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华南虎(一课三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华南虎(一课三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19: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8课 ﹡华南虎(一课三练)
【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烙印(luò)  抽搐(chù)  漓江(Lí)
B.不羁(jí) 沟壑(hè) 劝诱(yòu)
C.羞愧(kuì) 锯掉(jù) 胆怯(qiè)
D.屈辱(rǔ) 叽喳(chā) 栅栏(zhà)
【解析】选C。A项中“烙”应读lào;B项中“羁”应读jī;D项中的“喳”应读zhā。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斑澜   拂动   鞭打   灵魂
B.破碎 凝结 悲愤 饺掉
C.安祥 耀眼 羞愧 咆哮
D.火焰 掠过 捆绑 呵斥
【解析】选D。A项“澜”应为“斓;B项“饺”应为“铰”;C项“祥”应为“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B.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C.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不受束缚)
D.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规劝诱惑)
【解析】选D。正确的意思应为“诱导着劝解”。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着∕两道铁栅栏
B.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C.我∕看见∕你的每个趾爪
D.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解析】选D。D项的正确节奏划分是: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5.人们在与动物的长期共同生活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许多动物有趣的特征,并把它们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创造出许多生动的词语。用动物名称填写下列词语中空缺的部分。
①一石二      ②井底之  
③偷   摸狗 ④丧家之  
⑤如   添翼 ⑥守株待  
⑦一   当先 ⑧松   延年
答案:①鸟 ②蛙 ③鸡 ④犬 ⑤虎 ⑥兔 ⑦马 ⑧鹤
【能力练】
6.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解析】选D。“是”“还是”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7.(2015·营口中考)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画线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我却偏爱冬季。没有冬的肃杀,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出春的温柔妩媚;      ,          ;没有冬的真实,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冬,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虽苦却芳香撩人,让人留恋。
答案(示例):没有冬的单调 或许我们永远欣赏不到夏的多姿多彩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  雁
付秀红
①去听大雁的叫声吧,我总以为,那“飞啊飞啊”“嘎嘎”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冷了,树变瘦了,一地枯黄,高粱只剩下了茬子,落寞地立在地里,早已没有了刚成熟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的神气,傍晚的冷云酝酿着秋雨,正是“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的时节。
②在这肃杀季节,我常置身于北国的旷野,听离开家乡的大雁的鸣叫。它们极为守时,深秋的风一吹,它们就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
③它们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鼓舞同伴,那高亢的鸣叫似呼朋引伴的呼喊,又极像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此时听雁,你会精神为之一振,力量陡增。
④“头雁”是雁阵的灵魂,在“飞啊飞啊”的呼喊声中,雁一只又一只,次第展开,如一章章无尽的诗篇。在“人”字尖上飞动的“头雁”最费力,它用翅膀尖的扇动为后面的大雁带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这阵风依次传递下去,能把后面的小雁和老雁轻轻地抬起来,这样小雁和老雁才不会掉队。雁阵这种节省体力的方法,让人感动。而“头雁”是没有那阵风能利用的,它是创造者不是享受者。为避免疲劳,迁徙中的雁阵会不断更换“头雁”。一旦雁阵整体减速,在头雁“嘎嘎”的提醒声中,队伍便会由“人”字换成“一”字。它们懂得智慧、互助和合力的内涵,风不断跑过来,拂过一只一只的雁翼,把雁的仁爱洒向一路云空。
⑤大雁南飞是一种洗礼,也是一种挚爱。在南飞的过程中,大雁的爱情尤显坚贞。大雁一生从不独活。一只母雁若在半途死去,另一只公雁也会自杀或郁郁而亡。我听大雁叫,有时会听出那声音里的凄楚,或许是单雁不远飞吧!雁在,爱才在。
⑥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感动,雁是秋天的胡琴,胡琴是南飞的雁。岁月里还有什么声音能够这样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闭着眼听,在心中画一种境界,风吹过,发微动。能陪我来听这场雁的艺术表演的,是心。
⑦秋空出奇地静谧,然后是雁声穿越而来,蔚蓝而又澄明。情依依,霜淡淡,万水千山,用心灵来听雁。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4年第三期,有改动)
(1)文章第①段描写秋天原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解答本题,要将景物描写与表现大雁叫声及大雁的壮举的关系联系起来分析。
答案:用秋天原野荒凉、落寞的景色反衬(从反面烘托)大雁那“世间最美的音乐”般的叫声,也为后文“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大雁“踏上展示生命耐力的征程,把迁徙的梦变成现实”的壮举做铺垫。
(2)赏析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解答本题,要选准赏析的角度,如画线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大雁高亢的鸣叫比喻为“行军歌那极有气势、不断唱和的声音”,这是比喻句,“十里八里之外都听得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后对表现大雁叫声的作用。
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大雁的鸣叫,突出表现了大雁的叫声的巨大气势以及在“鼓舞同伴”中所起的作用,也表现了大雁的叫声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
(3)简要概括文章第③~⑤段是如何围绕“听”来组织材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组织材料技巧的分析。题干中要求概括三个段落是如何围绕“听”来组织材料的,答题时,要看三个段落中与“听”有关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三个段落都是围绕“听”来组织材料的:第③段写听到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用号子般的叫声鼓舞同伴;第④段写所“听”到的在头雁的提醒声中,大雁队伍“人”字和“一”字的变换。第⑤段是写“听”到大雁凄美的爱情。三个段落都写了“听”到的大雁的情感。
(4)综观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从大雁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实际谈对阅读材料的个性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结合自身实际,联系选文中对大雁的描写的具体内容,谈自己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示例):从大雁用号子般的叫声鼓舞同伴的行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学习大雁热爱集体,帮助弱小,团结的精神,在班集体中,家庭成员中,都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从轮流做头雁的行为中,我们获得的启示是:我们在班集体中,应该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
【写作练】
9.【写法借鉴】本文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借笼中之虎象征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和追求自由的不羁的灵魂。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并赋予这种动物以象征意义。(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耕的是地,挨的是鞭;割的是肉,流的是血……遇强不示弱,遇弱不逞强,最得意时就是在田地里辛勤地耕作——这就是牛的精神,它象征着无数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