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白”写作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权重)
好
一般
需要改进
生评
师评
文章观点
30分
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观点新颖,有启发性
有自己的观点,但不太新颖
观点不明确
(30,22)
(21,15)
(14以下)
观点论证
20分
立足文本,结合事例,分析到位,使观点有很强说服力
能结合事例分析,有一定说服力
不能结合事例分析论证
(20,15)
(14,8)
(7分以下)
思路结构
20分
思路清晰,层次感强,注意首尾照应,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思路比较清晰,有些段落之间缺少过渡
思路较混乱,段落之间缺乏必要过渡
(20,15)
(14,8)
(7分以下)
文章语言
20分
用词简洁准确生动,恰当运用修辞,表现力强,有自己的风格
语言比较准确,但较平淡,缺少感染力
语言啰嗦,有些词语用法错误
(20,15)
(14,8)
(7分以下)
字体文面
10分
文面干净,字体工整,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文面比较干净,字体基本工整,有3个以下错别字,有些标点误用
文面不干净,字体较潦草,错别字和误用标点处很多
(10,7)
(6,4)
(3分一下)
总分和评语
课件29张PPT。蜀 道 难唐·李白 “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殷璠一、听录音,通过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yīxūxī) (fú) (sài) (yíng)
(zhàn)? (náo) (shēn) (yīng)?
?
(chán) (tuān)??? (huī) (pīng)
(zhēng róng) (wéi) (shǔn) (zī?jiē)噫吁嚱 鱼凫 秦塞 萦岩峦
石栈 猿猱 扪参 抚膺 ?
?
巉岩 飞湍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血 咨嗟 一、初读文本 感知诗意 风格之奇雄浑豪放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诗歌的主旋律是哪几句话?在诗歌当中出现了几次?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
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
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
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
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诗有什么作用?关
键
句
赏
析“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欧阳修
李白的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
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
二、品读涵咏意境之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领起第一段,并且贯穿全文。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①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②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六龙回日 冲波逆折
黄鹤飞不过 猿猱愁
攀援
3、从行人的角度
写蜀道之难。
青泥河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反衬、夸张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细节描写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意境之奇
雄奇可怖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秦民谣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奔放的激情
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
手法多样造意境三、精读揣摩意蕴之奇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精读:揣摩意蕴之奇1、李白为什么要极言蜀道之难呢?2、极力劝阻友人不要去,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写作背景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的解读 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藩镇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小结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贤使能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尚且
崇尚,尊重
还危乎高哉
危如累卵
正襟危坐
高
危险
正,端正
2、危1、尚连峰去天不盈尺
除残去秽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距,距离
除掉,去掉
前往,到---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3、去1、猿猱欲度愁攀援
2、使人听此凋朱颜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凋谢,使动用法
使---滚动,使动用法
向西,名作状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
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请你说说它包含哪些内容? 阅读扩展第一:“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
第二: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第三,“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刘志伟
电话
18306540892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三
邮件
1985762393@qq.com
单位
沂水二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蜀道难
一、教材分析
李白的诗歌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直接体现在考试分值中,更是体现在整个课程设置、学习时间、内容处理上。如果从幼儿园、小学算起,李白的 作品何其多也,像妇孺皆知的“床前明月光”等等。李白的作品已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笔者力图从其人其文上对李白诗歌的内容主旨、思想感情、艺术特色作一梳理,让大家真正认识李白,从而培养起积极健康的中华文化精神。
二、学生分析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如课后练习四所言,本文当是其成名之作。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高考名句几乎考遍了全文每一个角落。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作者其人其作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他们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的变化。?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补充与李白相关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①古代诗歌知识;②李白代表作品图)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
????以“我眼中的李白”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准备视频,布置预习任务
利用互联网查阅与李白相关知识。自主阅读,观看视频。
互联网(百度、
谷歌等搜索引擎)、自主学习量规。
导入
导入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学生交流初读感受,明确李白也是一位英雄。
学生畅谈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PPT
评价量规
?
展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思维导图,适时点拨补充。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①古代诗歌知识;②李白代表作品图)
多媒体一体机、彩色投影仪、自主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
研读
1.李白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当堂检测:李白诗中字词及情景内容。
?
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李白的情感。
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
作业及评价
以“我眼中的李白”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作小论文,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
1.????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2.????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
博客,QQ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
?
?
小组合作评价表
班级: 姓名: 组别:
项目
评价内容
自评(50%)
组评(50%)
综合评价
交谈
(20)
我的发言始终紧扣主题,始终保持较低的声音,与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很好地交流。
?
活动
(20)
我们设定了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我为实现目标发表了意见并努力工作。
?
分享
(20)
我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任务与责任。我完成了所承担的那部分工作,对小组作出贡献。
?
