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0 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27 20: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 狼同步练习(基础+能力)(试题+解析)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
(2)投以骨  (      )
(3)一狼洞其中  (      )
(4)目似瞑  (      )
(5)其一犬坐于前 (      )
(6)屠大窘  (      )
(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8)狼亦黠矣  (      )
答案:(1)紧跟 (2)把 (3)打洞 (4)闭眼 (5)像狗一样 (6)困窘,处境危急 (7)一起 (8)狡猾
2.翻译下列句子。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
(2)(屠户)往旁边看,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3)(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
B.场主/积薪/其中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解析】选D。正确停顿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C.《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D.蒲松龄,清朝,号青莲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解析】选B。A项《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C项中叙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D项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________,世称________,山东淄川人,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用二十年时间写成《________》,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答案: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 聊斋志异
6.故事中的屠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7.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尾段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8.课内阅读。
(2014·莆田中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 止:_______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
答案:①通“只” ②旧、原来 ③打洞 ④大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3)理解填空。
①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遇狼——____________——御狼——_____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②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惧狼 杀狼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从屠户与狼的较量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像狼一样的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言之成理即可,从狼的角度作答亦可。)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狼》全文。(略)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解析】选B。B项“意”均解释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情”;A项“故”分别解释为“旧、原来”“故意”;C项“前”分别解释为“上前”“刚才”;D项“去”分别解释为“离开”“距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解析】选D。【乙】文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从【甲】文中屠户的形象特点和【乙】文中牧竖“杀狼”的过程方面思考,无论赞同与否,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附【乙】【译文】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看神情焦急万分。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号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大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号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用足扒土号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