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情境新趋势】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素养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1 22:1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新情境新趋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素养检测卷
小学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光,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我们知道光有什么特性吗?它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睁大双眸,去体验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1.(2分)渔民在河里看到一条鱼(见图),他应把渔叉叉向( )
A.b处 B.c处 C.d处
2. (2分)如图,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井底(无水)中央有只青蛙,它可以看到的天空范围合理的是( )
3. (2分)龙龙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手电筒的光可以从管子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是( )
4. (2分)课后,科学老师给晓光和晓明分发了潜望镜的材料,你认为最合理的镜片放置方式( )
5. (2分)老师用投影仪(如图)播放动漫时,白板上变换各种画面,时而光亮时而暗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板是光源,所以才会自由变换亮暗
B.放映过程存在光的反射
C.放映过程中光始终沿直线传播
6. (2分)如图,小红迎着阳光将镜子斜插入浅水中,将光反射到墙壁或者纸上,可以看到七色光,这是因为水和镜子组成了一个水棱镜。水棱镜起到的作用是( )
A.将不同颜色的光合成白光 B.将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出来 C.将白光从水面反射出去
7. (2分)园艺工人正在浇水,喷洒的水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科科解释说“这是因为太阳照射到空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色散”。在《玄贞子》中记载了唐朝张志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背日喷水,成霓虹状”。想要制造彩虹或彩色光带,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正对太阳喷水 B.背对太阳喷水 C.太阳光透过三棱镜照到墙上
当我们乘坐交通工具在广袤的地球表面长途旅行,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地形。你曾想过: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表面的面貌?生物和人类的活动对地球表面会造成影响吗?你的回答一定非常精彩。
11.(2分) 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马上收拾书包 B. 快速离开教室 C.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12.(2分)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周围被高山环绕,这样的地形特点属于(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13.(2分)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仰面擦崖逆水而入,
有惊无险,堪称游览溶洞方式一绝,溶洞是( )
A.地球内部运动 B.风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14.(2分)富阳以富春江闻名,下图是富春江的一段弯道,水流湍急,河道两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
方是( )
A. a处 B.b处 C.一样严重
15.(2分)下面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地球内部力量造成的是( )
①蘑菇岩 ②山脉 ③冲积扇 ④火山喷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16.(2分)科科终于到达雁荡山,雁荡山怪石林立,因为( )
A.没有植被侵蚀严重 B.有植被侵蚀严重 C.跟植被没有关系
17.(2分)明明用土壤做了一个河道模型(下图),水流从①流到③,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18.(2分)2022年10月22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为研究
地震成因,科科将多条毛巾叠放在桌面,然后把手放在毛巾上,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的中间凸起来
(如图所示)。毛巾模拟的是( )
A.岩层 B.地幔 C.地核
从前,人类确实经历了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他们怎样来安排工作和生活的 他们又是怎样知道时间 后来又怎样发明了哪些计时的钟表?……相信你通过学习一定知道很多。
19.(2分)测试如下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
化关系正确的是( )。
20.(2分)我国古代,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巡夜人晚上不能
睡觉,要守着( )才能准备把握时间。
A. 日晷 B.圭表 C.滴漏
21.(2分)精确计时对我们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下列不需要精确计时的是( )
A.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百米赛跑 B.高铁运行的时刻表 C. 完成今天科学作业的时间
22.(2分)如图所示,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方法是( )
A.A-B-C B.A-B-C-B-A C.C-B-A
23.(2分) 一炷香燃烧完约20分钟,适合用来测量( )
A. 100米跑步时间 B.吃饭后的休息时间 C.科学三分钟脱口秀
24. 如图支架上的摆,摆绳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是摆锤不同。这两个摆( )
A.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B.小重物多的,摆动快 C.小重物少的,摆动快
25.(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
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
26.(2分)通过挤压或松开吸耳球来模拟心脏的运动。下列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的流动情况的是( )
27.(2分)如下图,挖掘机的部分结构与我们人体的某些结构相似。图乙中的①称作动臂,②称作斗杆,这两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②③和④是能够提供动力的液压杆;⑤处能灵活转动;其中①、③、⑤分别相当于人体中的( )
A.骨、关节、肌肉 B.关节、肌肉、骨 C.骨、肌肉、关节
28.(2分)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正确顺序( )
