望,决定与虞姬诀别。乌江边,项羽孤身一人,面对追兵,心灰意冷。
船夫:“大王,快上船,江东虽小,亦足以王也。”
项羽(苦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旁白:言罢,项羽拔剑自刎,一代英豪就此陨落。公元前202年,刘邦于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历时4年的楚汉之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新的篇章。
历时:四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成语典故:鸿门宴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
结果: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时间:公元前202年;人物:汉高祖刘邦;
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任务二:通过历史小剧场《楚汉风云录》并结合教材收集楚汉之争的信息
(背景、交战双方、历时、成语典故、结果、性质)
对比:刘邦项羽起义和楚汉之争
战争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刘邦项羽起义 (秦亡前)
楚汉之争 (秦亡后)
推翻秦的暴政
争夺帝位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帝位之争
变化
任务二:通过历史小剧场《楚汉风云录》并结合教材收集楚汉之争的信息
(背景、交战双方、历时、成语典故、结果、性质)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副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弱,残破荒凉,人口锐减,生活困苦。
原因: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请各位谋士,阅读穿越指南P64页第一段,并结合以下材料,帮助刘邦分析当前社会情况。
材料一:(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自天子不能具醇(chún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大臣乙:陛下,秦之亡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道莫大于无为,休养生息,方能缓和农民的反抗,终能使大业持久不败。
(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系统提示:面对此种情景,请各位谋士指出两位大臣推崇的学派并帮助汉高祖做出抉择并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1.西汉的建立:
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贰
贰·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含义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
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史料分析
材料: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
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据材料分析,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
阅读穿越指南P64页第二段,并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当前社会情况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任务三:系统提示:请各位大才阅读P64,相互讨论,共同提出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并解释其作用。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人物介绍
贰·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盛世开篇
叁
叁·文景之治·盛世开篇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任务四:请各位大才根据史料,延续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出进一步巩固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2. 主要措施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P66课后活动
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叁·文景之治·盛世开篇
2. 主要措施
秦 朝
汉高祖
文帝二年
文帝十三年
景帝元年
三分
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
税一
免除
赋税
三十
税一
田赋
徭役
秦朝 : 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②进一步轻徭薄赋
任务四:请各位大才根据史料,延续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出进一步巩固统治的措施
叁·文景之治·盛世开篇
2. 主要措施
③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相关史事: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有人送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汉文帝陵墓
秦始皇帝陵
任务四:请各位大才根据史料,延续休养生息的政策,提出进一步巩固统治的措施
素纱单衣
任务五:成果验收,感谢各位大才。请与汉初的民众一起享受盛世生活吧!游览文景之治线上展览馆,并通过展览馆中史料指出文景之治的表现。
汉景帝时
陶制粮仓(农业)
帛画
手工业:纺织与漆器制造技术高超
素纱单衣
商人获利颇丰、长安初具规模
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叁·文景之治·盛世开篇
3. 表现与影响: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校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表现: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这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称之为“文景之治”。
影响: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社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
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
比较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徭役 修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刑罚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思考: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分析对比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立足国情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