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20: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钻探(zuān)    地壳(ké)     诗兴不作(xìnɡ)
B.硕果(shuò) 校补(jiào) 气冲斗牛(dòu)
C.弥高(mí) 迥然(jiǒnɡ) 潜心贯注(qiǎn)
D.迭起(dié) 漂白(piǎo) 锲而不舍(qiè)
【解析】选D。A项,“壳”应读qiào;B项,“斗”应读dǒu;C项,“潜”应读qián。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B.硕果 澎湃 警报叠起
C.疏懒 慷慨 炯炯目光
D.赫然 高标 形式紧张
【解析】选C。A项中“哀微”应为“衰微”;B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解析】选B。“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歌声方面不合语境。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
答案:(1)记叙 (2)描写 (3)议论、抒情
5.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1)例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句: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正在向数学难题进军,有如向悬崖绝壁攀登。
(2)望之弥远,越远,行得越有力;想之愈深,越深,想得越如痴如醉。
6.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问题。
(1)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承上启下。
(2)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分别概括选文选取的事情: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答案: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表现他宣传革命、积极斗争的精神,“说”与“做”是统一的。
答案: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5)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结尾句往往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答案: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一、美文品析
(2014·武汉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
秦珍子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霜降过后的某天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小路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是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均匀的呼吸和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微的鼾声。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地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劳动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时候,他们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打盹,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笑,为那些奇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会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者,而非分享者。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稳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泊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全文,紧扣“最先感到天气转冷”,从工作辛劳和露天睡觉等方面作答。
答案: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
2.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加点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结合文章整体内容,弄清“列车”的深层含义,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用“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3.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文章⑧⑨⑩段,提炼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3)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结合文章结尾几段,从普通劳动者需要的经济和精神生活方面作答。
答案: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二、综合运用
5.(2014·宁波中考)右边是一幅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漫画,请说说标题“借‘光’”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漫画标题“借‘光’”巧妙借用了“凿壁借光”这一典故(成语),将“世界读书日”比喻成一束光,号召人们多读书,多学知识。
三、写作练笔
6.【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水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会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