①到达中枢神经 ②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 ④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
⑤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
A.④②①③⑤ B.④③①②⑤ C.⑤②①③④
29.(2分)下面是妙妙的部分生活作息安排,其中不合适的是( )
A.6~7点:起床 B.12~13点:午餐、运动 C.16~19点:写作业、晚餐
30.(2分)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 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下列调控情绪的做法可取的是( )
A.受到嘲笑,小志便挥拳相向
B.课上被老师批评,倩倩委屈地跑出教室
C.比赛前,静静通过散步缓解紧张心情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8分)探究一:太阳发出的光是我们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小科发现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它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奥秘呢?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科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 )
(2)小科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 是( )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3)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会反射
C.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
(4)在彩虹形成的过程中,其中充当三棱镜作用的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小水珠 C.太阳
32.(10分)探究二:小兰同学看到一则信息——我国某一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植树造林前 200000平方米
植树造林后 80000平方米
植树后增减数 减少120000平方米
(1)根据上面的资料,你猜测: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坡度大小 B.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 C.雨量的大小
(2)比较植树造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越少。( )
A.土地坡度越小 B.植物覆盖面积越多 C.植物覆盖面积越少
(3)下图是小兰对此做的一个相应的模拟实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的实验照片。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小兰在研究时应该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A.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 B.有无植被、土地的坡度 C.雨量的大小、有无植被
(4)小兰这个实验中,喷水时最先被冲走的是( )
A.细小的泥沙 B.小石子 C.植被
(5)小兰这个实验中,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 B.甲比较干净,乙比较浑浊 C.两个都一样
33.(6分)探究三:科科、聪聪和同学小明对电影中出现的机械摆钟很感兴趣,他们决定自己做一个机械摆钟。于是,他们准备通过实验先将摆的规律探究清楚,为制作摆钟做准备。
实验材料:绳子(10cm、20cm、30cm)、圆球(50g、100g)、铁架台、秒表、无线 LED 灯、记录笔、记录板
实验名称:探究实验操作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
a.科科和聪聪在制作的摆上放置了一个 LED灯,影子的形状反映摆动的情况(提示:影子长度反映摆动幅度)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b.三人用相同的摆进行实验,记录1分钟后摆动次数。
c.记录三人的摆锤影子轨迹,箭头表示来回摆动方向。
1分钟内摆动次数
科科 小明 聪聪
第一次 30次 27次 30次
第二次 30次 27次 30次
第三次 30次 27次 30次
(1)结合图中摆锤的影子轨迹和上表中的数据,小明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准确/不准确)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实验步骤1的提示,对比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和摆动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探究四:准备实验材料有洗耳球1个、橡胶管1根、水槽1个、秒表1个。
(1).在这个实验中洗耳球模拟_________,橡胶管模拟_________,输送的水模拟________。( )
A.心脏;血管;血液
B.血管;心脏;血液
C.血液;血管;心脏
(2)在实验中,用力挤压洗耳球,是在模拟_______,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________,液体流动模拟__________。( )
①呼吸一次 ②血液循环 ③心脏肌肉舒张 ④心脏肌肉收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③②
(3)在模拟实验中,洗耳球收缩时,水会_________,模拟_________。( )
①被吸入 ②被挤出 ③血液离开心脏 ④血液回到心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4.在实验中,我们完成一次实验用秒表计时_______分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挤压洗耳球_______次。( )
①1 ②0 ③60 ④200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35.(8分)探究五:降雨会给地表带来变化吗?小科和小强找来了身边的一些材料进行了探究。
(1)这些实验器材分别模拟什么?根据模拟实验连线。
喷水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山丘
泥土堆积的小山丘 地面流动的水
塑料盒中的水 雨水
(2)泥土表面撒上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 )
(3)小强画出了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说明降雨对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对地表的侵蚀速度是_________的,地震对地表的影响速度是________的。( )
A.迅速;缓慢 B.缓慢;迅速 C.不确定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共60分,每题2分)
1.(2分)渔民在河里看到一条鱼(见图),他应把渔叉叉向( )
A.b处 B.c处 C.d处
【答案】A
【详解】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他应该叉向鱼的下方,即b处。
2. (2分)如图,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井底(无水)中央有只青蛙,它可以看到的天空范围合理的是( )
【答案】A
【详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井底(无水)中央有只青蛙,它可以看到的天空范围是沿着井口边缘直线可以看到的范围,肯定比井口本身的范围要大,即A.
