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三练)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三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19: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三练)
【基础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眺(tiào)   肋骨(lèi)   万顷(qǐnɡ)
B.栖息(qī) 丰盈(yénɡ) 牲畜(chù)
C.清澈(chè) 繁衍(yán) 绵延(yán)
D.茁壮(zhuó) 庇护(pì) 鹭鸶(lù)
【解析】选A。B项中的“盈”应读yínɡ;C项中的“衍”应读yǎn;D项中的“庇”应读b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最后它们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看不出任何界线。
C.远近的界线消失了,听者感觉到地平线以内的一切都近在咫尺。
D.王老师饶有兴趣地向同学们讲述着故事的精彩情节。
【解析】选A。“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不合语境。
3.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 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
(2)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
(3)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
答案:(1)列数字 (2)打比方 (3)引用
【中考练】
4.(2015·德州中考)下面语段有多处语病,任选两处修改。
  ①颜真卿、东方朔、董仲舒的故事,让德州这个城市充满了传统文化的色彩无比丰富。②德州,也是一个与廉颇、晏婴、宋哲元、时传祥等名字密不可分的。③建筑独特的董子文化街、黑陶的工艺精致、科技领先的太阳谷、风光旖旎的长河公园,都是她靓丽的城市名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删去“充满了”或“无比丰富”;②在句末加“地方”,或删去“一个”;③“黑陶的工艺精致”改为“工艺精致的黑陶”。(任选其二)
5.(2015·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说故事的人要针对人性的好恶来安排情节,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
②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
③说故事面对的听众则比较复杂,听众的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
④谈天和说故事是有差异的。
⑤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许多心机去吸引对方。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解析】选B。这个语段主要阐明谈天和说故事的差异。先找首句,表明观点的首括句是④,它说了谈天和说故事两个方面,按次序先说“谈天”,故选择第⑤句,排除C、D两项。再来看“说故事”,此内容中有个因果关系,为何要“始终抓住听众的兴趣”,是因为听众注意力难以集中,那么如何“抓住听众的兴趣”呢,要有方法,“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功夫尤其重要”。按此应该为③①②。
6.(2015·昆明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
翠湖留下的心影
张 长
①翠湖,这个昆明市中心的公园,园内楼台亭阁,曲水回廊,树影婆娑,波光潋滟,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突现这样一个好去处,实为难得。汪曾祺先生在《翠湖心影》①中曾说:“城市有湖,这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多的。”
②翠湖原名“九龙池”。据清人《滇云历年传》载:“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还有一个老名字——“菜海子”,想当年定是“清回透彻,蔬圃居其半”。再早,翠湖只是昆明城外一片沼泽,出水成河,名“洗马河”。明初,沐英带兵入云南,曾在这里“种柳牧马”。1919年政府在此地修建公园,因其“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的湖光山色而改名“翠湖”。
③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高处望去,树木几乎覆盖了全部亭台楼阁,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引得汪曾祺又一次赞叹:“翠湖这名字取得真好!”汪曾祺还写道:“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往这里穿过。”(汪曾祺《翠湖心影》)可以想见当时地处西郊的翠湖有多么静谧。
④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较以往扩大许多,翠湖早已置身城市中心,成了一个大大的街心花园。闹市中能有这样一个好去处,自然会成为路人、游客抄近道、游览、休闲、健身的首选。我家住翠湖边,以往是好福气,现在却是好无奈。
⑤每日里尚未破晓,必有一中年壮汉在湖边仰天作狮子吼,道:“欧——吼!”此公中气十足,声音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闻此一声,心尖一颤,整个人都要随他痛惜良久。随即,这类吼叫声层出不穷,此起彼伏,一时间翠湖中百家争鸣。
