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费县二中 冯兆伟
说说你眼中的苏轼浪漫的诗人 豪放的词家 超脱的文人 诗: 文: 词:书法: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fú )、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教育:培养“苏门四学士”——
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 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感知词的内容 。
2.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经历,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词中表现的感情。
3.鉴赏并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意境美,并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学习目标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táo)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人生如梦,一尊(zūn)还(huán)酹(lèi)江月。初读课文1、你认为作者在上片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作者想到了什么?
2、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
小组思考讨论答案提示1、明确:A: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
B:①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C:所想 :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2. 所忆 : 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慨 : 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人周瑜苏轼?学习唐诗重要的鉴赏方法“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次大贬谪。一次是宋神宗元丰二年的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一次是宋哲宗绍圣元年因党祸的牵累而被贬惠州:一次是绍圣四年的继贬儋州。这三次贬谪在他一生中应该是铭心刻骨、没齿难忘的,是他人生的很重要的三个历程,他有一首《自题金山画像》的小诗以调侃的口气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很幽默地把黄州、惠州、儋州当作他一生的功业。可见这三处之贬是他人生抹不去的三次巨大的创痛。而在这三次贬谪中。后两次的岭海之贬较之黄州更加艰难。这三个时期苏轼都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心路历程的记录。 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人景周瑜苏轼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自比 如何理解?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明确:人生是短暂而虚幻的,又何必太在意那些不快之事?
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
感慨和动作之中体现出作者的超俗与旷达。
仍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再读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豪放词的特点一、要有壮阔景
二、要写英雄事
三、要表功业志能力提升拓展延伸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qíng) 苍。锦帽貂裘 (diāoqiú),千骑 (jì) 卷 (juǎn) 平冈。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 课下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请以“我心目中的苏轼”为题,
写一篇不小于800字的文章。
(可参考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他文章)教学主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篇课文。
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因其美妙的韵律与优美的意境深受读者的青睐。这单元选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他们的词代表了宋词最高的艺术价值与美学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这些词作,让他们能初步感知宋词的特点与美感。
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
二、学生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因为在这之前学习过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学生对本诗的写作背景也很熟悉。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可以要求他们从网络上或其他途径上查找资料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本词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PPT展示)
2.通过赏析词中的“穿”、“拍”、“卷”等关键词语,体会赤壁壮阔的场景。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感悟周瑜的儒将风度。(电影图片和诗词片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赏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2.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精神,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学生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赏析词中壮阔的意境与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品味本词的意境美与人情美,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体会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初步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培养学生乐观的情怀。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Power-Point课件:
展现与课文所写之景意境相似的图片,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展现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2、因特网、诗词主题网站和相关资料库。
3、教师布置课前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
4、学生进行组内分工,通过各种资源库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用所要求的媒体工具记录下来并存放在指定位置,各小组准备课程学习内容的一个方面,并整理出比较必要的为其他同学讲解的内容,将它们制用成小课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复习《赤壁赋》片段同时导入新课
①苏轼写首词的时代背景。
了解
展示朗诵录音、PPT展示
小组研讨、合作、展示
②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赤壁景象?景物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学生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PPT展示答案总结
同桌讨论
③为什么对周瑜这个人物重点描写?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同桌探讨
PPT展示电影图片
探讨
④作者通过这首词反映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学生小组探讨、展示
PPT展示电影图片对比苏轼图片
探讨
⑤对“千古风流人物”是如何理解的?
?
学生小组探讨、展示
?
评价和建构
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大家讲授这首词的基本含义。
学生小组评价、展示
配音乐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建立丰富的语文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师课件制作积件库和学生自学资源库就像是为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建立一个语文能源加油站。资料库的素材要丰富,素材内容要与语文学科内容相衔接,使用起来很方便,那么师生也就能随机利用网上资源和信息,多媒体网络教学就能顺畅开展。
语文外延几乎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又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因此,必须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教学素材,为广大师生提供完善、丰富、不断更新的素材资源。在这样的“素材库”中,有着各种适合语文学科的课件和网络资源,每一种“元素材”都可以单独调用,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和自学需要,进行任意调用,“以不变(共享素材库)应万变(教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