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课两练)

文档属性

名称 5.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课两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19: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课两练)
【基础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      )
(2)门人弟子填其室 (      )
(3)援疑质理 (      )
(4)无从致书以观 (      )
(5)尝趋百里外 (      )
(6)俟其欣悦 (      )
(7)腰白玉之环 (      )
(8)略无慕艳意 (      )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10)媵人持汤沃灌 (      )
(11)主人日再食 (      )
(12)右备容臭 (      )
(13)同舍生皆被绮绣 (      )
(1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15)缊袍敝衣 (      )
答案:(1)爱好,喜爱 (2)充满 (3)引、提出 (4)得到 (5)快步走 (6)等待 (7)腰佩 (8)羡慕 (9)担忧、忧虑 (10)热水 (11)每天 (12)气味,这里指香气 (13)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14)借 (15)破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衾拥覆      以刀劈狼首
B.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俟其欣悦 亲旧知其如此
D.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
【解析】选D。A项中的“以”都是“介词,用”;B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中的“其”都是“代词,他”;D项中第一个“之”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和(自己)交流。
(2)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4.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环
答案:(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作者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艰,叩问之艰,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解析】选B。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求师的诚恳。
【中考练】
6.课内阅读。
(2014·北京中考)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②援疑质理 (     )
答案:①交往 ②询问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所以我虽然愚钝,(但是)最终会有所收获。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
感悟: ?
答案(示例):①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②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7.(2015·南充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②,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资费、费用。②审问:详细考究。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shù)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遇其叱咄 (     )
②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③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④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
答案:①有时 ②地方、区域 ③等待 ④见闻少,知识浅薄
(2)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选B。B项中“虽”都是即使的意思。A项分别为:已经/与“又”连用,表并列;C项分别为:来/凭借;D项分别为:更加/增加。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所以我即使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②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同之处:都告诉人们读书要虚心求教,要勤勉好学,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不同之处:【甲】文叙述了虚心求教别人之艰难;【乙】文讲述了与别人共同讨论的必要。
附【乙】【译文】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或一天天地)进步,那就会每天(或一天天地)退步。一个人独自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中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