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02 17: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概况;通过问题探究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学习重难点】通过自主学习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概况;通过问题探究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特点及失败原因。
【阶段特征】
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但也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早景工人运动的失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和实践,促使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从理论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或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巴黎公社革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核心概念】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仍然保留私有制的学说。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人们的启示是不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制度,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
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追的两次武装起义。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场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工人多次举行集会请愿、游行。1831年11月工人举行抗议示威,与军警发生冲突,转为自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3天战斗,工人一度占领里昂城。起义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调来的军队镇压。1834年4月,里昂再度爆发纺织工人起义。这次起义具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不仅提出经济要求,还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因力量悬殊被政府军镇压,但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西里西亚起义:1844年6月,普鲁士王国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当时从事棉麻纺织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受到工场主、包买商以及地主的残酷剥削。在 19世纪40年代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导火线,爆发纺织工人自发的起义。起义队伍集中打击工人最痛恨的工厂主,最后被镇压。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19世纪初。它是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重商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提出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完成于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指出商品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他的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们都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德国古典哲学:18 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四分五裂的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相对落后,资产阶级比较软弱,代表德国资产阶级要求的古典哲学兴起并形成了。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其中的代表。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整个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矛盾是变化的内在根源,为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黑格尔的思想是唯心的,他认为辩证运动的主体是“绝对精神”,而非客观存在的物质。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唯物主义。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依赖任何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人的意识和思想都是物质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批判的同时,也抛弃了黑格尔哲学最合理的部分——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诞生标志。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协会的纲领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协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协会代表大会。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协会支持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声援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保卫巴黎公社和救援巴黎公社成员等,突出地表明第一国际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国际主义本质。马克思领导着协会总委员会的全部工作,是国际的真正领袖。第一国际在欧美各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早起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早期工人运动
(1)背景(两点)?
(2)工业化早期,欧洲工人阶级的状况?
(3)目的?斗争形式?
(4)代表?
(5)意义?
(6)读P65上图,标出英国宪章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影响?
2.空想社会主义
(1)代表人物?
(2)主张(三点)?
(3)局限?
(4)读P65中图“新和谐公社”的描述,找出空想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思想、经济、阶级、实践活动)?
2.诞生的标志?
3.《共产党宣言》
(1)内容(三点)?
(2)意义?
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背景?
(2)表现(两点)?
5.影响(三点)?
6.P66读历史纵横,标出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经过、影响?
7.读P67历史纵横,找出《资本论》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找出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知识点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预习检测】
1.随着(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
2.在工业化的早期阶级,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3.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社会。
5.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矛盾。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
7.《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8.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9.马恩创立了( 唯物史观) 科学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10.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
11.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走向灭亡。()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走向灭亡。马克思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这是对历史总的发展趋势而言的,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上升时期,距离灭亡尚有漫长的历程。
国际工人协会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组织。( )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起来,仅是成立了一些工人团体。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它也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源在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 )
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16.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错,爆发并非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因为普法战争发过战败,民族矛盾引起了阶级矛盾,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当时发过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还没有达到能够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问题探究1】空想社会主义形成的背景?
(1)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展。
西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生活悲惨。
(3)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社会改造方案。
【问题探究2】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主张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
他们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这说明其产生不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不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本质,因此是“空想”,而非“科学”。
【问题探究3】阅读第一、二子目,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经济、阶级、思想、实践)?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3)思想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
【问题探究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问题探究5】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
【问题探究6】教材第66页思考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
【问题探究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1)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西欧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这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他们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展开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反映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愿望的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4)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探究7】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对人民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之上。
(2)都对人类未来社会有美好的构想,尝试建立一种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3)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不同点
(1)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未看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而科学社会主义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2)在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道路上存在着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希望通过某种和平的渐进式的资本主义内部变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科学社会主义者意识到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3)建立的理论基础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理性支配世界的唯心史观,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未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而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问题探究8】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经验和教训?
原因
(1)客观原因: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还不具备。
经验
(1)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2)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3)对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限薪,监督)。
教训
(1)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3)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问题探究9】教材第68页学思之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给资产阶级以沉重的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全新的时期。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问题探究10】认识巴黎公社的特点?
