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观舞记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颦蹙(cù) 静穆(mù) 解数(jié) 花鬘(mán)
B.粲然(càn) 星宿(sù) 斗薮(sǒu) 嗔视(chēn)
C.婉转(wǎn) 气氛(fèn) 雏凤(chú) 妥帖(tiè)
D.蠕动(rú) 端凝(nínɡ) 供养(ɡònɡ) 惆怅(zhōu)
【解析】选C。A项“解”应读xiè;B项“宿”应读xiù;C项“氛”读fēn,“帖”读tiē;D项“惆”应读chóu。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离合悲欢 变换多姿 张目嗔视 静穆庄严
B.举手投足 尽态极妍 叱吒风云 息息相通
C.笑颊粲然 细腻妥贴 高视阔步 点额抚臂
D.翩翩起舞 本色当行 低回婉转 疾走惊跃
【解析】选D。A项,换—幻;B项,吒—咤;C项,贴—帖。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B.“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C.这个国庆您上哪儿?除了外出旅游,遍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京城各处的公园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位于四号线地铁边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布下游园盛会。
D.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让观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命运的离合悲欢勾勒出一段京剧发展史和时代变迁史。
【解析】选B。此项“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 )
(2)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 )
答案:(1)肖像(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
一、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看 戏
叶君健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文章前两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首先要简单概括前两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对表现全文重点——女演员的表演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案:第①段简洁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和地点。着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渲染了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寂静;第②段集中写观众之多、观众之“静”。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预示这次看戏非同一般,从而激起读者的悬念,同时,为人物出场后观众的热情做了铺垫。
2.分别说说下列两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比喻修辞语句的赏析。首先要明确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然后,结合内容体会表达效果。
答案:(1)表现人们对久享盛誉的艺术家的出场情不自禁爆发的热情。(2)写出了观众情绪的变化,动静的变化,还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精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音”指的是什么?既然“听不见”,又怎么能“淹没”“狂暴的掌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滚”“滴”“ ( http: / / www.21cnjy.com )溅”“落”本来是用来修饰物的,这里用来修饰歌词不能不说是创新,形象立体地表现了艺术家唱腔的字正腔圆,柔和铿锵的特点,表现了梅兰芳先生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比喻,将无形化为有形,从视觉设喻,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作者妙笔生花,读者应接不暇,真是曲尽其妙,绘形绘声,归臻完美。
(2)指观众内心的共鸣。掌声是外在的,而内心的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内在的。回音淹没掌声,表明观众对梅兰芳艺术的赞赏完全出自内心,发自心底。
4.课文为什么写观众的表现具体详尽,写剧情却十分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详略安排的理解。文章的详略要根据中心安排。
答案:写观众既能体现人们对艺术的热情,又能表明梅兰芳的艺术水平,而剧情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所以才如此处理。
5.有的同学认为:文章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请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作用的理解。文章结尾的段落一般有深化中心的作用。
答案:文章在此点明艺术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名字,并简要说明这是一个奇迹,这奇迹又是怎样产生的。把对艺术家和观众的赞叹上升到对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由衷赞美,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二、综合运用
6.(2014·河南中考)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 为鼓励广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2)示例一:该宣传画由左右两部分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该宣传画由图案与文字两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图案位于画面的左边,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文字部分包括图案右下角的“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和小字右边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练笔
7.【写法借鉴】本文细节刻画精确到位。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在观舞时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不肯轻易放过,从“双眉颦蹙”到“笑颊粲然”“侧身垂睫”“张目嗔视”“点额抚臂,画眼描眉”,再到“挺身屹立”。这样的细节描写能起到较好地为主题服务的作用。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可以写肖像、动作、神态等细节)。(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弟弟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他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捏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