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安 塞 腰 鼓(一课三练)
【基础练】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 )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是挣( )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答案:xiāo huì fù bàn sè zhè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飞溅 亢奋 震撼 严竣
B.山崖 烧灼 骤雨 束缚
C.搏击 瞳仁 幅射 蓦然
D.思续 淋漓 舞姿 豪壮
【解析】选B。A项“竣”应为“峻”;C项“幅”应为“辐”;D项“续”应为“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近不惑,他回首与书法相伴的三十载,在对人生充满种种了悟的同时,于书法艺术也有一种大彻大悟的释然之感。
B.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C.在这次的读书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D.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选C。“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与“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不相符。
4.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C.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比)
D.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比喻)
【解析】选B。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B.安塞腰鼓有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以及震撼人心的力量。
C.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D.本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为线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解析】选D。本文的线索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而是安塞腰鼓的表演前、中、后。
6.阅读课文8~17段(从“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至“好一个安塞腰鼓”),回答问题。
(1)“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描写了怎样一幅情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落日”“大旗”“马鸣”“风”,表现了雄浑、壮观的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
(2)文章为什么要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的作用上入手回答。
答案: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铿锵激越的声势。
【能力练】
7.(2015·常州中考)《舌尖上的中国》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中国人看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笋挖出来,腊肠吊起来;冒着蒸汽的包子,摔打在案板上脆响的拉面;稻米酿出来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腌制三年方才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切一刀,声音酥脆,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
端午节快到了,刘光荣打工的五芳斋异常忙碌。从一个生手练到一分钟包七个粽子需要七个月,五芳斋研制过包粽子的机器,但口感不一样,人们就喜欢手工包出来的粽子。
朝鲜族姑娘金顺姬回家跟妈妈学做泡菜,再回到北京,冰箱就装满了临走时妈妈准备的家乡土特产;摄影师白波和家里人一起包饺子,他一脸幸福地说,谁家的面都没有妈妈做的焖面好吃;回国探亲的老太太,飞快夹起多年未见的白斩鸡,连筷子头一起吮在嘴里,闭眼,满脸都是笑,叹一口气:“好好味哟……”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传递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展示真正的美味;美食背后是亲情;美食背后是乡愁。
8.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迷茫和清醒,错过和把握,抛弃和珍惜,都在这飞翔和空气中,相映!重叠!融合!
9.(2015·大连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半岛小夜曲
①春三月的迎春花谢了,五月底的野蔷薇也谢了,转眼间小扇子一般的夜合欢也开得粉艳艳的,张扬不羁。夏天慌慌张张的,就那样不期而至。
②三面环海的半岛城市,即使是仲夏,也不会热得让人发狂。
③走在街上,凉风习习,霓虹闪烁。街中心的广场上,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正在优雅地吹着萨克斯,他深情、专注,极力用肢体语言诠释着音乐的内涵。他沉浸在自己的曲调中,那份忘我,那份投入,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音乐的氛围中。侧耳细听,那首优美的萨克斯曲,居然是蔡琴那首经典的《绿岛小夜曲》: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
④有人开始驻足围观,优美的萨克斯曲,自然会招来许多喜欢广场舞的人们,他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星星在遥远的空中眨着眼睛,和煦的晚风轻轻地掠过,滑过肌肤,有微微的凉意,一切都是那么闲适、自然。
⑤萨克斯的曲调优美,低沉,舒缓,伴随着清凉的海风,时断时续地飘过来,像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畔轻轻诉说着什么,使人清爽;又像一声声柔软而熨帖的话语,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心,给人以力量。我一直以来因生活的忙忙碌碌、平淡无奇而堆积起来的焦躁情绪伴着这乐曲,渐渐随海风而去。
⑥这里不是绿岛,不是台湾岛,这里只是渤海与黄海交汇处一个美丽而舒适的半岛城市。仲夏的夜晚,人们休闲消夏,喝啤酒,吃西瓜,侃大山,过着闲适的夏夜生活。
⑦在霓虹灯下,沿着街道一路走来,有小情侣在花影里喁喁私语,仿佛要说尽一生的情话。有老夫老妻在马路上就着月光灯影遛弯儿,虽不曾手牵着手,但中间相隔一尺的距离,是一生修行而来的默契。谁家的孩子,举着烤鱿鱼,眉飞色舞地在小伙伴眼前晃两下,忽然又撒着欢儿地跑了,引来一路追逐嬉戏和欢声笑语。谁家的男人在小吃摊前,穿着拖鞋,光着脚丫,满嘴跑火车,说中东局势,侃钓鱼岛问题,一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神气模样。也有老婆婆拿着小板凳,摇着蒲扇,在街口和左邻右舍闲聊,兴致来了,也会给孩子们出几个谜语猜猜。也有老爷爷,拿着烟袋,兴致勃勃地讲上几段《杨家将》《聊斋》或者《三侠五义》什么的。谁家的女人,在这夜的暗影里,扯着嗓子,悠长地喊,那个谁,回家睡觉了,明天还上不上学了?这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一轴烟火图,只让人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美。
⑧市井生活,鸡零狗碎,琐碎繁杂,在这夏夜里都渐渐地悄然隐去,陪伴我的是夜色朦胧,晚风轻拂,蛐蛐低唱,花影婆娑。一颗心宁静恬美,不再焦躁,不再郁闷,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绿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⑨趿拉着鞋,在路灯下,慢慢地走,忘记了想要去哪里,忘记了曾经的心绪。这仲夏夜的生活,正如一首优美的半岛小夜曲,迷人而沉醉,美得让人不忍心睡去……
(文/积雪草,有改动)
(1)本文以“半岛小夜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半岛仲夏夜的生活”比作一首“小夜曲”,有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文描述了仲夏夜生活的两个场景,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街中心广场上,见到的一位年纪略长的大叔吹萨克斯,有人围观,有人随乐起舞的场景;沿着街道一路走,见到的人们休闲消遣的场景。作者的心境从焦躁到宁静到沉醉。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了神态、动作描写,“举”“眉飞色舞”“晃”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的得意和喜悦,写出了作者从平凡市井生活中感受到的美。
(4)理解第⑧段中画直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仲夏夜平凡、琐碎的市井生活,很美好,给人清爽,给人以力量;让人们能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
(5)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描述一个你记忆中的场景,并写出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作者在仲夏夜的所见所闻触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仲夏夜非常静谧,只有月光从树林里,悄悄地来到大地。月光像一个出嫁女,羞涩地让大地只能听见她的心跳和呼吸。树木、庭院、柴垛、田野组合成村庄,如同蹲在墙角下的老人,一声不响地思索着。或许是在思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思索人生路上的坎坎坷坷,或许在思索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夏夜,像一条无形而又有形的路,把他的思绪带向远方……
【写作练】
10.【写法借鉴】本文大量运用排比,语言气势磅礴,感情抒发强烈。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铿锵有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描摹一个场面(如扭秧歌的场面、运动会的场面等)。
答案(示例):旋风一样,是神速的飞奔;乱蛙一样,是跳远的腾空;飞鸟一样,是空中的掷球。在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激情,每一块肌肉都充满了活力,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严肃,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让人折服。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