(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起义只是普法战争失败后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2)失败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
(3)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4)教训的深刻性
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决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史料实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国际的成立既与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更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革命活动直接相连。马克思主义利用第一国际这块阵地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斗争。在国际内部斗争中,通过批判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等错误思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配性影响。
—据《世界通史·近代卷》
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第一国际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第一国际是工人运动的产物。
第一国际成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有效斗争的平台。
③第一国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运中的支配地位。
【时空坐标】
【知识框架】
【巩固训练】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当时西欧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提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暴露
C.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2.1838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了一份请愿书——《人民宪章》,要求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这表明工人阶级()
A.关注改善工作和经济条件 B.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C.找到实现自身解放的正确方式D.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斗争
3.有学者指出,《共产党宣言》本身就如同一幅画轴,画面中展现的人物有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后出现的是自由发展的每一个人。该学者旨在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艺术与真理的有机结合B.《共产党宣言》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C.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D.阶级斗争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始终
4.《资本论》在欧洲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其科学性和经典性举世公认。但是在第一卷第二版出版时,马克思仍对某些地方进行了修改。这说明()
A.无产阶级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B.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
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资本论》得到全世界无产者的公认
5.《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B.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D.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6.巴黎公社法令明确规定,各市政机关职员所得的最育薪金每年为6千法郎。与此相比,法兰西第二帝国驻外领事年薪为6万法郎,外交部部长则为13万法郎此举意在()
A.满足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愿望B.缓解巴黎公社财政危机
C.树立公职人员社会公仆形象D.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7.欧文认为“世界上充满了财富……但到处是苦难深重”,为此他在1824年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这里每个人都参加劳动,分工合作,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最终因内部矛盾激化而失败。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A.论证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指明了无产阶级建设共产主义的使命
C.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8.恩格斯曾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话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者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B.欧洲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D.工人阶级亟需科学的指导思想
9.美国当代某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尽管世态多变,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的著作仍然不失其效用……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勢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该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
A.对世界的影响深远广泛B.促进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C.肯定了阶级斗争的作用D.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10.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的多种文字版本写了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1883年、1890年的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8年英文版,1892年波兰文版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这些序言()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促进了欧洲革命高潮的到来
C.适应了欧洲革命形势的需要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B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并且日益加剧,经济危机频发,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这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B解析:题干体现了工人争取普选权,即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3.C解析:该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预言了人类社会最终将进人共产主义社会,故选C项。
4.C 解析:《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出版时马克思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说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故选C项。
5.B解析:材料表明第一国际注重加强国际工人的合作,增强工人阶级联合斗争,故选B项。
6.C解析:巴黎公社限制公职人员的最高薪金,比法兰西第二帝国官员的薪金大大降低,有利于树立公职人员的社会公仆形象。
7.C解析:欧文之所以组织新和谐公社,就是因为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所以其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故选C项;马克思主义论证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建设共产主义的使命,排除A、B两项;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而不是阶级基础,排除D项。
8.D解析: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者”没有把希望放在工人阶级自身,还未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所以这表明当时工人阶级亟需科学的指导思想,故选D项;题干主旨与社会主义者内部的矛盾无关,排除A项;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847年之前,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C项。
9.A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故选A项。
10.C 解析: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序言,适应了当时欧洲革命的需要,为欧洲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故选C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序言的发表与欧洲革命高潮的到来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而非其序言,排除D项。
11.A 解析:左派人士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歌颂了巴黎公社运动的斗争精神,而右翼人士代表着资产阶级和保守派人士的利益,将巴黎公社运动视为暴乱行为,说明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评价,故选A项;研究视角只能影响历史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左派人士和右翼人士对巴黎公社评价的具体时间,排除C项;历史解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史学材料只是其中之一,排除D项。
]1792年,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伦敦通讯会”通过发展会员、召开动员大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同时与“宪法知识会”等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是()
推翻英国君主专制B.争取合法政治权利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实施八小时工作制
解析英国工人阶级通过工人组织发动群众,与资产阶级改革团体协调活动,意在争取普选权等合法政治权利,故选B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推翻英国君主专制,当时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才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C项;实施八小时工作制是19世纪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B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解析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的上述主张旨在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A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和实践脱离实际,不具有科学性,排除B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同,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张与宣扬理性主义无关,排除D项。
]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解析《物种起源》是从生物进化演变的角度解释通过生物间的生存斗争,促进优胜劣汰;《资本论》将阶级斗争理论与剩余价值学说等相联系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故选D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探讨的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工业社会发展规律无关,故排除A项;《资本论》运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与科学革命发展无关,排除B项;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的是《物种起源》,排除C项。
]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解析 据材料可知,第一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政党只有一个且党员教量有限,第二国际时期,不仅社会主义政党数量增加,党员数量更是大幅增加,且在空间上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体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范围与规模扩大,故选A项;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材料体现的是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政党和党员的发展,并非第一国际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飞跃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
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推行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是对之前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较为彻底的破坏,故A项正确,C项错误。题干不涉及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更谈不上彻底改变,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针对的对象并非封建保守势力,而是对外屈膝妥协、对内敌视人民的资产阶级反动政府,这里的“断裂”不是指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故D项错误。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说明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建立的政权,故选C项;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项;巴黎公社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排除B项;俄国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其发生在1917年,而巴黎公社比俄国十月革命要早,所以不可能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
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解析巴黎公社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对资产阶级政府不利,欧洲各国政府认为巴黎公社威胁到了现有的秩序和文明,所以要加强警察的国际性合作,遏制其发展,故选C项;欧洲各国害怕的是巴黎公社革命会影响到本国,而非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欧洲各国政府对待巴黎公社的态度,与各国工人无关,材料并未提及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排除B项;倡导世界无产者联合的是《共产党宣言》,不是巴黎公社,排除D项。答案C
第7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