3. (2分)龙龙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手电筒的光可以从管子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是( )
【答案】C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光的物体会阻挡光的直线传播。龙龙用手电筒和不透明的管子进行了以下操作,手电筒的光可以从管子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是选项C中的直管子,选项A、选项B中管子都是弯折的,光线不能穿过。
4. (2分)课后,科学老师给晓光和晓明分发了潜望镜的材料,你认为最合理的镜片放置方式( )
【答案】C
【详解】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所以C选项正确。
5. (2分)老师用投影仪(如图)播放动漫时,白板上变换各种画面,时而光亮时而暗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板是光源,所以才会自由变换亮暗 B.放映过程存在光的反射 C.放映过程中光始终沿直线传播
【答案】A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
A、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白板不是光源,自身不会发光,故A错误;
B、投影仪放映过程存在光的反射现象,不透光的胶片会反射光线,故B正确;
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投影仪播放动漫过程中光始终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
6. (2分)如图,小红迎着阳光将镜子斜插入浅水中,将光反射到墙壁或者纸上,可以看到七色光,这是因为水和镜子组成了一个水棱镜。水棱镜起到的作用是( )
A.将不同颜色的光合成白光 B.将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出来 C.将白光从水面反射出去
【答案】B
【详解】三棱镜能够分解阳光,下图中的水棱镜也能达到分解阳光的效果,通过调整水面下平面镜的角度,将光反射到墙壁或者纸上,可以看到七色光,能够将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出来,B选项正确。
7. (2分)园艺工人正在浇水,喷洒的水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科科解释说“这是因为太阳照射到空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色散”。在《玄贞子》中记载了唐朝张志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背日喷水,成霓虹状”。想要制造彩虹或彩色光带,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正对太阳喷水 B.背对太阳喷水 C.太阳光透过三棱镜照到墙上
【答案】A
【详解】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当它穿过三棱镜时发生色散现象,形成彩色光带。雨后,空中悬浮
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我们可以在晴朗无风
的天气,背对太阳喷水,太阳光穿过喷出的水珠发生色散现象。正对太阳喷水是无法看到彩虹的。
11.(2分) 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该如何自救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马上收拾书包 B. 快速离开教室 C.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答案】A
【详解】发生地震时,在教室的我们千万不要惊慌,要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操场避灾。 地震的时候,生命是第一位的,要马上离开教室,马上收拾书包的做法是错误的。
12.(2分) 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周围被高山环绕,这样的地形特点属于(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答案】B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盆地的特点是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所以B符合题意。
13.(2分)古人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要从外洞进内洞,仰面擦崖逆水而入,
有惊无险,堪称游览溶洞方式一绝,溶洞是( )
A.地球内部运动 B.风的作用 C.流水的作用
【答案】C
【详解】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故选C。
14.(2分)富阳以富春江闻名,下图是富春江的一段弯道,水流湍急,河道两岸侵蚀比较严重的地
方是( )
A. a处 B.b处 C.一样严重
【答案】B
【详解】水流速度与河面的宽窄和水流的落差有关,河面的宽的地方水流流速较慢,窄的地方水流流速较快;落差大的地方水流流速较快,落差小的地方水流流速较慢。分析图片可知,水流湍急,流经弯道,往东流去,河流弯道外圈侵蚀比较严重。B符合题意。
15.(2分)下面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地球内部力量造成的是( )
①蘑菇岩 ②山脉 ③冲积扇 ④火山喷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答案】C
【详解】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火山和地震属于内力地质作用,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力量,火山喷发和地震属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分析选项中,蘑菇岩是风的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水的作用形成的;②山脉、④火山喷发主要由地球内部力量造成的,C符合题意。
16.(2分)科科终于到达雁荡山,雁荡山怪石林立,因为( )
A.没有植被侵蚀严重 B.有植被侵蚀严重 C.跟植被没有关系
【答案】A
【详解】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的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雁荡山怪石林立,因为没有植被侵蚀严重。
17.(2分)明明用土壤做了一个河道模型(下图),水流从①流到③,泥沙最容易沉积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答案】C
【详解】上游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最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
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头滚入河里,河道变
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并继续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淀下来。图中
“河道”内的泥沙最容易在位置③沉降下来。故选C。
18.(2分)2022年10月22日,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为研究
地震成因,科科将多条毛巾叠放在桌面,然后把手放在毛巾上,用力向中间挤压,毛巾的中间凸起来
(如图所示)。毛巾模拟的是( )
A.岩层 B.地幔 C.地核
【答案】A
【详解】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
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分析图片可知,用毛巾模拟岩层,正在模拟岩层挤压变形。
19.(2分)测试如下图的水钟后发现,该水钟不能保持匀速滴水。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的变
化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
【详解】观察图中的水钟,这是一个泄水型水钟,水位的高低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
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所以上方塑料瓶中水位与时间
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B.