倾听
(20)
我是一个好听众,能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发言,并能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评价。
?
合作
(20)
我很乐于和同学在一起,我的学习方法是成熟的,既是独立的又是合作的。我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
?
在本节课(活动) 中,我在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得好的地方有哪些?
与上次相比,在本节课(活动) 中我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有了提高? 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后的学习中,在合作能力方面我还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有哪些?
文章内容分析评价表
评价对象: 班 时间: 第 周 星期
评价项目
评价参考项
评价主体
自 评(50%)
组 评(50%)
熟悉
程度
30分
对文章情节、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熟悉,能流畅叙述
叙述
详略
30
叙述详略得当,不面面俱到,能扣住思想变化展开叙述
叙述
语言
20分
叙述语言生动、简洁,没有语病
声音
仪态
20分
仪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能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有感染力
“李白人生经历和创作关系的探讨”活动评价表
评分
内容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优
良
努力
优
良
努力
能力
熟悉李白的命运起伏,能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史料,思考深入,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创作的根源
能有自己独立的独特见解
语言表述准确、清晰,有条理,逻辑性强
态度
课堂交流时积极踊跃
认真听取并尊重对方意见
?知识积累评价表
班级 小组 姓名
内容
项目
好
较好
有待进步
80分以上
60-80分
60分以下
完成课前检测题
教师综合小结
附:
课文知识积累达标检测学案(100分)
蜀道难 刘志伟
学习目标 1、积累语言(文言现象),熟读成诵。(重点)
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有的
放矢
学习内容与过程
指导
直击高考,熟悉考点
1、 ,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2008湖南卷)2、尔来四万八千岁, 。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009全国卷)3、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2008天津卷)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009湖北卷)
5、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2010全国卷)
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2008浙江卷、2009广东卷)
7、连峰去天不盈尺, 。(2010安徽卷)
8、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2007湖南宁夏卷)
9、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006四川卷)
10、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08全国卷)
结论:考题几乎考遍了全文每一个角落,凡是要求背诵的,同学们就要熟练、
扎实地完成,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强化背诵默写意识
一、文学常识
1、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
要点: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二、语言积累 1.字音
噫吁嚱( ) 鱼凫( ) 峨眉( ) 石栈( )
猿猱( ) 巉岩( ) 喧豗( ) 峥嵘( )
崔嵬( ) 狼豺( ) 吮血( ) 咨嗟( )
2.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通“ ”, )
3.一词多义
(1) 危 危乎高哉 (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2) 之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宋何罪之有 (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3) 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 )
枯松倒挂倚绝壁( )
以为妙绝 ( )
佛印绝类弥勒 ( )
4.词类活用
⑴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
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3)猿猱欲度愁攀援( )
(4)使人听此凋朱颜( )
(5)砯崖( ) (6) 转石( )
5.成语典故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杀人如麻:
自我补充
参商( ) 冲压( ) 浅浅流水( ) 赝品( ) 诤友( )
貂蝉( ) 切磋 蹉跎 病瘥( )
三、课堂讨论 1、在第一节中,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3、在第二节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4、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本诗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背诵默写
巩固练习
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有冲波逆折(回旋、倒流)之回川
B.可以横绝(横着飞过去)峨眉巅
C.连峰去(离开)天不盈尺
D.所守或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乾坤 峥嵘岁月 人情事故 地崩山摧
B.翰墨 催眉折腰 篷户瓮牖 群山万壑
C.寂寥 飞扬跋扈 萧萧马鸣 飞湍瀑流
D.藩篱 引经据点 义愤填膺 哗众取宠
3.下列四句话中修辞手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难》一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
B.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语言生动。
C.本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他反对友人入蜀。
D.从诗歌描写的惨烈的战祸来看,本诗应作于“安史之乱”后。
5.根据李白的诗风,下列哪句诗最有可能不是李白的诗句(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动手
查资料
预习完成
比较辨别
结合翻译
补充
课堂讨论
书面文字
检测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⑴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
????????????????????????????????????????????????????????????? ⑵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 ???????????????????????????????????????????????????????????????????????????????????????????????????????????????????????
????????????????????????????????????????????? ⑶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旧闻新读
千里蜀道“一日还” 首条秦岭高速路通车
CCTV.com消息(2007年09月30日18点新闻):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至昆明高速陕西段今天上午全线通车,作为穿越秦岭的第一条高速公路——252公里的西安到汉中高速,彻底打通了秦岭屏障, 千里蜀道今天实现了一日还。
????自古以来,人们把翻秦岭过巴山、连接西安和成都的道路称为蜀道,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新中国成立后,修通了国道盘山路,行车也需要两三天;今天通车的西汉高速则使千年蜀道实现了全程高速,翻越秦岭从西安到成都也仅需7小时。
作业
开阔视野