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孙 权 劝 学(一课两练)
【基础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乃始就学 ( )
(2)即更刮目相待 ( )
(3)及鲁肃过寻阳 ( )
(4)非复吴下阿蒙 ( )
答案:(1)于是,就 (2)擦擦眼 (3)到 (4)不再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选C。A项“当”分别解释为“动词,掌管/能愿动词,应当”;B项“以”分别解释为“介词,用/动词,认为”;C项“见”均解释为“动词,了解、认清”;D项“大”分别解释为“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读书人分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选A。B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按要求默写。
(1)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 。
(2)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 ,
!”
(3)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一句话表现出来的,这句话是:“ , !”
(4)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答案:(1)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3)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6.(2013·湘潭中考)阅读课文,回答(1)~(4)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经为博士邪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
【解析】选B。“但”应解释为“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从鲁肃见到吕蒙时的表现入手分析。
答案: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4)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形容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吴下阿蒙”喻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用“刮目相待”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能力练】
(2014·龙东中考)阅读古诗文,回答7~9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7.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及鲁肃过寻阳 ( )
(2)恐已暮矣 ( )
答案:(1)到了……的时候 (2)迟、晚
8.翻译下列语句。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9.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附【乙】【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来戏弄他的国君的呀?”
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敢戏弄国君呢?我听说: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老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点着蜡烛那么明亮。蜡烛的明亮,也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吧?”
平公说:“好极啦!”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