20.(2分)我国古代,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巡夜
人晚上不能睡觉,要守着( )才能准备把握时间。
A. 日晷 B.圭表 C.滴漏
【答案】C
【详解】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或燃香,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机器。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日晷和圭表都是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使用。所以C符合题意。
21.(2分)精确计时对我们生活具有特殊的意义,下列不需要精确计时的是( )
A.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百米赛跑 B.高铁运行的时刻表 C. 完成今天科学作业的时间
【答案】C
【详解】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活动越来越频繁,交流越来越密切,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工作效率提高。精确计时显得尤为重要,不精确计时对我们生活带来不变。例如,高铁运行的时刻表可以保障交通有序进行,如果车站调度时间计时不准确,会引起交通调度混乱;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百米赛跑,可以通过精确计时,知道是否打破了纪录。完成今天科学作业的时间不需要精确计时。C符合题意。
22.(2分)如图所示,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方法是( )
A.A-B-C B.A-B-C-B-A C.C-B-A
【答案】B
【详解】摆往复摆动一周算一次摆动,而且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特点,人们根据摆的这个特性,制造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准确度。读图可知,图中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记录方法是:从A开始, 经过B-C,再从C回到B-A,算摆动一次。故B选项正确。
23.(2分) 一炷香燃烧完约20分钟,适合用来测量( )
A.100米跑步时间 B.吃饭后的休息时间 C.科学三分钟脱口秀
【答案】B
【详解】摆往复摆动一周算一次摆动,而且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特点,人们根据摆的这个特性,制造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准确度。读图可知,图中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记录方法是:从A开 始, 经过B-C,再从C回到B-A,算摆动一次。故B选项正确。
24. 如图支架上的摆,摆绳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是摆锤不同。这两个摆( )
A.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B.小重物多的,摆动快 C.小重物少的,摆动快
【答案】A
【详解】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长越
短,摆摆动的越快。在做摆摆动的快慢是否与摆锤轻重有关的实验时,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其
他条件都保持不变,实验证明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如图支架上的摆,摆绳材料和长度相
同,只是摆锤不同。这两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25.(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
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C
【详解】A.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正确;B.经常参加运动,身体会变得更
强壮,免疫力也会增强,正确;C.人体中的关节非常多,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同的,错误;各关节活动
方式不同,结构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关节既可以屈伸也可以旋转,但是有的关节只能屈伸。
26.(2分)通过挤压或松开吸耳球来模拟心脏的运动。下列表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血液的流动情况的是( )
【答案】A
【详解】心脏由最有力的肌肉组成,心脏不停跳动,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把血液从心脏
挤压到全身,又使血液回流到心脏。在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心脏,捏紧吸耳球水被挤出,心脏收
缩。松开吸耳球水被吸入,心脏舒张。故选A。
27.(2分)如下图,挖掘机的部分结构与我们人体的某些结构相似。图乙中的①称作动臂,②称作斗杆,这两处结构起到支撑作用;②③和④是能够提供动力的液压杆;⑤处能灵活转动;其中①、③、⑤分别相当于人体中的( )
A.骨、关节、肌肉 B.关节、肌肉、骨 C.骨、肌肉、关节
【答案】C
【详解】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图乙中的①称作动臂,③是能够提供动力的液压杆;⑤处能灵活转动;所以①、③、⑤分别相当于人体中的骨、肌肉、关节。
28.(2分)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正确顺序( )
①到达中枢神经 ②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 ④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
⑤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
A.④②①③⑤ B.④③①②⑤ C.⑤②①③④
【答案】A
【详解】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作出反应。所以人手触碰到仙人掌刺时,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顺序是触碰仙人掌刺,感受到刺激一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传出神经一人体做出反应,把手缩回,即④②①③⑤.
