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伯牙鼓琴
人文主题:
感受艺术之美
这个单元,
我们要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艺术之旅
音乐站
书画站
戏曲站
才艺站
终点站
任务一:
读音乐故事
任务二:
聊书画学问
任务三:
探京剧奥秘
任务四:
秀拿手好戏
任务五:
赏艺术魅力
《伯牙鼓琴》
《月光曲》
《书戴嵩画牛》
《口语交际》
《京剧趣谈》
习作《 我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七
整理总结
壹:纵情吟诵识知音
贰:高山流水遇知音
叁:破琴绝弦祭知音
壹
纵情吟诵
识知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大体意思;
3、正确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学习提示一:
锺子期 少选 汤汤乎 复为鼓琴者
zhōng
shāng
shǎo
wèi
借助读音 读通顺
哉
zāi
巍
wēi
弦
xián
借助读音 读通顺
zāi
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定,“戈”字的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
借助读音 读通顺
wēi
上下结构,要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的撇点。
借助读音 读通顺
借助注释 读明白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大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弹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借助注释 读明白
大意: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好啊
高大的样子
像
借助注释 读明白
大意: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不久
流水大而急的样子
借助注释 读明白
大意: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
再
值得
正确断句 读通顺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贰
高山流水
遇知音
身份差异
才能差异
彼此关系
伯牙
钟子期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填写以下表格。
学习提示二:
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锺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农具)、拿板斧的樵夫。
伯牙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他心中想着高山的巍峨,就能通过琴声表达出来。
过了一会儿,他心中想到了流水的浩浩荡荡,就能通过琴声表达出来。
善鼓琴
伯牙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的琴声如高山、如同浩浩荡荡的流水,子期就能从琴声听出这样的画面并说出来。
锺子期
善听
借助语言文字
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是呀,看着子期的评价,我们展开想象,也仿佛看到了高山流水的画面。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是呀,看着子期的评价,我们展开想象,也仿佛看到了高山流水的画面。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展开丰富的想象,
说说伯牙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方伯牙鼓琴
而志在_____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徐徐乎若清风
清风
方伯牙鼓琴
而志在_____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皑皑乎若白雪
白雪
方伯牙鼓琴
而志在_____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皎皎乎若明月
明月
为什么本文不写明月、清风、白雪,而是写高山流水呢?
出自《诗经·小雅》。原句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①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③高山景行:喻崇高的品行。
高山景行:
语出《老子》。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恩泽。
上善若水:
高山象征伯牙高远的志向。
流水象征伯牙宽广的胸怀。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不仅能听懂,而且懂得快,懂得深,这样的“懂得”才是真正的知音。
知音
身份差异
才能差异
彼此关系
伯牙
钟子期
晋国大臣
音乐家
樵夫
善鼓琴
善听琴
知音
叁
破琴绝弦
祭知音
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和子期,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他们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明年再在老地方相聚。第二年,伯牙满怀欣喜乘着小舟而来,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资料袋:
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
大意: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为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现在你能理解子期死后,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了吗?
子期再也听不到我的琴声,世上便再无人能听懂我的琴音了,再无人能理解我的志向了,既无人能懂何必再弹呢?
“欲觅知音难上难”,恐怕以后再也无人能听懂我的琴声了,那这琴又留着何用呢?我再弹给谁听呢?
伯牙鼓琴,遇知音
伯牙绝弦,失知音
喜
悲
昙花虽只绽放一瞬,却让人为之欣喜;
伯牙子期是知音情虽短暂,却无限美好。
失去虽然可惜,但心意曾相通,足以慰余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轴”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3.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并背诵。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指导学生注意“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等字的读音。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
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课件出示译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1)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2)锺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赞叹之意。(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锺子期能心领神会。
(3)如果你是锺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预设:巍峨的高山;绵亘蜿蜒的高山;滔滔不绝的江水,水流湍急;一望无际的大海……
4.师: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的画面。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时,锺子期会怎样赞叹?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
示例:“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5.师小结: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喜悦、激动、兴奋……)
6.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时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锺子期不幸去世。
(二)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锺子期死了,伯牙为什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锺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齐读。(教师指导,要求读出伯牙此时的心情。)
4.引导: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有人说这样做不值得,也有人说应该这样做。请联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交流反馈)
5.小结:是啊,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是音乐让两人心意相通,成为了知音。知音已逝,乐曲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6.配乐,试背诵全文。
五、教师小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类文阅读-22 文言文二则
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①之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故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⑧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⑨长歌,一里老幼,善悦抃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⑾。乃厚赂发之。
【注释】①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行。②匮:缺乏。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④鬻(yù)歌:卖唱。⑤欐(?):中梁。⑥左右以其人弗去: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并没有离开。⑦逆旅:客栈。⑧遽(jù):立刻,匆忙。⑨曼声:拖长声调。⑩抃(biàn):拍掌,两手相击。 ⑾忘向之悲也:将以往悲苦都忘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既:已经。 B.去:离开。 C.向:方向。
2.“韩娥善歌”的“善”意思是 ,后来,这个词成了成语,用来比喻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2)乃厚赂发。
4.你还知道哪些和音乐有关的成语?请写下来吧。(至少写3个)
参考答案
1.C
2.善于,擅长 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3.(1)(她)已经离开但那美妙的余音还缭绕在城门的梁柱之间,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
(2)于是就送给她丰厚的财物。
4.示例:高山流水、余音绕梁、余音袅袅等。
画鱼捉獭(tǎ)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zé zhé)去。帝欲取之,终不可
得(dé děi)。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zú zhú),一时执得。
帝甚佳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zhǎnɡ cháng)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意思。
(1)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 )
A.值得怜悯 B.数量少得不值一提 C.令人喜欢
(2)帝甚嘉之。( )
A.夸奖 B.欢乐 C.善,美
(3)臣未尝执笔。( )
A.辨别滋味 B.曾经 C.经历
3.徐景山是怎么帮助魏明帝捉到獭的?
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zhé dé zhú cháng
2.(1)C (2)A (3)B
3.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鲻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捉住了。
4.示例: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