⑥稍后歌舞健身大军正式入园。“水月轩”面积不足一亩,却有五六群唱歌跳舞晨练的人,他们自带音响,各踞一方。五六种风格各异的音乐轰轰然混成一片,旁人早已分不清楚,舞者却能安之若素,互不见怪,依旧踩着自己的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⑦也有占据一个小亭子,一角小回廊,在一支笛子或一把二胡的伴奏下的独唱,哪怕声音沙哑,尖锐刺耳,歌者也自得其乐。还有郑重地穿上演出服,化了妆的大妈们,三五成群,开足音响,边跳边唱,其乐陶陶。最有气势当数彝族的左脚舞,一来便几十上百人围成个大圈子,弹着十几把月琴、三弦,一跳几个小时,中间不停不歇,通宵达旦也不成问题。
⑧临窗而望,如今的翠湖被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团团围住,已成了一个小小的盆景,昔日那一片“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早已没了寻处。
⑨“逝者如斯夫”,吾梦寐以求之。我一直试图找回汪曾祺先生笔下的“翠湖心影”。一日傍晚,小雨淅沥,翠湖不再人头攒动,歌舞欢腾。我当即决定独自漫步翠湖,寻找一丝逝去的静谧。穿行于园中,听听细雨中沙沙作响的树语,看看影影绰绰的楼阁,品品这些百年前留下的风景……“细雨鱼儿出”,“泼剌”一声,湖里果真跃起了一条大鱼。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翠湖心影》里,心头一阵惊喜。然而当鱼儿落入水中,湖面却荡起了五颜六色的霓虹。那种变幻使我明白:鱼,早已不是汪曾祺的那条大红鱼了,翠湖留下的只是心影罢了。
⑩明天,又将是这个小盆景歌舞喧嚣的一天。
(选自2015年4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①汪曾祺先生就读西南联大时,常常穿过翠湖去图书馆看书,留下深刻印象。多年后回忆往事,写下《翠湖心影》一文。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加点的词“百家争鸣”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要掌握词语的字面义,更要结合语境理解传达出的作者的感情。
答案:原指说法很多,文中指早晨翠湖里吼叫的人多,声音嘈杂。在此作者委婉地表达了对清晨扰人清梦的吼叫声的厌恶与不满。
(2)作者住在翠湖边,对翠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全文,整理出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思路脉络:难得→无奈→心影。
答案:先前的翠湖是一个好去处,实在难得;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昆明城区不断扩张,翠湖成了街心花园,“我”感到好无奈。如今,翠湖留下的只是一个心影而已。
(3)文中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使文章富有文采,增加文化底蕴,也表达作者对翠湖的喜爱。
答案:多处引用汪曾祺先生《翠湖心影》中的句子,体现出文章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句进一步表现了翠湖的美丽;引用的语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喜爱之情。
(4)请展开想象,描绘选文第⑧段中作者想寻找的当年翠湖“柳林洗马”的田园风光。(6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想象写作的能力。结合文意,发挥想象,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描绘,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湖面上波光潋滟,片片荷叶宛如一把把翠羽织成的小伞。湖边柳枝随风轻拂,林间禽鸟啾唧,树下有一群壮年男子,牵着战马,为马儿擦洗。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
【链接材料】
【材料一】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都市原来也如人一样在不断地发育,等我们倏然领悟到它的变迁时,往昔的一切已如深入泥土中的老酒……(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材料二】无论这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总有一个地点,让我刻骨铭心,它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王开岭《人出生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材料一】【材料二】都表达对过去的美好回忆,结合选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概括主旨。
答案:选文对留在“心影”里的翠湖的回忆以及对现实中的翠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田园风光的怀念与向往之情,对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的厌恶与无奈之感。
【写作练】
7.【写法借鉴】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对比,例如:过去,那里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现在,连一只飞鸟也没有,成了生命的禁区。突出了它的巨大变化,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保护生态平衡。
【片段仿写】请你模仿这种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不少于100字。
答案(示例):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不受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虽然冬天是那样寒冷,以至于人们都懒得出门,然而梅花却在风雪中开着那小小的花,而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却远比那夏天中艳丽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得多。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