29.(2分)下面是妙妙的部分生活作息安排,其中不合适的是( )
A.6~7点:起床 B.12~13点:午餐、运动 C.16~19点:写作业、晚餐
【答案】B
【详解】A.6~7点:起床,正确; B.12~13点:午餐、运动,错误;午餐后不能立刻运动,容易造成胃下垂; C.16~19点:写作业、晚餐,正确。
30.(2分)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 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下列调控情绪的做法可取的是( )
A.受到嘲笑,小志便挥拳相向
B.课上被老师批评,倩倩委屈地跑出教室
C.比赛前,静静通过散步缓解紧张心情
【答案】C
【详解】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合理合法,A受到别人嘲笑,小志挥拳相向,痛快地出了口气,不是合理的发泄,只会让自己犯更大的错误;B不合理发泄,宣泄情绪损害了班级的利益,不可取;C是理智控制法,是正确的方法。
二、综合探究与应用(共40分)
31.(8分)探究一:太阳发出的光是我们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小科发现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它里面还有没有什么奥秘呢?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科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1)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 )。
(2)小科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 是( )。
A.红、黄、橙、绿、蓝、靛、紫
B.红、橙、绿、黄、蓝、靛、紫
C.红、橙、黄、绿、蓝、靛、紫
(3)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会反射 C.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组成的
(4)在彩虹形成的过程中,其中充当三棱镜作用的是( )
A.空气 B.空气中的小水珠 C.太阳
【答案】(1)三棱镜 (2)C (3)C (4)B
【解析】太阳光不是单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共七种色光复合而成的。
(1)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科设计如题图所示实验。图中a所指的实验材料名称是可以透光并发生折射的三棱镜。
(2)小科按题图所示进行实验,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折射程度不同,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故选项C符合题意。
(3)该实验现象说明: 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组成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4)当我们观察到天然形成的彩虹时,彩虹出现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彩虹是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后形成的,折射使太阳光 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
了方向,只有在和太阳相反的方向才能够看到彩虹。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中的小水滴充当了三棱镜的角色。可见B符合题意。
32.(10分)探究二:小兰同学看到一则信息——我国某一地区植树造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
植树造林前 200000平方米
植树造林后 80000平方米
植树后增减数 减少120000平方米
(1)根据上面的资料,你猜测: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坡度大小 B.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 C.雨量的大小
(2)比较植树造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越少。( )
A.土地坡度越小 B.植物覆盖面积越多 C.植物覆盖面积越少
(3)下图是小兰对此做的一个相应的模拟实验,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的实验照片。为了实验的严谨性,小兰在研究时应该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
A.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 B.有无植被、土地的坡度 C.雨量的大小、有无植被
(4)小兰这个实验中,喷水时最先被冲走的是( )
A.细小的泥沙 B.小石子 C.植被
(5)小兰这个实验中,甲容器内没有植物覆盖,乙容器内有植物覆盖,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 B.甲比较干净,乙比较浑浊 C.两个都一样
【答案】(1)B (2)B (3)A (4)A (5)A
【解析】(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根据上面的资料,你猜测:引起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是植物覆盖面积的多少,所以B符合题意。
(2)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有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影响小,无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严重。比较植树造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覆盖面积越多,水土流失的越少,所以B符合题意。
(3)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到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被覆盖,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小兰在研究时应该控制不变的因素: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所以A符合题意。
(4)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小兰这个实验中,喷水时最先被冲走的是细小的泥沙,所以A符合题意。
