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20: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绝壁(jué)    宽阔(kuò)    逼狭(xiá)
B.沙漠(mò) 景致(zhì) 奇绝(jué)
C.魄势(pò) 险峻(jùn) 曲调(tiáo)
D.浩荡(hào) 平坦(tǎn) 回环(huán)
【解析】选C。“调”这里应读dià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泄万里。
B.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C.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D.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仰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解析】选B。A项“泄”应为“泻”;C项“状”应为“壮”;D项“仰”应为“抑”。
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________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________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________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________万里。
A.走 冲 流 泻       B.冲 走 流 泻
C.走 冲 泻 流 D.走 流 冲 泻
答案:A。
4.请重新排列下列句子的语序。
①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
②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③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④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最恰当的语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
答案:③①④②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
B.文中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C.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D.课文通篇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解析】选B。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当,一往无前。
一、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皈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皈依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注],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遁(dùn)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选B。本文第①段直接提出论点,②~⑤段分析论证,第⑥段以“总之”作为标志,对上文进行归结,层次分明。
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提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题目提示,第③段画线句子就是关键语句。抓住句式特点“……决不……,决不……,更没有……,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可知,该句论述的内容与“中国学者的常态”相反,据此,可直接从中摘取关键词做肯定的回答即可。
答案:作强辩,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
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到“中国学者”,是和欧洲中古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进行对比,突出欧洲中古学者“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的精神,暗示了“中国学者”身上缺失这种牺牲精神。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命。
二、综合运用
5.(2014·黄冈中考)口语交际。
在一次“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任首先介绍了4月9日《楚天快报》的一则报道:某市一小学布置了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的理想不再“高大上”,而是变成了“吃货”“当大官”“当土豪”,因为这样可以开名车、住豪宅。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认同”与“反对”两种意见,最后班主任让小琪(认同者的代表)和“我”(反对者的代表)做总结发言。这时,你认为小琪会怎么说?“我”会怎么讲?
小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琪说:现在是多元社会,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想没有标准答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且个人理想还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心智成熟而发生改变。因此,我认同他们的想法。(意近即可)
“我”说:小琪说得有些道理,但是学生人生理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物质化,一定程度上是当今社会风气与价值观的直接影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现实主义的盛行,说明我们的价值观念仍需要纠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确引导我们,让我们自觉校准理想目标。(答出大意即可)
三、写作练笔
6.【写法借鉴】本文通篇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喻,步步推理,使文章生动形象,道理更加精辟。如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当,一往无前。这些比喻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形象,意味隽永,令人回味。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小溪岸边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着高大而繁茂的树木,有时一两片叶子随风落入水中,在水中飘荡,好似几叶扁舟竞相赛跑,互不相让;树上的鸟雀也不甘寂寞,在枝头吟唱。小溪缓缓地流淌,发出“哗哗”的声响,像一个恬静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