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与朱元思书(一课两练)

文档属性

名称 5.21 与朱元思书(一课两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19: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1 与朱元思书(一课两练)
【基础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皆缥碧 (    )
(2)急湍甚箭 (    )
(3)互相轩邈 (    )
(4)争高直指 (    )
(5)泠泠作响 (    )
(6)蝉则千转不穷 (    )
(7)鸢飞戾天者 (    )(    )
(8)横柯上蔽 (    )
答案:(1)青白色 (2)急流的水 (3)高 (4)向 (5)声清越 (6)同“啭”,鸟叫声 (7)一种凶猛的鸟 至 (8)树木的枝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C。C项都为“全,都”;A项为“绝美,绝妙”/“断,停”;B项为“表数量”/“形容次数多”;D项为“白天”/“阳光”。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解析】选C。应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默写填空。
(1)(2013·广州中考)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
(2)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争高直指,______________。
(3)(2014·滨州中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
(5)(2014·资阳中考)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6)(2014·自贡中考)《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间山水的奇异之美,“奇山异水,______________”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全文的纲。
答案:(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千百成峰 (3)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4)猿则百叫无绝 (5)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6)天下独绝
【中考练】
6.(2014·十堰中考)阅读全文,完成(1)~(4)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鸢飞戾天者:叫
窥谷忘反:返回
B.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C.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D.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解析】选C。A项,“戾”的意思是“至”;B项,“轩邈”在句中的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D项,“绝”的意思是“停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解析】选D。这句话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或用自己的话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从描写方法、动静结合或者感觉器官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示例):①用选文具体内容概括。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如: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做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7.(2015·江西中考)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 大 林 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解析】选B。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华(  )      ②造(  )
答案:①开花 ②到(或“往”)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大林穷远。 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附【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范阳的张允中等好友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化城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炉峰,投宿于大林寺。大林寺十分偏僻,人迹罕至。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季节变换非常缓慢。在这里,初夏时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中桃树刚刚开花,山涧绿草还很短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地村落一点也不同。刚到这里,就如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世界。于是随口吟出绝句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不久,我们环顾大林寺的屋壁,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魏弘简、李渤三人题写的诗句。为此,我和元集虚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第一胜境,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自萧、魏、李这三人游览大林寺后,到现在将近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唉!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当时是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居易写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