(5)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我们叫它径流。有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影响小,无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严重。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所以A符合题意。
33.(6分)探究三:科科、聪聪和同学小明对电影中出现的机械摆钟很感兴趣,他们决定自己做一个机械摆钟。于是,他们准备通过实验先将摆的规律探究清楚,为制作摆钟做准备。
实验材料:绳子(10cm、20cm、30cm)、圆球(50g、100g)、铁架台、秒表、无线 LED 灯、记录笔、记录板
实验名称:探究实验操作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
a.科科和聪聪在制作的摆上放置了一个 LED灯,影子的形状反映摆动的情况(提示:影子长度反映摆动幅度)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b.三人用相同的摆进行实验,记录1分钟后摆动次数。
c.记录三人的摆锤影子轨迹,箭头表示来回摆动方向。
1分钟内摆动次数
科科 小明 聪聪
第一次 30次 27次 30次
第二次 30次 27次 30次
第三次 30次 27次 30次
(1)结合图中摆锤的影子轨迹和上表中的数据,小明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准确/不准确)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实验步骤1的提示,对比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和摆动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准确 因为影子形状表明小明的摆出现了左右晃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相同时间内摆动快慢/次数与摆动幅度无关
【详解】(1)摆具有等时性特征,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摆摆动的方向是稳定不变的。结合图中摆锤的影子轨迹和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小明的实验结果不准确。这是因为摆的摆动方向是不变的,灯光下摆锤的影子轨迹应该是一条线段,而不是一个椭圆。
(2)结合实验步骤1,对比科科和聪聪的摆锤影子轨迹长度和摆动数据,科科和聪聪的摆的摆动幅度大小不同,但是摆动快慢完全相同。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大小无关。
34.(8分)探究四:准备实验材料有洗耳球1个、橡胶管1根、水槽1个、秒表1个。
(1).在这个实验中洗耳球模拟_________,橡胶管模拟_________,输送的水模拟________。( )
A.心脏;血管;血液 B.血管;心脏;血液 C.血液;血管;心脏
(2)在实验中,用力挤压洗耳球,是在模拟_______,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________,液体流动模拟__________。( )
①呼吸一次 ②血液循环 ③心脏肌肉舒张 ④心脏肌肉收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③②
(3)在模拟实验中,洗耳球收缩时,水会_________,模拟_________。( )
①被吸入 ②被挤出 ③血液离开心脏 ④血液回到心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14.在实验中,我们完成一次实验用秒表计时_______分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挤压洗耳球_______次。( )
①1 ②0 ③60 ④200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答案】A 12.C 13.B 14.A
【解析】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2)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挤压洗耳球的动作是模拟心脏的收缩,挤压后松开洗耳球是在模拟心脏肌肉舒张,液体流动模拟血液循环。 (3)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在模拟实验中,洗耳球收缩时,水会被挤出,模拟血液离开心脏。(4)在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中,我们完成一次实验用秒表计时1分钟;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挤压洗耳球60次。
35.(8分)探究五:降雨会给地表带来变化吗?小科和小强找来了身边的一些材料进行了探究。
(1)这些实验器材分别模拟什么?根据模拟实验连线。
喷水壶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山丘
泥土堆积的小山丘 地面流动的水
塑料盒中的水 雨水
(2)泥土表面撒上有颜色的沙子是为了( )
(3)小强画出了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说明降雨对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对地表的侵蚀速度是_________的,地震对地表的影响速度是________的。( )
A.迅速;缓慢 B.缓慢;迅速 C.不确定
【答案】(1)
(2)便于观察现象
(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 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4)B
【解析】(1)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一般会带走一部分土壤和沙砾等,喷壶中的水代表是雨水。塑料盒收集的水代表是在地面流动的。塑料盒中泥土堆积的小山丘代表是自然界中的山丘。
(2)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现象。
(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可以说明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4)水在地表流过会带走地表的泥沙,水会日复一日的侵袭地表,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地震是地表剧烈震动,会对地表造成破坏,这个过程是迅速的。所以B选项正确。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