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A组——基础题
1.[2024湖南模拟]如图所示,潜水员正潜没在海水中,他携带的气瓶可以对身上的背心进行充气或放气,以改变背心的体积大小来实现浮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背心进行放气后,潜水员将往上浮
B.对背心进行充气后,潜水员受到海水的浮力变小
C.在海中水平游动时,潜水员受到海水的压强不变
D.向海底下潜过程中,潜水员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小
2.[2024湖南模拟]如图甲所示,质量相等、大小不同的两个小球、,它们静止在某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相等。图乙是小明画出的两球静止时的四种情形,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24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将一支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在甲、乙两个烧杯中所受浮力相等
B.密度计在乙烧杯中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
D.甲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等于乙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
4.[2024湖南模拟]如图所示,晓理在家洗碗时发现,同一只青花瓷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碗沉入水底时,所受浮力比漂浮时大
B.碗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C.碗能漂浮在水面,说明瓷碗的密度比水小
D.碗沉入水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5.[2024湖南模拟]将一个苹果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苹果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若将该苹果露出水面的部分切掉取走,剩余部分重新投入水中,当其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会漂浮 B.将会悬浮 C.将会上浮 D.将会沉底
6.[2024自贡]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劳动人民一般采用“盐水选种”的方法挑选种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子上浮过程中盐水对种子的压强变大
B.漂浮的种子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C.下沉的种子密度比盐水的密度大
D.沉底的种子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7.[2024广州模拟]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果汁。将同一颗樱桃分别放入果汁中,在甲中漂浮,在乙中下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果汁密度小于乙果汁密度
B.樱桃在甲中受的浮力小于在乙中受的浮力
C.放入樱桃平衡后,两种果汁对杯底压力的增加量相等
D.放入樱桃平衡后,两个杯子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相等
8.[2024衡阳模拟]2023年12月27日,中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顺利完成首次试航。“梦想”号总重约为,可抵御16级台风海况,具备海域的钻探能力,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关键一步。海水密度近似取,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台风天气,钻探船可适当提高重心来抵御台风
B.“梦想”号静止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约为
C.水面下处海水的压强为
D.“梦想”号搭载高清摄像系统,摄像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片是同一种透镜
B组——中档题
9.把体积为、重力为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取,( )
A.漂浮, B.漂浮,
C.沉底, D.沉底,
10.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降高度变化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 )
A.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B.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
C.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D.圆柱体的密度是
1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质量不计)的底面积为,将一体积为的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用一根质量和体积不计的细线把容器底和木块底部中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取( )
A.木块的密度为
B.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C.浸没在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
D.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
C组——提升题
12.[2024福州模拟]如图甲所示,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边长为的正方体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将另一个重为,底面积为的长方体物块放在的正中央,静止后,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问:
(1) 物块的重力为多少?
(2) 对比甲、乙两图,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甲图增加多少?
(3) 从甲图到乙图,下降的距离为多少?
第16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A组——基础题
1.C 2.D 3.A 4.B 5.A 6.C 7.D 8.C
B组——中档题
9.B 10.D 11.C
C组——提升题
12.(1) 解:由于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受力平衡可知,物块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即;
(2) 对比甲、乙两图,当全部浸入液体时,水上升的高度为,由于长方体物块放在的正中央,静止后,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则可得,
当全部浸入液体时,水上升的高度为,
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甲图增加为;
(3) 露出水面的高度和的高度之和为,
水上升的高度为,则下降的高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